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暫時停止厭世 | 03 田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返鄉青年」這個標籤於她曾是閃閃發光的,而光象徵著希望。然而,在一個得了文明病的孩子的世界裡,光也可能渙散的。當她決定以裸露之姿與家鄉坦誠相見後,遂摘下了眼鏡,卻發現眼前除了糊掉的真實,徒留困惑。而這種「渙散」的狀態,在回家鄉後如影隨形。
攝於彰化溪州 | 圖/ Âng Ka Kî
受天價農地❶影響,若家中本無田地,也無豐厚資產,則對多數青年農民而言,首要之務便是跟人綁(租)地。然而,對於離鄉幾年的我,「家鄉」二字,彷彿被凍結在——肩上的書包愈趨沉重前。既陌生又親暱。而地該從哪裡開始找起?又該從何人問起呢?

阡陌交通

或許吧,農村不再予人初闖桃花源之豁然開朗,而生活在裏頭的村民亦非怡然自樂,甚有人老珠黃之乞憐嫌疑,然而殘花敗柳尚存暗香;盤根錯節的,並不局限於農地上之光怪陸離;尚有因血緣、地緣緊密交織的人際網絡,化為通往過去、現在、未來的阡陌。若能剖開一座村莊,也許要望見年輪,而新一時代的的孩子畏縮地挨擠於最外圍的圈子,在時代的高速旋轉下,往往有「被拋出去」的感覺。但是,親愛的,妳發現了嗎?
當你離圓心愈遠,向心力卻愈發強烈;而「被拋出去」的感覺,換個角度看,不正是起因於向心力的作用嗎?
農村的人口密度雖低,但「甜蜜蜜」的鄰里關係,也許會黏到讓習慣公寓生活的人們感到窒息,但當你鼓起勇氣真誠與之交心後,每個人都將是你的家人,亦師亦友,甚至勝過一個諸葛亮,而這互敬互愛的關係便是起點;儘管過程中,多少夾雜著質疑與擔憂的聲音,但那是不是一種愛的表現呢?
我們可以被質疑,但我們必須要去相信自己。 | HCY
〔在Ka Kî 找地的過程中,比較幸運的是,因為家裡世代務農,媽媽有多年與人綁地經驗,所以,自然而然,她便成了我的軍師;另外,也因由她的善與人交,便成為我與其他長輩間的窗口。〕

合適之田

不論慣行抑或友善耕作,在看地時要注意的分別有以下幾點:
  • 排水系統:若為旱作,則應多加重視。Ka Kî 爸給的建議是——利用做風颱落大雨後,去觀察土地排水情況如何。
  • 灌溉用水:在濁水溪流域因集集攔河堰❷之故,水圳供水不穩,農民多放棄富含有機質之溪水,而在田邊蓋起一座座抽水機仔,抽取地下水。
  • 土質:閩南語說法,把土分為「土肉」與「土粉沙」兩種,前者指含黏土比例較高之土種。可以視未來欲種植之作物的喜好來選擇。但Ka Kî 個人小小的樂觀認為「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劣地,只有付出不足的心力」。
  • 日照:在北半球,日照多來自南方,所以田地的南面若有遮蔽物,可能影響部分種植面積之日照長短,但亦可視作「機會」種植不喜光之植物。
另外,對於從事友善土地耕種模式的小農,還得考慮:
  • 地主:對於部分習慣使用農藥或除草劑的農民(地主)而言,較不太能接受友善土地耕種的方式,若可以,還是盡量與能夠認同自己理念的地主合作。例如雜草管理,在堅守自己的原則下,可以與地主溝通協調,但同時也應尊重地主愛護土地的心情,所以,拿出最勤奮的一面除草吧!
  • 鄰田:因農田零碎化❸,且友善土地耕作面積仍佔極少數,所以很難避免鄰田的農藥汙染,所以除了種植隔離帶之外,也可以積極認識鄰田耕作之農夫,甚至直接包下與他交界的田埂除草工作!

