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年今日】#9月7日

    1901年(光緖廿七年七月廿五日):清國與十一國列強於「#京師西國領事館」簽訂《#辛丑和約》;清國代表爲「欽差全權大臣」#李鴻章 及「欽命全權大臣」#慶親王奕劻 。此條文全稱《#清國與十一國關於賠償1900年動亂的最後協定》;十一國分別爲奧匈、比、法、德、英、義、日、荷、俄、西、美國。 此《條約》顧名思義爲處理「#庚子拳亂」一事。條文重點爲清國須向德、日等國「皇帝」道歉(針對德國駐華公使、日本外交官員被清軍、拳民殺害)及賠償 #四億五千萬兩 白銀(分三十九年清付)——「#庚子賠款」。——後美國 #老羅斯福 總統聽從「#公理會」傳教士 #明恩溥 建議,將部份「#庚款」退還清廷,用以資助中國留美學生並創辦「#清華學堂」(後改「#清華大學」);而由此受惠之留美學生中則有 #胡適#趙元任#竺可楨#梅貽琦等(「四九」年後,梅貽琦亦靠此款在臺灣新竹重開「#國立清華大學」),影響深遠。 七十九歲的大清「#裱糊匠」當年就《和約》上簽字後兩個月(#11月7日),終於一瞑不視。臨終前,老臣嘔出最後一口血,為那「#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寫下「輓歌」: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在外「蒙塵」的太后、皇帝都為一代「#中興名臣」流淚,並哀痛表彰之: 「朕欽奉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懿旨,大學士一等肅毅伯直隸總督李鴻章,器識淵深,才猷宏遠,由翰林倡率 #淮軍,#戡平髮捻諸匪,厥功甚偉。朝廷特沛殊恩,晉封伯爵,翊贊綸扉,復命總督直隸,兼充 #北洋大臣。匡濟艱難,輯和中外; 老成謀國,具有深衷。去年 #京師之變,特派該大學士為 #全權大臣,與各國使臣 #妥立和約,悉合機宜。方冀大局全定,榮膺懋賞, 遽聞溘逝,震悼良深。李鴻章著先加恩照大學士例賜恤,賞給陀羅經被,派恭親王 #溥偉 帶領侍衛十員,前往奠醊;予諡 #文忠,追贈太傅,晉封一等侯爵,入祀賢良祠,以示篤念藎臣至意。其餘飾終典禮,再行降旨,欽此。」(《清實錄 • 德宗》) 一百年間「物是人非」,葉赫那拉氏、載湉、李鴻章君臣三人連屍骨也早被「賊」(#孫殿英)、「兵」(#紅衛兵)蹂躪;而一紙《和約》,其原件則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無塵亦無淚。
    1901年 #9月29日,「兩廣總督」李鴻章臨危受命,從廣州動身北上「議和」;到#10月11日在英軍護送下抵達北京。
    1901年 #9月29日,「兩廣總督」李鴻章臨危受命,從廣州動身北上「議和」;到#10月11日在英軍護送下抵達北京。
    「拳亂」時被聯軍攻毀的北京「正陽門」箭樓。
    李鴻章、奕劻與十一國代表官員簽訂《辛丑和約》
    美國總統——老羅斯福
    ————————— 2012年:由「#學民思潮」等組織號召的「#反國教」(反「#洗腦式國民教育」)集會已連續擧行至第九日;示威群眾入夜後激增到十二萬人左右,「港共」政權之金鐘「#政府總部」一帶(連同「地鐵站」通道)盡被人潮淹沒!——此亦可視為本港「反對派」糾集民間力量抗擊「#梁振英 集團」管治之第一波。
    2012年9月7日夜,逾十萬香港市民參與「反國教」示威集會,逼爆「金鐘」!
    ————————— 【#百日維新 系列】 1898年(光緖廿四年七月廿二日): #光緖帝 詔各省督撫訪查「通達時務、勤政愛民之員」,隨時保送引見。 又實授 #裕祿、#李端棻 為禮部尚書;以內閣學士#濶普通武 為禮部左侍郎;裁缺通政使司通政使 #薩廉 為禮部右侍郎。#懷塔布、#立山 等至天津謁 #榮祿。 又諭著李鴻章、#敬信 毋庸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上行走,命禮部尚書裕祿充之。 圖片來源:書刊、網路。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李鴻章死前兩月所簽的《辛丑和約》。
    「香港海事博物館」內的李鴻章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