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高手》Big Time - 在建築頂端跳支華爾茲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頂尖高手》Big Time 台灣上映日期:2018.08.24 佳映 發行
《頂尖高手》記錄了丹麥鬼才建築師-比亞克英格爾斯(Bjarke Ingels)奠定BIG建築師事務所,在北歐建築市場站穩根基,並將事業版圖拓展至北美的過程,同時也是他放眼全球、建築設計巔峰的重要生涯關鍵時期。片名Big Time,相當豪邁又毫無拘束之感,符合他跳脫傳統建築設計的框架,不願妥協、試圖突破建築界極限的新世代新思維。比亞克之所以是那位「頂尖高手」,我們可以從這部紀錄片中一窺他那充滿無比創意的腦袋,那堅持設計理念的固執,以及他背後一群支持著他、善於溝通的強大團隊夥伴。
紀錄片清楚調理出比亞克幾個相當重要且關鍵的指標性建築設計,從他將腦筋動到一般建築的屋頂,開創屋頂空間的創新設計,將人們的生活空間從地面移動拉進屋頂上,擴大了人們的視野。這不僅展現了比亞克不願被限制的叛逆心靈,也同時帶動了建築師將「環境」、「地景」以及當地人文,更生態友善的設計思維。他並非只是規規矩矩地設計建築,也並非只是造出一棟給人居住的房子,而是融合各種人類行為,甚至玩世不恭的創意設施。
片中透過比亞克對著白紙、簡單的麥克筆速寫,描繪出比亞克腦袋裡的瘋狂想法,並利用白底黑線、壯闊的空拍、核磁共振的人體剖面圖等串場,流暢地貼身記錄比亞克的工作生活。我相當喜愛當中他將資源中心(廢棄物處理廠)融合城市滑雪道的狂放設計,並為了設計出人們年少想像的煙霧甜甜圈,提出我們都該克服「未知的風險」的想法,才能讓我們看到更具突破、更有創意的建築。
「建築問題不該和政治問題混為一談。」
我們從丹麥海事博物館看到了比亞克以往下發展的建築,打敗其他競爭對手的關鍵,就是跳脫既有的思考框架,給予人們超乎想像的驚艷表現。縱使這種做法存在著眾多爭議,也讓不少競爭對手提出批評,但這就是建築師的終極浪漫,說服自己這樣擇善固執其實也是對自己肯定、展現自信的態度。每個創作者、設計人都期待那個原本在白紙上的設計概念被一一實現,也期待自己以及他人都能夠被設計理念所征服:在《頂尖高手》中我們能夠一步步感受建築師工作的掙扎與喜悅,感受到投入工作最終被接受的成就感。在片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比亞克也他永遠保持活力的心靈,用心感受人們的生活細節,仿佛將原本冰冷的建築活靈活現地像是跳著華爾茲般:細心觀察、大膽創新、堅持理念,三者交織而成這整部紀錄片的調性,令人感動。
片中那句「從新的錯誤中學習」(Learn in new mistake.)完全說明了全片的核心價值:那就是比亞克並非完美之人,在生活中也有無法駕馭的瑣碎事、工作上也會遭遇到執行面的困境、身心靈也會出現病痛或不如意的時候。縱使腦袋有千頭萬緒的瘋狂創意,身體卻無法對拍的窘境,讓人無奈。我相當喜愛電影最後利用比亞克苦惱打領結,求助門房、上網查資料的舉止,足以讓觀眾們感受這位頂尖高手最細微、最可愛的一面。因為在當今這個講求快速的年代,不容許犯錯反而將我們限制,勇於嘗試、挑戰極限、並勤於檢討反省犯錯的原因,才是我們應該要有的精神。
《頂尖高手》作為一部記錄建築師的紀錄片,清楚有條理地介紹了一位建築界的新星,腦袋裡最瘋狂的想法;並以理性的口吻描述了他內心最感性的層面。他不怕失敗而不斷求新求變的態度,我想是現代工程業界人士皆需要學習的地方。而他觀察環境細節,試圖結合多方領域的整合能力,大格局的思考模式也是令人敬佩。或許,我們都該好好學習這種兼顧理性與感性的態度,時時保持嘗試解決問題的精神;《頂尖高手》將帶給你的不只是一棟棟令人讚嘆的建築物,而是帶給你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勇於犯錯和學習的心態;也是值得你我期許自我的一種盡善盡美的生活態度。
XXY的推薦指數:★★★★★五顆星為滿分
《頂尖高手》我給★★★★ 4顆星
詳細記錄了建築師比亞克對環境設計以及跳脫框架的創新思考,感受當今建築之美!
