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這個課程的呈現方式及內容很適合初學者也適合已經是攝影手的人,它可以用來啟蒙,也可以用來找回初心。更棒的是這堂課並不是那種上完了就結束了的課程,在臉書社團裡每周都會有老師的直播及每月的Bonus小作業,讓學習一直是進行式!
我一直提到我很喜歡這堂課的呈現方式,是因為課程的呈現方式就如同募資影片般像是在看故事一樣,會有幫助思考、不突出的背景音樂讓你可以更專注於老師的聲音,而且整個課程在影片品質上也不會有人聲忽大忽小的狀況,透過鏡頭的切換及搭配實際教學時的側錄,也不會讓課程過於單調無聊。
▼以下是近幾次使用相機拍攝的構圖心得:
實作心得一、跳脫平常視角
這邊的平常視角是指一般人在站立時平視的視野,跳脫平視的視野觀察世界蠻容易有特別的收穫。例如與地同高、低頭俯視、仰視天花板、歪頭看等等,找到一個感興趣的畫面,可能是光影可能是形狀也可能是故事。
實作心得二、少即是多
等同於課程裡也有提到的Less is more,我第一次拿起相機拍照時經常會犯的錯誤就是「想把眼睛看到的全部拍在同一個框裡」,但在沒有使用廣角鏡頭的前提下,成品通常……看不出重點,就比如講義畫重點,每行字都是重點的話等於沒有重點。
實作心得三、畫面的虛實
我發現自己以前會有個奇怪的認知:畫面的每個部分都要很「清楚」。但把這個認知拋開之後,會發現適當的暗面會讓畫面有虛有實,就如同國畫裡的「留白」,給人的感覺就不會很滿。但暗面的部份也不用到完全的死黑,可以保留一些些的曖昧細節。
從攝影的實作中,可以發現很多之前沒有注意到的美,以上的照片都只是住家附近的公園、附近的店家,都不是什麼排隊景點或是觀光勝地,從這些再平凡不過的地方找出它們的可愛之處也是拍照的樂趣,就像每個人都有其特別迷人的地方,只是要用心挖掘。(但能夠把人氣景點拍出個人風格的照片也不容易,這也是我之後想嘗試的目標)
拿起相機在一個不是觀光景點的地方拍照我覺得蠻需要勇氣的,這跟拿起手機拍照又是不一樣的感覺。目前我都是以量多、拍RAW檔這兩個原則拍回去挑選,再用調色軟體調出我想表達的氛圍及情緒;因此拍攝時著重在構圖、散景、焦點,後製著重在裁剪(進一步構圖)、色調(色溫通常不太動,調的是暗面及亮面的比重)、朦朧(清晰)、飽和度。我很早之前自以為的「攝影」照後製的程度都很浮誇(有種為賦新辭強說愁的那種二感),目前後製的原則是著重在「還原」,還原當下想記錄的那份對於美的感動。
以上是我想分享的一些攝影實作心路歷程。之後的文章也會以一階段一階段的頻率去記錄一些實作所得。歡迎來
我的Flickr逛逛其他未被介紹的照片。
最近Hahow推出了邀請推薦折扣,只要透過連結於一天內註冊就可以獲得300元的折扣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