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築的理由》談建築教育失敗的理由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於淡江大學建築系,我曾在大四下學期的設計課中,接受畢老師的指導。印象中,畢老師是一位很嚴謹的人,說話很有邏輯,這或許也和他長期接受西方教育有關(大學與研究所),對於建築設計的合理與否,特重於設計的邏輯與精確的語言表達。邏輯看重的是設計過程的一致性,語言表達則是抽象思考的最佳訓練。


書中提到:『無論建築設計或都市設計,都必須兼顧到三個面向,亦即:「實體品質(Qualities)」、「基本動作(Basics)」和「詢問試探(Inquiries)」


「實體品質」:就是施工品質,也就是營建執行面的成果,與營建大環境、建築師掌握營建現實的能力有關。「基本動作」:基地策略和基地配置,室內室外的動線組織和功能組織,空間品質、系統介面、以及材料與工法等。「詢問試探」:問新的問題,並且提出新的設計答案。』


大學的建築教育,主要提供部分「基本動作」的知識與「詢問試探」的能力。於是,大學教育以訓練思考能力為主,而非技術能力。套一句日本管理專家大前研一說的話:「未來,真正的專業必須能在蠻荒之中開闢蹊徑;在看不見的空間中尋找更多機會。」而美國前教育部長李察萊利再2004年提出觀察說「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10種工作,再2004年根本不存在。」「我們必須教導現在的學生,在畢業後投入目前還不存在的工作,使用根本還沒發生的科技,解決我們從未想像過的問題。」所以,相對於基本動作的知識,詢問試探的能力才是建築教育的核心。


我想問的是,當今的建築教育,關於詢問試探之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方法,是否正確以及是否有效呢?


詢問試探的能力說到底是一種思考的能力,披上建築的外衣後,頂多再縮小為思考「空間做為解決問題之工具手段的能力。」空間如何解決問題呢?走一趟評圖場,從議題試探→概念發想→空間量化→機能、造型、系統、環境等發展過程。以此評斷設計好壞的判準是─設計是否解決了原先的問題;設計是否從想法(idea)轉化至被清楚界定、發展與深化的抽象概念(concept),而概念最後是否又被準確的空間化。簡單說,就是說的和做的有沒有一致,腦海中的想法有沒有、可不可能被實踐出來。


大部分在評圖場上最被詬病的是,結果與概念脫節了,或者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空間化後卻沒有解決問題或得到答案。這一套訓練,背後有一套邏輯,一套建立在概念(concept)上的邏輯。概念是否有被落實,成為一件對建築人訓練非常重要的一環,因為想法不再只是想法,而是有辦法被建築的可能。但是,我想問的是,概念被落實,就是一個好設計嗎?或者說好設計必須一定要有好的概念嗎?從教育的角度看,訓練思考與實踐的能力,概念是一個好的詮釋方式嗎?議題空間化後的可能與空間做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工具是恰當的嗎?


概念不被落實或者沒有概念(或說不清楚概念),也能夠成就一個好設計的原因在於,概念與設計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甚至建築師在營建體系缺席之下,營造業依然有能力與經驗,能夠蓋一棟有品質的建築。但是,學校教育並不考慮實體品質的問題,所以從概念、語言、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便成為了檢視學生「邏輯」一致性的主要依據。除了培養學生問一個好的、前瞻性的、實驗性的、計畫性的、策略性的問題外。概念提供了「理由」,讓我設計的建築有別於他人的理由。


如果邏輯的一致性(概念、語言、過程)是建築人最核心的價值,因為此價值保障、並試圖保有設計的理由以及內涵,而以整個營建體系而言,建築師把守住此價值也是成就高品質空間、空間涵構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是,概念、語言、過程三者之間,是否就缺一不可呢?或者說,現在的建築教育是否具備檢驗這三項邏輯一致性的方法呢?更核心的問題是:「在建築系裡的邏輯訓練,一定需要使用建築的語言嗎?」