看的到,吃不到

我們需要時可以求助於誰?不是天使,不是人;就連那些知道的野獸也意識到:在這個被解釋的世界,我們並不感到很安全。 | Rainer Maria Rilke Duino Elegies》譯者:黃燦然

農保

在決定務農之後,考量未來收入情況及農保增加職災保險部分,我認為投保農保是不二之選;然而,儘管農委會將以人地脫鉤模式,使實際耕作者不再疲於一紙租賃土地合約❹也能參加農保,但是,在政府的農企業發展思維下,實耕者之農地經營面積規定,卻成為我申請農保之阻礙,同時,也變相限制農地單位面積作物之多樣性發展。另外,儘管農地經營面積有達到標準,若承租農地之地主本身仍使用該農地地號申請農保(雖然地主本身並沒有耕作),則該地號將不列入「經營面積」計算。

補助

舉例如「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其立意十分良好,能鼓勵農民轉作雜糧作物,提高台灣之糧食自給率,並因應未來石油價格高漲可能導致的糧食危機,但實際耕作之佃農若要申請此項補助,仍須經過地主❺,至於地主是否願意將補助轉予佃農,尚且不明。
對於無法取得土地租賃契約的佃農(尤其是友善耕作小農),時時得擔心土地突然被地主收回,無所不盡其極只為與地主保持良好關係,因此不論是要與地主協調農保或補助一事,往往有如「礙」在心裡口難開。

回歸本心

選擇務農、友善耕作的初衷,除了因為自身熱愛打赤腳於土地上勞動外,還有這份勞動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服務其周遭的生命與非生命,用五感體驗「美」,找回平和的狀態等;最後,還是想用很俗氣的口吻提起「愛」。姑且放下找地過程所生之「渙散」狀態吧,不這麼做,我便要忽略了每個幫助過我的可愛人兒了。
雖然「找地」只是一小步,但卻是很重要的一步。
感謝 爸媽、瓦厝村的可愛長輩們、我愛溪州溪州尚水友善農產,以及,正在閱讀本文的你/妳。

延伸閱讀與註釋

搶農水 枯水期調撥六輕34萬CMD 環團怒喊拆集集攔河堰 | 2018年,賴品瑀,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耕地節節下滑 農地農用為何這麼難? | 2017年,孔德廉,上下游
❺ 申報種稻、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由現耕人(公有地等依規定須自任耕作者限由承租人)至戶籍所在地公所或農會辦理,並請配合提出土地所有權狀或最近三個月內之土地登記謄本 (但直轄市、縣(市)地政主管機關能提供轄內鄉鎮公所進行網路查詢者及「全國糧政跨區即時申辦服務作業平台」與地政資料碰檔註記相符時,得免予檢附)及有效期限租約或代耕證明或耕作協議書等相關證明文件,供查核原建立之農戶資料檔 | 107 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內容重點,行政院核定「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

