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評論》好久不見的螢火蟲

彰化縣花壇鄉灣東村今年「黃緣螢」、「黑翅螢」因復育成功,因此吸引大量遊客湧入,結果造成螢火蟲死亡。此現象也連帶影響到即將於七月孵出的「台灣窗螢」數量。
在螢火蟲的生長階段中,水質的好壞佔了很重要的因素,以前環境水稻田多適合牠們生存,但工業發展都市型態興起之後,以往的灌溉溝渠變成排放汙水的下水道,棲地被大量破壞,於是被稱做「火金姑」螢火蟲就逐漸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
近年來因環保意識抬頭,大家開始要找回那些消失在我們身邊的螢火蟲,讓牠們重新的回到生活中。於是和專家學者合作後,許多地方已經復育成功,透過媒體的宣傳,每年到了四月時「賞螢」活動成為一個國民熱潮,許多發現螢火蟲蹤跡的地方,無論平日或假日都會有大量遊客前去,而人潮帶來喧嘩、燈照及捕捉等問題,讓螢火蟲又面臨生存上的威脅,甚至讓幾個月後即將要登場的螢火蟲蟲蛹受到傷害,如此一來賞螢的活動雖然興盛,但帶來的副作用是讓原本的復育成效減低,甚至會讓螢火蟲徹底消失。
我們究竟要如何讓「賞螢活動」與「保育生態」兩者達成平衡呢?
建議由地方政府設立螢火蟲保護區,秉持"使用者付費"的原則,進入園區酌收簡單的清潔費,並限制園區內人數的上限。
目前太多數的賞螢區都是公共的免費區域,環境只能靠地方居民自主來維護,收取門票之後,把經費做有制度的永續管理,以及和專家學者共同研究,做更大規模的螢火蟲復育。
控制適當的人數才能維持螢火蟲棲地的健全。從前所謂的「秘境」在經過媒體快速宣傳之後,已成為人人皆知的「熱點」,人一多就會帶來垃圾和汙染,所以訂定一天進入賞螢的人數量,或者限制區域內的人數,以減少人數太多對生態帶來的傷害。
最後是賞螢時不要傷害螢火蟲。這個季節是螢火蟲的繁殖期,大聲喧嘩會使周遭氣流產生變化,雖然是微幅的波動,卻會驚擾到他們求偶行為;另外人們會準備手電筒來照路,但強光照射也會干擾螢火蟲的求偶,這兩種行為都直接影響到牠們的繁殖。所以輕聲細語及用紅色玻璃紙包覆手電筒,都可以把對螢火蟲的影響降到最低。
螢火蟲好久沒有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希望藉由政府和民眾一起的努力,能夠讓我們能一直看到漂亮的「螢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一位國中老師,過去一直以為只要當一個知識的生產者,但發現除了教學外,班級的管理和溝通輔導也要與時並進。於是針對不足,我開始學習,溝通,寫作,說故事和易經, 我相信:「大人若健康,孩子的成長就會健全」 希望透過文字和演說帶來正向力量,在紛亂的社會中做到安定人心的力量。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