首先,邏輯訓練在建築系是缺席的,系上沒有任何一堂邏輯課,而哲學課是屬於通識課程,當年我修的是環境倫理,學得也不是邏輯。系上唯一比較有關係的課是開在大三的「工程倫理與建築法規」,但是這是一門法規教得不清不楚,更談不上倫理學的一門課。基本上建築教育,建築人自認為能夠侃侃而談、能夠將想法如出一轍的被落實的能力,其實一點也不扎實、不確實。現在的建築系教育,訓練邏輯沒有,但是在檢驗、評斷設計好壞的理由時靠的確是邏輯一致性。導致建築人侃侃而談確沒有內容、沒有標準,演繹鋪陳、邏輯服人的能力是缺席的,限縮了建築人的發展與潛能。我必須說一句很嚴重的話:「台灣的建築教育是失敗的」當然,背後是台灣教育整體的失敗。


台灣的建築教育在哲學、思考訓練,並沒有有系統的教授給學生,。一方面系上沒有這方面的老師。二方面系上覺得這件事情不那麼重要,至少沒有建築設計重要。從系上將工程倫理與建築法規排在同一門課便知道,很像只是畢業後攤開成績單看看修課內容,有這幾個關鍵字就可以似的。談到訓練學生獨立思考,我深切的感受到,目前建築教育與業界,正快速地將建築人的熱情消磨殆盡。這不只是建築教育的問題,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大學生太多、科技大學與大學分工不清。定位上,要求科技大學學生畢業後馬上與業界接軌,是合理的,因為科技大學在理論與實務上應該偏向實務。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不管大學或科技大學,理論、思考、實務、技術等都混為一談,什麼都包,但是什麼都不深、不精。大學和科技大學有什麼差別呢?大學的目標與價值是什麼?學生對於知識在畢業後還有追求的慾望嗎?


最後,我想提出三點建議,期望建築系在教育方針上能夠有所調整:


第一,課程方面:一套完整扎實的哲學基礎課程。包含:哲學概論、邏輯、建築相關的哲學等等。建築系大學念五年,我們理當有較充足的時間,補足台灣教育缺乏的哲學與邏輯思考的基礎知識,不能夠一方面要求和西方大學的教育內容一樣,確又不顧西方在大學教育前所打下的哲學與邏輯思考基礎。套一句中國建築設計師吳鋼說的話:「好的設計案,是一系列正確和邏輯決定的必然結果,也是美感的基礎。」


第二,師資方面:實務與理論的結合。目前建築系師資最被詬病的是,缺乏實務經驗,這部分需要鬆綁目前任用的相關法規。期望未來能夠打破產學的界線,鼓勵學校老師走出校園與業界合作甚至創業。對於建築做為一門實用的、解決問題的工程而言,建築設計、構築工法等在實務上的應用是重要的。提供學生在想法與空間化的過程中被落實的可能。


第三,學生方面:自我價值的確立。進入建築系的同學學習動機都不相同,一開始對於喜歡建築的什麼,也談不清楚,因為在大學以前的教育,自我發展是不被鼓勵的。不是別人「交代」你做什麼,而是「你想」做什麼的這部分是薄弱的。因此,學生需要清楚的了解建築教育在建築圈與社會上的位置,並建立一套自己的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知識架構,做為自我價值的信仰。而這需要多元的學習課程與師資做輔佐。