關於【青農:暫時停止厭世】

我今年23歲。我決定以友善耕作的方式務農,彎腰生活。
自2015年休學後,我開始了一次又一次逃離台灣與自己的旅程;在這過程中,陳腔濫調似地如無數背包客網紅:「我找到了喜愛的生活模式與信仰。」因關愛土地與生命的固執,在世界與自己之間撕扯,而生痛楚,進而厭世;然而,在2017年,我前往東南亞,於流徜著母親之河的土地,與許多均齡25歲的青年農夫交流、生活(系列文章),我才體悟:「正因年輕,才更值得把光陰踩進腳底的土泥中,滋養萬物」,扎根之念因而萌生。
厭世,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還有期待;而務農,是我為厭世的狀態按下暫停的方式,也是我找回坦率回答「人出生是為了什麼」的能力。
於此,我將記錄從農之路,也許一波三折,但開始了,總是好事。
勞力 lóo-lat。
avatar-img
15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a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歸心,是向下扎根、向陽生長的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選擇背對未來,拾起成為殘磚碎瓦的他們;嘗試找回過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相處的模式,同時,也給曾如斷線風箏的自己,找到能夠安心降落的一隅。儘管颶風化作質疑的聲浪襲來,難免顛簸;不過跌倒了,再爬起來就好。
憤怒之餘,學著去理解「厭世為何」,向外探求若仍無解,便望內摸索罷,思考我們能做的改變是什麼;勿輕視一分錢的力量,因為在厭世代,它是「最有力的選票」。
是紅心皇后哪——西方臉孔的男子,身著一襲華美的靛青袍子,脖頸輕縷縷歇著一條小麥色絲巾,頭髮讓蘸著髮油的手指給舞弄成時下最性感的型男模樣,還恰恰蓄了加分的落腮鬍,說話時嘴角一直是上揚的,似魚鉤。「給我拖出去斬了。」空氣裡迴盪著,是誰過濾掉的聲音?
門口的接待員優雅的為我們推開那扇好似很沉重的大門;我能聽見我的心跳聲,真的,就像即將晉見紅心皇后的愛麗絲。 垂滿精美吊燈的宴會場裡,人們被整齊劃一的安放在打上蝴蝶結的椅子上,而台上穿著奇異服裝的外國人,像極了馬戲團的小丑,胸前掛著「救世主」的牌子。
我先是親切地與男子簡略問候了幾句,他的面容這才從幾要龜裂的乾涸裡重獲新生──人與人的交流便像流水般,你澆灌我,我便予以回報,而此刻該屬涓滴細流罷──然有一剎我以為男子要把眼嘴鼻擰出最後一滴水珠似的,斷斷續續幾字滴答冒出嘴外,卻沁著笑意:No-English-不要-英文。 原來我會錯意了,如此自私。
我是喜愛臥鋪火車的,那是小小一顆番薯島上孵不出來的經歷。像隻剛破殼的小雞,我總要抖抖幾回沾上灰塵的稚氣,睜大雙眼左右觀察旁人的神情,最後才肯搖搖擺擺的鑽進母雞的羽翼裡—這次要從河內往南至西貢,那裡是與湄公河相擁(泳)的最後一個大城。
歸心,是向下扎根、向陽生長的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選擇背對未來,拾起成為殘磚碎瓦的他們;嘗試找回過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相處的模式,同時,也給曾如斷線風箏的自己,找到能夠安心降落的一隅。儘管颶風化作質疑的聲浪襲來,難免顛簸;不過跌倒了,再爬起來就好。
憤怒之餘,學著去理解「厭世為何」,向外探求若仍無解,便望內摸索罷,思考我們能做的改變是什麼;勿輕視一分錢的力量,因為在厭世代,它是「最有力的選票」。
是紅心皇后哪——西方臉孔的男子,身著一襲華美的靛青袍子,脖頸輕縷縷歇著一條小麥色絲巾,頭髮讓蘸著髮油的手指給舞弄成時下最性感的型男模樣,還恰恰蓄了加分的落腮鬍,說話時嘴角一直是上揚的,似魚鉤。「給我拖出去斬了。」空氣裡迴盪著,是誰過濾掉的聲音?
門口的接待員優雅的為我們推開那扇好似很沉重的大門;我能聽見我的心跳聲,真的,就像即將晉見紅心皇后的愛麗絲。 垂滿精美吊燈的宴會場裡,人們被整齊劃一的安放在打上蝴蝶結的椅子上,而台上穿著奇異服裝的外國人,像極了馬戲團的小丑,胸前掛著「救世主」的牌子。