電影預告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1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XX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就讓它繼續睡吧!等它醒來,世界將為之撼動。」 用這句拿破倫在史實上不知道有沒有說過的經典名言,做為本片的電影開場,就說明了本片就是帶著西方的眼睛切入一個華人的故事。
2015年由丹尼維勒納夫所執導的《怒火邊界》,讓我們看到美國與墨西哥邊界長期存在的複雜問題。而三年後這部《怒火邊界2:毒刑者》續作將格局放大,甚至將毒梟戰爭擴大至諜報等級的情報戰,同樣藉由掃蕩恐怖行動作為楔子,慢慢引導觀眾進入這場打擊毒梟、犯罪組織、人蛇偷渡的行動。
近期中資電影逐漸在娛樂主流市場中嶄露頭角,極具野心的娛樂製作如浪潮般襲捲全球。但在商業曝光上的硬性置入,或是不合適的中國演員選角,破壞整體電影走向的毛病,始終是中資電影讓觀眾無法投入的困境。
延續首集《與神同行》的故事,《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看似將故事重心轉移到金自鴻的弟弟-金秀鴻成為第49位貴人出發,事實上卻是將焦點放在三位陰間使者的過去記憶、人物間的關係,做出了與首集相當不同的故事架構。
若說科技是一體兩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地球另一端的守候》絕對是一場跳脫過去科技恐懼、展現人性正面的溫暖作品。在這個講求因果或利益關係的時代:無人機的發明,實現了遠端監控、降低人力成本卻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但人心是否能夠因為這樣的距離限制而疏離?還是突破了空間而拉近彼此?
《坂本龍一:終章》彌漫的氣氛相當有趣:以「終章」為名,不免讓我們與劇中提及坂本龍一目前的咽喉癌病情,而感到惋惜與不捨;加上在片頭介紹的日本311大地震,被海嘯侵襲的東北地區,混合著核災與日本反核運動,畫面上呈現了被海嘯摧毀後的景象,並透過一台垂死的鋼琴,所發出的不和諧聲響,仿佛地球正發出痛苦的哀號。
「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就讓它繼續睡吧!等它醒來,世界將為之撼動。」 用這句拿破倫在史實上不知道有沒有說過的經典名言,做為本片的電影開場,就說明了本片就是帶著西方的眼睛切入一個華人的故事。
2015年由丹尼維勒納夫所執導的《怒火邊界》,讓我們看到美國與墨西哥邊界長期存在的複雜問題。而三年後這部《怒火邊界2:毒刑者》續作將格局放大,甚至將毒梟戰爭擴大至諜報等級的情報戰,同樣藉由掃蕩恐怖行動作為楔子,慢慢引導觀眾進入這場打擊毒梟、犯罪組織、人蛇偷渡的行動。
近期中資電影逐漸在娛樂主流市場中嶄露頭角,極具野心的娛樂製作如浪潮般襲捲全球。但在商業曝光上的硬性置入,或是不合適的中國演員選角,破壞整體電影走向的毛病,始終是中資電影讓觀眾無法投入的困境。
延續首集《與神同行》的故事,《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看似將故事重心轉移到金自鴻的弟弟-金秀鴻成為第49位貴人出發,事實上卻是將焦點放在三位陰間使者的過去記憶、人物間的關係,做出了與首集相當不同的故事架構。
若說科技是一體兩面,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地球另一端的守候》絕對是一場跳脫過去科技恐懼、展現人性正面的溫暖作品。在這個講求因果或利益關係的時代:無人機的發明,實現了遠端監控、降低人力成本卻提高工作效能的目的。但人心是否能夠因為這樣的距離限制而疏離?還是突破了空間而拉近彼此?