2016/5/15

    7會員
    530內容數
    哲學博士生/建築系畢/證照:高考公務員、工地主任、古蹟工地負責人/前地方文資薦任公務員(建築工程職系)/研究領域:建築哲學、文化資產哲學。由「哲學性」、「反思性」角度,評論文學、建築、哲學、時事、影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音樂藝術、文化資產、公職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安納 Podcast EP13 死亡或許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從《活著這件事》到《莊子》這集節目將探討未知的死亡,從克里希那穆提《活著這件事》II、III 部和《莊子》談及死亡的三個故事,讓我們重新感受死亡。準備好咖啡,讓我們輕鬆地談天說地吧~
    Thumbnail
    avatar
    喬安納
    2024-03-02
    找回生活的關鍵-從小事著手本文分享了找回自控感的方式,主要是提升成就感、解決煩惱以及覺察情緒、紀錄瑣事、每天三件小事。提醒人們從累積小成就開始,並以覺察、記錄和解決瑣事的方法,找回生活中的自控。這篇文章對於有感受到生活失控的人很有幫助。
    Thumbnail
    avatar
    北漂南子
    2024-01-21
    邪教讓人著迷?從《咒》、《薩滿》、《哭聲》看見內心的執著與黑暗其實,很多經典的鬼片,不是只有嚇人橋段,也有許多發人深省的議題藏在一個個故事裡。 近期很喜歡的恐怖片作品不少,其中有些探討的是邪教,這是一個相當深奧又耐人尋味的層面。為什麼邪教也會有廣大的信徒呢?為什麼明明深知哪裡怪怪的卻還是義無反顧陷入其中?
    Thumbnail
    avatar
    妮可媽媽
    2023-05-27
    【跟著凱西看】從《人選之人-造浪者》看見幕僚的價值近日火紅的話題之一,不外乎是「你看人選之人了嗎?」 劇中深入的點出政治、性別、職場、家庭等議題, 每一個層面都有著不同且很棒的反思和感受, 網路上也有很多深入人心的心得和金句摘要, 今天凱西想分享面向,是這部戲中也很重要的一個觀點—「幕僚的價值」。 (以下感想有微微小雷,看完劇會更有感❤️)
    Thumbnail
    avatar
    煙花製造所🎆凱西多曼多(Cathy)
    2023-05-21
    《S週報#40》美股月報-躺著獲利14000倍的關鍵/ 我從讀書會得到的3個收穫/ 如何進入金錢的聖人模式一篇文章、一則金句、一個小觀念大改變,透過文字啟發你的一週,幫助你持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avatar
    Mr.S
    2022-10-09
    【美股月報】‘22年9月 - 從股市躺著獲利14000倍的關鍵9月份的美股月報,與你分享從股市躺著獲利14000倍的關鍵。
    Thumbnail
    avatar
    Mr.S
    2022-10-08
    從GWEC的Modeling來看全球離岸風機鑄件市場規模(2020~2030)本文內容: 說明GWEC(全球風能協會)對於全球離岸風電每年新增容量預估的模型,以及可能的預測失誤之處。 個別區域市場分別是全球、中國、亞洲(不含中國)、歐洲、北美洲、其他。 離岸風機鑄件每年市場需求(萬噸),分析全球與個別區域市場。
    Thumbnail
    avatar
    Maxwell 陳世芳
    2022-01-08
    從建築師到教育家:鄭宇駿的故事2宇駿是芬蘭世界教育創新獎得主,有四個寶貝。為了愛孩子,從建築師的身份一躍而成建築美感教育的推動者,陪孩子一起成長。這是個能讓所有父母參考的例子,您,也可以成為孩子生命的的導師!聽聽世界教育創新獎得主如何把自己的工作融合教育,成為自己四個孩子到一群孩子的貴人。
    Thumbnail
    avatar
    公益出版平台
    2021-10-16
    設計的極限與無限:從東方到西方,從自然物到人造物,探索自然、藝術和建築中的秩序之美與比例和無限起自於限制;限制不只是設限,也是創造! 近200幅珍貴圖版,探索極限的力量,破解設計演化之謎 盡覽世間萬物最美麗的比例所建構的和諧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1-08-04
    [基隆旅遊]日治時期基隆街長許梓桑古厝,從許梓桑文化季遙想那個詩人群聚年代,端看歷史建築的殘破餘韻 ​ 一談到許梓桑這位人物恐怕知道的人很少。因為他可是基隆人,許梓桑是基隆當地知名士紳、實業家。日治時期擔任過曾擔任基隆街長(相當於今日的區長職位)與台北州協議員(相當於今日的市議員)等職位。許梓桑的古厝官邸更是被基隆市文史團體爭取下來的基隆市歷史建築。從許梓桑文化季遙想那個詩人群聚年代,端看歷史建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