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暫時停止厭世 | 03 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返鄉青年」這個標籤於她曾是閃閃發光的,而光象徵著希望。然而,在一個得了文明病的孩子的世界裡,光也可能渙散的。當她決定以裸露之姿與家鄉坦誠相見後,遂摘下了眼鏡,卻發現眼前除了糊掉的真實,徒留困惑。而這種「渙散」的狀態,在回家鄉後如影隨形。

攝於彰化溪州 | 圖/ Âng Ka Kî

攝於彰化溪州 | 圖/ Âng Ka Kî

受天價農地❶影響,若家中本無田地,也無豐厚資產,則對多數青年農民而言,首要之務便是跟人綁(租)地。然而,對於離鄉幾年的我,「家鄉」二字,彷彿被凍結在——肩上的書包愈趨沉重前。既陌生又親暱。而地該從哪裡開始找起?又該從何人問起呢?

阡陌交通

或許吧,農村不再予人初闖桃花源之豁然開朗,而生活在裏頭的村民亦非怡然自樂,甚有人老珠黃之乞憐嫌疑,然而殘花敗柳尚存暗香;盤根錯節的,並不局限於農地上之光怪陸離;尚有因血緣、地緣緊密交織的人際網絡,化為通往過去、現在、未來的阡陌。若能剖開一座村莊,也許要望見年輪,而新一時代的的孩子畏縮地挨擠於最外圍的圈子,在時代的高速旋轉下,往往有「被拋出去」的感覺。但是,親愛的,妳發現了嗎?

當你離圓心愈遠,向心力卻愈發強烈;而「被拋出去」的感覺,換個角度看,不正是起因於向心力的作用嗎?

農村的人口密度雖低,但「甜蜜蜜」的鄰里關係,也許會黏到讓習慣公寓生活的人們感到窒息,但當你鼓起勇氣真誠與之交心後,每個人都將是你的家人,亦師亦友,甚至勝過一個諸葛亮,而這互敬互愛的關係便是起點;儘管過程中,多少夾雜著質疑與擔憂的聲音,但那是不是一種愛的表現呢?

我們可以被質疑,但我們必須要去相信自己。 | HCY

〔在Ka Kî 找地的過程中,比較幸運的是,因為家裡世代務農,媽媽有多年與人綁地經驗,所以,自然而然,她便成了我的軍師;另外,也因由她的善與人交,便成為我與其他長輩間的窗口。〕

合適之田

不論慣行抑或友善耕作,在看地時要注意的分別有以下幾點:

  • 排水系統:若為旱作,則應多加重視。Ka Kî 爸給的建議是——利用做風颱落大雨後,去觀察土地排水情況如何。
  • 灌溉用水:在濁水溪流域因集集攔河堰❷之故,水圳供水不穩,農民多放棄富含有機質之溪水,而在田邊蓋起一座座抽水機仔,抽取地下水。
  • 土質:閩南語說法,把土分為「土肉」與「土粉沙」兩種,前者指含黏土比例較高之土種。可以視未來欲種植之作物的喜好來選擇。但Ka Kî 個人小小的樂觀認為「這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劣地,只有付出不足的心力」。
  • 日照:在北半球,日照多來自南方,所以田地的南面若有遮蔽物,可能影響部分種植面積之日照長短,但亦可視作「機會」種植不喜光之植物。

另外,對於從事友善土地耕種模式的小農,還得考慮:

  • 地主:對於部分習慣使用農藥或除草劑的農民(地主)而言,較不太能接受友善土地耕種的方式,若可以,還是盡量與能夠認同自己理念的地主合作。例如雜草管理,在堅守自己的原則下,可以與地主溝通協調,但同時也應尊重地主愛護土地的心情,所以,拿出最勤奮的一面除草吧!
  • 鄰田:因農田零碎化❸,且友善土地耕作面積仍佔極少數,所以很難避免鄰田的農藥汙染,所以除了種植隔離帶之外,也可以積極認識鄰田耕作之農夫,甚至直接包下與他交界的田埂除草工作!

看的到,吃不到

我們需要時可以求助於誰?不是天使,不是人;就連那些知道的野獸也意識到:在這個被解釋的世界,我們並不感到很安全。 | Rainer Maria Rilke Duino Elegies》譯者:黃燦然

農保

在決定務農之後,考量未來收入情況及農保增加職災保險部分,我認為投保農保是不二之選;然而,儘管農委會將以人地脫鉤模式,使實際耕作者不再疲於一紙租賃土地合約❹也能參加農保,但是,在政府的農企業發展思維下,實耕者之農地經營面積規定,卻成為我申請農保之阻礙,同時,也變相限制農地單位面積作物之多樣性發展。另外,儘管農地經營面積有達到標準,若承租農地之地主本身仍使用該農地地號申請農保(雖然地主本身並沒有耕作),則該地號將不列入「經營面積」計算。

