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星期前,我在線上聽完洪老師的演講:《問出好故事:如何運用精準提問力,挖掘風土特色,帶動地方創生》後,心中充滿激動的想寫下我的心得。
為了寫這篇心得文,這兩星期內我把整場演講聽了超過5次以上。很認真的紀錄下演講裡的所有重點,接著看了別人的心得文和老師自己的省思後,我又想把它們套入在自己文章內。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導致整篇文章像是一台拼裝車。演講內容講太多文章變成逐字稿,接著又放入「別人的」心得,整篇文章和我的腦袋一樣的混亂,我變成一個單向接受的機器,並沒有自己的產出。
於是我決定把一千多字的文章全都刪了,一切歸零反覆的問自己:
中間有好幾次,都很想私訊洪老師詢問我該如何往下寫?
但我想到這個演講的主要標題:《問出好故事》,於是我開始問自己問題,從5W1H下手,漸漸的把文章架構出來。
首先,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我想挑戰自己。我有寫過上課和讀書的心得文,就是沒寫過講座的心得文,這是一個可以訓練自己消化資訊能力的好機會,不是把內容再覆誦一次,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收穫,透過講者的觀點,看能不能把這些方法用在自己的生活及工作上。
同時,我認為產出一篇心得文就是聽者對講者最好的回饋。在演講之前,洪老師有預告,他會用四個故事來完成這個演講,而且以老師的個性,一定是把內容不斷的提鍊再提鍊,濃縮再濃縮,用最有系統的方式讓大家吸收。
寫出心得文是一個讓自己進步的方法,也是對講者最大的鼓勵
好的,厘清完我的動機之後,再來要去尋找這篇演講對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 從實作中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
我一直想追求可以「快速建立系統化」的教學的方法。但聽了演講中的故事後,得知洪老師也是從大量的實務經驗中反思,歸納和修正,最後才萃取出屬於自己教學的方法。
所謂的系統化也是來自於大量的嚐試,唯有不斷的去經歷,不斷的去根據學生回饋來做調整,最後才能在不同情境下歸納出相對應的方法。
所以個人的教學模式不可能像血鬼術一樣速成,反而是要像鬼殺隊一樣,一步一腳印的從基本功開始刻意練習,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風格。
‧ 故事表達力的重要
這場100分鐘的演講如果用「論文」的形式來報告心態如何建立,田野調查如何有效率的進行,以及如何刻意練習,對聽眾而言這會是一場很艱深的研討會,我聽了30分鐘後鐵定會開始放空。
但有趣的是洪老師用軟故事來包覆這些硬道理,看似獨立的四個故事,背後竟然能依序的把這些觀念帶入。他用生動的故事表達力讓我們身歷其境,例如為了訪談被小黑蚊叮了100個包在身上,在雨天焦急的等待約定好的夥伴是否會依照約定來上課,以及那位老校長在經歷過人生後給了我們最棒的一句話。
利用故事帶給對方專業知識和訣竅,這就是一種雙贏的溝通。
‧ 運用提問引發思考
當思緒混亂時,試著用問題讓頭腦撥雲見日。我以前是個不會思考的人,想到什麼就講什麼,也不管對方接不接受,我會把的想說話沒經過整理一口氣就丟給對方。
但理解了「提問」這個方法後,我會先去想我「為什麼」要說這句話,我「如何」表達出我的想法,而且對方可以接受,最後才決定我要說「什麼」。
思考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把複雜變成簡單和有趣的過程。
最後,我要「如何」將我學到的運用在工作上?
新的學期年我即將要帶新的一年級導師班,在一開始都不認識彼此之下,想試著用提問找到快速凝聚共識的方法。
既然提問可以引發思考,我想先請他們思考對於國中生涯有什麼目標?然後帶領他們進行同心圓的歸納,訂定出屬於班級的共同標。
接著提問他們現在遇到的困難?包含了課業,友情,家人,和健康各層面都可以寫,讓我可以蒐集資訊理解每個孩子的困難點。
最後就請他們想一想要怎麼克服現在的困難,以及我可以怎麼協助你。
試著用精準提問書裡提到的AAAR溝通技巧,讓青春期的孩子們感受到被尊重,也為我和他們建立起友善連結的第一步。
這篇演講的心得文是我寫過最難的一次,先花了數十個小時把滿滿的演講重點做消化,再產出自己的觀點,邊寫邊和自己對話,持續不斷的厘清我的思緒,即使砍掉重寫也沒關係,因為我想寫出我真正想表達的話。
這種歸零後的再出發,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