《坂本龍一:終章》彌漫的氣氛相當有趣:以「終章」為名,不免讓我們與劇中提及坂本龍一目前的咽喉癌病情,而感到惋惜與不捨;加上在片頭介紹的日本311大地震,被海嘯侵襲的東北地區,混合著核災與日本反核運動,畫面上呈現了被海嘯摧毀後的景象,並透過一台垂死的鋼琴,所發出的不和諧聲響,仿佛地球正發出痛苦的哀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年輕時總想趕快獲得成功,就像不停地衝刺短跑賽。但是長跑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孤獨的。
Thumbnail
巴塞隆納之旅,就是建築師高第的藝術之旅。但是我還是最喜歡聖家堂,因為在那裡,我看到的不是天堂,而是一雙天才的手,為苦難的人民打造的心靈空間,任何人,在這座高第親手打造的聖潔森林中,都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韻律。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
Thumbnail
年輕時總想趕快獲得成功,就像不停地衝刺短跑賽。但是長跑的日子基本上都是孤獨的。
Thumbnail
巴塞隆納之旅,就是建築師高第的藝術之旅。但是我還是最喜歡聖家堂,因為在那裡,我看到的不是天堂,而是一雙天才的手,為苦難的人民打造的心靈空間,任何人,在這座高第親手打造的聖潔森林中,都能重新找到屬於自己生命的韻律。
Thumbnail
講到西班牙最知名的建築師,幾乎所有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高第,句點。就沒有然後了。這也難怪了,最負盛名的他,總是搶盡目光焦點,就像是講到抽象畫派,毫無疑問,畢卡索擁有像是宗師一般的地位,但其實米羅、馬諦斯也都有極出色的作品,像波洛克也靠獨特的滴畫手法而自成一格。
Thumbnail
為了什麼緣故,讓人們對建築設計及工程施工彼此之間存在著沒有來由的矛盾?        
Thumbnail
閱讀歷史上的建築大師,最重要是將這些大師當「人」看。當我們將所謂的「大師」視為一個人時,才能平靜而不盲從地看待他被譽為「偉大作品」的背後所代表的意識,以及更深入的理解為什麼這些作品可以被視為一個時代的經典作品,而這樣的理解同樣適用在現在諸多建築獎項的受獎名單上。
Thumbnail
  展覽的標題很響亮-「超出建築」,然而,超出建築的是什麼?是否真的超出?   策展人、實踐大學建築系主任王俊雄老師表示:「這次展覽最主要是要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觀念的框架,建築最重要的意義其實就是跟生活應該要結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在建築裡面生活,最重要的體驗應該是在談建築時最重要的主體,
Thumbnail
  在連續四周聽完王增榮(下稱王大)的課後,有種感覺是從沒在建築系感受過的,即一種與生命呼應震動的感覺,這種感覺過去不是沒有,但多數是在哲學課上,如今在談論建築的課上感受到,可見王大的評論有碰觸到建築的核心。   王大表示,這四堂課都是以他的感覺、他認為的方式談論,意思就是不談學術理論
Thumbnail
本書提出101個關於建築的問題,與精簡扼要的答案,但精簡的答案只能回答精簡的問題,如同懶人包片段的回答,看似將重點論述了一番,實則宛如船過水無痕。完全印證了老苑所說的「學建築的人,就是沒有膽量學哲學的工程師。」這兩位瑞典的建築師,也不過是站在哲學的大門前,手指著哲學然後不敢踏入哲學之門。當然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閱讀傳記很適合用來為迷茫的人生尋找方向,建築系的學習過程充滿探索(很多課題)與對話(很多討論和評圖),畢業許多年後我才漸漸體會,空間設計——不論是建築、都市還是環境都是一種哲學式的辯證,而不是科學式的解答,你只能從不斷拆解問題和嘗試回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和別人都最能接受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