補助

舉例如「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其立意十分良好,能鼓勵農民轉作雜糧作物,提高台灣之糧食自給率,並因應未來石油價格高漲可能導致的糧食危機,但實際耕作之佃農若要申請此項補助,仍須經過地主❺,至於地主是否願意將補助轉予佃農,尚且不明。

對於無法取得土地租賃契約的佃農(尤其是友善耕作小農),時時得擔心土地突然被地主收回,無所不盡其極只為與地主保持良好關係,因此不論是要與地主協調農保或補助一事,往往有如「礙」在心裡口難開。

回歸本心

選擇務農、友善耕作的初衷,除了因為自身熱愛打赤腳於土地上勞動外,還有這份勞動所帶來的附加價值——服務其周遭的生命與非生命,用五感體驗「美」,找回平和的狀態等;最後,還是想用很俗氣的口吻提起「愛」。姑且放下找地過程所生之「渙散」狀態吧,不這麼做,我便要忽略了每個幫助過我的可愛人兒了。

雖然「找地」只是一小步,但卻是很重要的一步。

感謝 爸媽、瓦厝村的可愛長輩們、我愛溪州溪州尚水友善農產,以及,正在閱讀本文的你/妳。


延伸閱讀與註釋

從房仲業改行種有機 百大農青盧傳期深刻體會農地天價 | 2015年,潘子祁,上下游

搶農水 枯水期調撥六輕34萬CMD 環團怒喊拆集集攔河堰 | 2018年,賴品瑀,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耕地節節下滑 農地農用為何這麼難? | 2017年,孔德廉,上下游

【休耕背後】為何農民不簽約?纏繞半世紀的三七五減租陰影 | 2015年,林慧貞,上下游

❺ 申報種稻、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措施及自行復耕種植登記,由現耕人(公有地等依規定須自任耕作者限由承租人)至戶籍所在地公所或農會辦理,並請配合提出土地所有權狀或最近三個月內之土地登記謄本 (但直轄市、縣(市)地政主管機關能提供轄內鄉鎮公所進行網路查詢者及「全國糧政跨區即時申辦服務作業平台」與地政資料碰檔註記相符時,得免予檢附)及有效期限租約或代耕證明或耕作協議書等相關證明文件,供查核原建立之農戶資料檔 | 107 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內容重點,行政院核定「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


關於【青農:暫時停止厭世】

我今年23歲。我決定以友善耕作的方式務農,彎腰生活。

自2015年休學後,我開始了一次又一次逃離台灣與自己的旅程;在這過程中,陳腔濫調似地如無數背包客網紅:「我找到了喜愛的生活模式與信仰。」因關愛土地與生命的固執,在世界與自己之間撕扯,而生痛楚,進而厭世;然而,在2017年,我前往東南亞,於流徜著母親之河的土地,與許多均齡25歲的青年農夫交流、生活(系列文章),我才體悟:「正因年輕,才更值得把光陰踩進腳底的土泥中,滋養萬物」,扎根之念因而萌生。

厭世,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還有期待;而務農,是我為厭世的狀態按下暫停的方式,也是我找回坦率回答「人出生是為了什麼」的能力。