我先是親切地與男子簡略問候了幾句,他的面容這才從幾要龜裂的乾涸裡重獲新生──人與人的交流便像流水般,你澆灌我,我便予以回報,而此刻該屬涓滴細流罷──然有一剎我以為男子要把眼嘴鼻擰出最後一滴水珠似的,斷斷續續幾字滴答冒出嘴外,卻沁著笑意:No-English-不要-英文。 原來我會錯意了,如此自私。
我是喜愛臥鋪火車的,那是小小一顆番薯島上孵不出來的經歷。像隻剛破殼的小雞,我總要抖抖幾回沾上灰塵的稚氣,睜大雙眼左右觀察旁人的神情,最後才肯搖搖擺擺的鑽進母雞的羽翼裡—這次要從河內往南至西貢,那裡是與湄公河相擁(泳)的最後一個大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入行前我以為務農使人健康,畢竟成天晒著太陽吸收維生素D,光想像就覺得骨質疏鬆要改善了!再來就是體力活,每天動來動去想胖也難,我的蝴蝶袖會不會就這樣緊實了呢?投入農業轉眼已過六年,一半以上農友入行第二年就退出,還在農業裡的個個喊腰痛…當小農,有些職業傷害真的很容易上身。
Thumbnail
在 Musta 農場的 WWOOFing Day 1 - 回歸農村的年輕人們為鄉下地方帶來希望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詩意滿滿 這是一幅充滿詩意的景象。小路蜿蜒穿過田野,走到前面就能看到一戶農家。這個農家坐落在一片綠意盎然的田野之中,四周環繞著金黃色的稻田,稻穗隨風搖曳,彷彿在向每一位經過的旅人招手。農家後方是一片寬廣的田野,無垠的田野與天際相接,彷彿在述說著大地的廣袤與美麗。 層疊起伏 再遠一些的地方,地勢
Thumbnail
我的名字有個農字,在大學榜單還會放上報紙的年代,開學後不只一位同學告訴我:「我以為你家是務農的。」事實上我跟農田的距離還蠻遠的,由於在都會區長大,勉強與農地有關連的部分是我阿公是茶農,兒時唯一的務農經驗是跟阿嬤抓茶蟲。那些胖胖的茶蟲早已不復記憶,茶園的風光也隨著都市開發而消失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為了商業利益不斷開發大自然讓原本是農田與森林的地方消失不見了。但是當這些農田與森林的地方不見之後,人們又渴望回歸大自然。如此矛盾心態一直影響人們的生活。隨著氣候變遷下、賴養維生的農業生產出現糧食危機。在都市叢林中農園一直是農業生懺幕後一股力量。可以說,都市中的社區農園是社會基礎設施的具體
「倘使你沒有一座農場,那麼你將面臨兩個精神上的危險:其一是,以為早餐來自雜貨店;其二是,以為暖氣來自暖氣爐。」 -------------------------- <沙郡年紀>是我上班之後最喜歡的一本書,如果都市人太少接觸大自然會像太陽曬不夠一樣缺乏某種維生素,本書或許能作為營養品代打一下。
Thumbnail
自小在大田里成長,因求學因素旅居外地。但卻因對於家鄉的那份感情,毅然回到家鄉擔任社區服務志工。她就是志工青年隊長,張儀慈。 當返鄉之時,身邊人總是抱持著懷疑及困惑。位於高雄市甲仙區的大田里,雖地幅遼闊,但整個社區卻僅有一千六百多人居住,除平時生活採買皆需要依賴甲仙市區,就業機會更是趨近於零。
Thumbnail
踩在不同的田裡,和背景迥異的農友或地主說話,逐漸意識到外人以為單純的農村,或許早已是截然不同、由更多追求「生活」、「自然」的人們,所刻意組成的集合。他們以各自的方式耕作幾塊田,將理念與生命經驗種進土壤,在夏日收穫稻穗。
Thumbnail
入行前我以為務農使人健康,畢竟成天晒著太陽吸收維生素D,光想像就覺得骨質疏鬆要改善了!再來就是體力活,每天動來動去想胖也難,我的蝴蝶袖會不會就這樣緊實了呢?投入農業轉眼已過六年,一半以上農友入行第二年就退出,還在農業裡的個個喊腰痛…當小農,有些職業傷害真的很容易上身。
Thumbnail
在 Musta 農場的 WWOOFing Day 1 - 回歸農村的年輕人們為鄉下地方帶來希望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從小生長在台北都市裡的我,只要媽媽說要回苗栗總是會帶著很期待的心希望那一天趕快的到來,每一年平均都會回苗栗的鄉下一至二次左右,那時候年紀小可以跟表兄弟姐妹們在田野裡跑來跑去的。 外婆家是二合院,二合院的圍牆是用紅磚頭所砌起來的,外圍看上去都是綠油油的稻田,圍牆內中間有一個很大的空地那是曬穀場,曬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