京都祇園祭的文化資產保護方法
全程達一個月的京都祇園祭,除了眾所矚目的山鉾巡行,這一個月的祭典期間,從7 月1 日的「吉符入」開始,接著集合眾人之力展開的組裝山鉾「鉾建て」、「曳山」,吸引最多觀光人潮的「宵山」,以及「日和神楽」、「松取式」、「神用水清祓式」、「宵宮神賑奉納神事」等大小不一、屬性不同的祭典行事陸續舉行,而這還不包括八坂神社這段期間於神社內舉行的神道宗教祭儀。
雖然京都祇園祭保有如此龐大豐富的文化表現樣貌,但目前該祭典成為文化保護對象的部分,僅止於那一台又一台體積龐大、造型豪華絢爛的山鉾及其巡行呈現。具體而言,京都祇園祭成為國家級文化保護對象的歷程,始於1962 年,傳承於該祭典下的29台山鉾被國家指定為有形重要民俗文化財。日後在日本《文化財保護法》修法後,於1979 年以「京都祇園祭の山鉾巡行」為名,成為日本國家指定無形民俗文化財。
不論在有形或無形的民俗文化資產指定處理,都僅聚焦於「山鉾」這項祭典裝置,而非把這一個月甚至準備期間與祇園祭相關的祭典環節,甚至宗教祭儀都列為文化財保護對象。從這點可見日本文化財保護對宗教與文化間拿捏的分界。雖然祇園祭整體仍可視為廣義的宗教祭典,不過由山鉾町主導的山鉾巡行已非純粹的宗教活動,而是由山鉾町眾代代傳承的習俗行事。
另一方面,從單一將山鉾巡行指定為被保護的文化資產的做法,也反映出日本對祭典類型的文化資產保護措施的操作共識。這種指定手法不僅呈現於「京都祇園祭の山鉾巡行」,譬如2016 年以「山.鉾.屋台行事」進行申遺的33項國家指定重要民俗文化財,也都僅擇以整體祭典中的某部分為範圍。具體來說,像是「八戶三社大祭の山車行事」、「土崎神明社祭の曳山行事」、「戸畑祇園大山笠行事」、「八代妙見祭の神幸行事」就分別指定了個別祭典中的山車行事、曳山行事、山笠行事、神幸行事,並非是以八代妙見祭或土崎神明社祭的範圍來做指定。
此舉有助於在文化資產保護對象明確化之下,更具體地推動相關保護措施,可謂日本典型的祭典類民俗文化財的做法,只不過將一項祭典中的某部分指定為文化財保護,可能會影響其他未受保護的祭典環節,這點也該深思檢討。反觀國內現行《文資法》對維持民俗文化資產必要的物件並無有效的保護措施,雖然2016 年7 月修法前的「民俗及有關文物」設有「有關文物」分項,但是從2006 年《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至今,跨過3個版本,仍未能全面重視這些物質性、有形性的民俗文化資產。2016 年7 月27 日公告新修《文資法》的「民俗」,修訂為:「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儀式、祭典及節慶。」「有關文物」一詞不僅從文資名稱中刪除,有關文物也從原本作為一分項的地位消失。
當然,如此的改變是否完全忽視物質性民俗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問題,或者是日後將在施行細則及相關辦法中制定更務實且能兼顧有、無形的措施,這些將留待新修《文化資產保存法》落實之下再行解釋評論。
台灣對祭典屬性文化資產的登錄指定情形
話說回來,究竟對祭典類型的文化資產保護保存,是否必須仿效日本的操作手法,清楚將必須保護的範圍明訂劃定,或者採取較模糊寬鬆的設定來處理文化資產保護範圍,這點本章將透過京都祇園祭的文化財保護現況進行討論。在此之前,我們先看看國內《文資法》對祭典屬性文化資產的登錄指定情形,首先就以王爺信仰為例,目前有「西港刈香」、「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為國家指定重要民俗,從這三項的指定名稱及文資指定文件的描述,可知當時從地方登錄至中央指定的過程中,對祭典整體的保護範圍並未有明確的定義。
當然,這點涉及到全盤對民俗文化保護的思維,是針對某一部分具特色、保存價值進行明確性的保護操作,或者是選擇整體祭典來做廣泛的概括保護,目前國內文資保護傾向以祭典整體為對象。譬如西港刈香期間同時舉行的醮典、王府科儀、刈香繞境三大範疇,皆是受保護的文化資產,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暫且先不論文資保護力量是否能平均達到各環節,或者偏重哪一個特定祭典區塊。
目前國內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事務的推動上,尚未有客觀機制可針對個案評估無形文資保存的偏重,造成目前有限的補助款無法確實運用在文資保存實務。反而流於各項文資經常性的開支,成為寺廟辦理祭典活動或做行銷宣傳的費用,導致雖然年年政府單位挹注經費於文資保存事務,卻難以在文化資產保存推廣傳承面向上有顯著的累積。這點該如何克服,除了讓文資保存補助機制能明訂出更具體的項目及落實辦法,若在登錄指定之際即已明確論述該祭典具保存的價值內涵,將有助於日後保存力量的投入,能更有效地切中目標。
再以國家指定重要民俗西港刈香為例,醮典、王府科儀、刈香繞境三大範疇是這項民俗文化資產重要的核心元素,在有限的文化保護資源下,該如何具體合理分配,其中「成效與否」一直是人們最關心的事情。
那麼,應該挑選哪一項作為優先保護對象,或者針對民俗文化資產全貌來構思整體性的保存維護策略,應該是日後研擬民俗文化資產保存計畫時的任務。可預期的是,每個案例都具有其特殊性,難以透過單一作業標準來處理執行。
台北場
講題|作夥「迎熱鬧」:大拜拜如何變成無形文化資產?
時間|5/11(週五)晚上7點30分
地點|永樂座(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23巷6號)
主講|林承緯(北藝大副教授、《台灣民俗學的建構》作者)
費用|100元,可抵當日消費
台南場
題目|林百貨的稻荷神社與台南民俗學
時間|5/19(週六)下午3點
地點|林百貨4樓 林聚點藝文空間(台南市忠義路二段63號)
對談|林承緯(北藝大副教授、《台灣民俗學的建構》作者)、蘇峯楠(「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作者)
作者:林承緯
定價:49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