於此,我將記錄從農之路,也許一波三折,但開始了,總是好事。

勞力 lóo-lat。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a的沙龍
15會員
28內容數
K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5/07
任何的腳步聲都像尾隨 任何的暗處的黑影都像伺機而動 任何的談笑聲都像集體視奸的延伸 ...
Thumbnail
2020/05/07
任何的腳步聲都像尾隨 任何的暗處的黑影都像伺機而動 任何的談笑聲都像集體視奸的延伸 ...
Thumbnail
2019/12/01
我感覺我就像一個溺水的小孩, 當我喊著爸爸媽媽時, 他們卻只丟了一個破掉的救生圈給我。
2019/12/01
我感覺我就像一個溺水的小孩, 當我喊著爸爸媽媽時, 他們卻只丟了一個破掉的救生圈給我。
2019/05/29
有一個 / 假裝自己是問句的 / 肯定句 / 來不及煞車似的 / 突破她的紅色封鎖線
2019/05/29
有一個 / 假裝自己是問句的 / 肯定句 / 來不及煞車似的 / 突破她的紅色封鎖線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終於到了親自走訪土地的這一天了,如果僅僅是走馬看花的繞一圈,那就太可惜了! 最好提早到,帶上伴手禮去拜訪附近的耆老。若是看到有長輩在路邊忙,試著跟他打招呼,與之攀談。耆老是最了解這一帶人文與歷史的人,跟他們聊聊天,可以了解許多土地仲介不會告訴你的事。比如誰家有一個偷雞摸狗的小兒子?誰家的狗老是追車?
Thumbnail
終於到了親自走訪土地的這一天了,如果僅僅是走馬看花的繞一圈,那就太可惜了! 最好提早到,帶上伴手禮去拜訪附近的耆老。若是看到有長輩在路邊忙,試著跟他打招呼,與之攀談。耆老是最了解這一帶人文與歷史的人,跟他們聊聊天,可以了解許多土地仲介不會告訴你的事。比如誰家有一個偷雞摸狗的小兒子?誰家的狗老是追車?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寫在前面: 看到Angela在馬特市的徵文活動,讓我聯想到顏回,還有流浪漢,也許他們才是真正的環保人士(?),畢竟他們因經濟的問題,對物質的慾望就相對低一點,進而轉向內心的冥想或者異想,在某方來說,我和他們挺相似的。 自己從小生長在鄉村,在讀幼兒園時,是住在村裡老舊的三合院內,因為在村莊大廟的旁邊,
Thumbnail
簡媜的〈水證據〉記述了童年冬山河沿岸的生活經驗,其中令我比較有感的是土地對人的性格養成,甚至是成年後對土地的認同與眷戀。
Thumbnail
簡媜的〈水證據〉記述了童年冬山河沿岸的生活經驗,其中令我比較有感的是土地對人的性格養成,甚至是成年後對土地的認同與眷戀。
Thumbnail
看見許多孩子在回學校後的日記裡,把踩進泥土中的心情仔細的描摹出來,我相信這個有泥巴的觸感、有泥土和汗水氣味,還有奮力在田裡行走身體感的午後,將會留在這些孩子的身體與記憶裡,帶到很久很久以後的。
Thumbnail
看見許多孩子在回學校後的日記裡,把踩進泥土中的心情仔細的描摹出來,我相信這個有泥巴的觸感、有泥土和汗水氣味,還有奮力在田裡行走身體感的午後,將會留在這些孩子的身體與記憶裡,帶到很久很久以後的。
Thumbnail
近年來,公部門推動許多鼓勵青年返鄉計畫,以均衡城鄉發展並推動地方創生。只是有了這些計畫資源,青年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返鄉了嗎?選擇在地方而非大都市落腳、發展事業,會有哪些煩惱?青年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歡迎光臨在地青年的腦內劇場!如何從憂創傷,變成優創生?大哉問,但很有戲。
Thumbnail
近年來,公部門推動許多鼓勵青年返鄉計畫,以均衡城鄉發展並推動地方創生。只是有了這些計畫資源,青年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返鄉了嗎?選擇在地方而非大都市落腳、發展事業,會有哪些煩惱?青年們真正在意的是什麼?歡迎光臨在地青年的腦內劇場!如何從憂創傷,變成優創生?大哉問,但很有戲。
Thumbnail
    在她因不可得,从对事转而对人,盯上那移工。却发现这“横刀夺爱”的移工越看越可爱。于是两人基于种种欲和种种空,走在了一起。新的恋爱澎湃了一些日子,男或许基于责任或新鲜,和朋友到工业区寻更高的薪资去。剩下她自个儿在茶室凭味习茶。     无论是老头手基于「不教熟人教外人」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Thumbnail
    在她因不可得,从对事转而对人,盯上那移工。却发现这“横刀夺爱”的移工越看越可爱。于是两人基于种种欲和种种空,走在了一起。新的恋爱澎湃了一些日子,男或许基于责任或新鲜,和朋友到工业区寻更高的薪资去。剩下她自个儿在茶室凭味习茶。     无论是老头手基于「不教熟人教外人」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Thumbnail
在雲林擔任現場教師的這三年,遇到不少務農或從事第一、二級產業為主的家長,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無法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因此將孩子的學習交託給學校老師、補習班⋯⋯而孩子們總是在學校待了將近九個小時,結束後可能還要安親班等,與腳下這片土地的互動卻是越來越少⋯⋯
Thumbnail
2014年,做了決定之後,我們便開始昭告周遭朋友,說我們打算搬到台東鄉下買農地、蓋農舍,自己種菜吃。沒想到,眾人聽了,紛紛潑冷水,不是質疑,就是不以為然。種種反對聲浪,令人招架不住。反對理由,歸納起來,大致如下: 務農太難、太辛苦; 務農難以養家活口; 好工作少; 好學校少......
Thumbnail
2014年,做了決定之後,我們便開始昭告周遭朋友,說我們打算搬到台東鄉下買農地、蓋農舍,自己種菜吃。沒想到,眾人聽了,紛紛潑冷水,不是質疑,就是不以為然。種種反對聲浪,令人招架不住。反對理由,歸納起來,大致如下: 務農太難、太辛苦; 務農難以養家活口; 好工作少; 好學校少......
Thumbnail
受天價農地影響,若家中本無田地,也無豐厚資產,則對多數青年農民而言,首要之務便是跟人綁(租)地。然而,對於離鄉幾年的我,「家鄉」二字,彷彿被凍結在——肩上的書包愈趨沉重前。既陌生又親暱。而地該從哪裡開始找起?又該從何人問起呢?
Thumbnail
受天價農地影響,若家中本無田地,也無豐厚資產,則對多數青年農民而言,首要之務便是跟人綁(租)地。然而,對於離鄉幾年的我,「家鄉」二字,彷彿被凍結在——肩上的書包愈趨沉重前。既陌生又親暱。而地該從哪裡開始找起?又該從何人問起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