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大選期間,又有「重啟服貿」的議題。嗣遇到「太陽花(反服貿)十週年」的紀念。而十年後,再涉「服貿協議」,已經有更充足的資料可以探討,實不宜再倉促與草率了!
據報導,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因為媒體報導其國政白皮書內容涉及主張重啟服貿談判,引發關注,他表示兩岸經貿往來必須法制化、正常化,應透過立法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規範兩岸經貿往來,讓經濟成果全民共享,而非被買辦集團把持操控(See:中央社,2023/06/23,柯文哲提4聲明回應重啟服貿 拋兩岸經貿法制化)。
稍後,柯文哲特別澄清,從未公開提及重啟服貿,僅為內部討論,且國政白皮書還沒提出(See:中央社,2023/06/24,柯文哲:重啟服貿為內部討論 痛恨被抹紅)。
另方面,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談及重啟服貿議題時指出,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中國大陸也是大籃子,台灣在區域經濟貿易要走出去,這都是放雞蛋的地方,台灣不但要跟中國大陸和平相處、做朋友,也要跟全世界做朋友(See:中央社,2023/12/20,侯友宜再談重啟服貿:中國大陸是其中一個大籃子)。
侯友宜明確主張重啟服貿,未來台灣的經濟貿易,他會佈局全球,尤其區域經濟,台灣要看的是全球,大陸是我們的市場,大家一起拚經濟,讓人民過好日子(See:Newtalk新聞,2024.01.11,重啟服貿走回倚賴中國老路?侯友宜:佈局全球 大陸也是市場)。
對此議題,當年太陽花學運參與者民團「經濟民主連合」曾召開記者會,呼籲臺灣莫再走回「兩岸經濟一體化」的回頭路,難道臺灣在中國經濟極速下墜時,還要金融風暴一體化?冒著衝擊數百萬臺灣人就業機會的風險?經民連智庫召集人賴中強,也重現 2015 年時在立法院前費時 16 小時朗讀貨貿對中開放行業名單的抗議場景,將逐一朗讀服貿開放行業承諾表,呼籲有心政黨切勿重啟服貿(See:沃草,2023/06/21,服貿捲土重來?!反服貿大將賴中強警示:服貿衝擊百萬人,臺灣莫走回頭路!)。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嗣於318運動10週年「敘說318個太陽花故事」活動中表示,服貿協議是2013年6月21日下午在上海簽訂,他們8個團體就舉行記者會反對,涵蓋民主、人權、婦女、勞工、醫療、身障等團體。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表示,勞工團體對於簽訂FTA或其他貿易協定普遍都有懷疑。包括1990年代,雖然李登輝有戒急用忍政策,但台商西進,對於台灣勞工權益已經造成嚴重影響。對於開放兩岸旅遊,孫友聯也提到他去田野調查訪問遊覽車司機,都認為那些協議的獲利都是買辦而已,他們只是更加辛勞,「台灣賺到垃圾、疲勞與OO」。縱使旅遊界榮景,他們也沒賺到錢。
(See:Newtalk新聞,2024.03.18,賴中強:318學運 我們不會「只是反黑箱,不反服貿」)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則是表示,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衝擊台灣約114萬家服務業、500多萬名員工生計,太陽花運動雖然擋下服貿,但革命尚未成功、大家還要努力。如果「藍白合」要重啟服貿,未來仍可在幾秒內通過,將對台灣造成嚴重危害(See:大紀元,2024.03.18,太陽花10週年 學者:重啟服貿將衝擊500萬服務業員工)。
由此初步觀察可知,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可能會衝擊台灣的服務業乃至於勞工、社會等各項層面。
按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為參與國之間的商品(Goods)、服務(Services)與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之貿易的便利,提供了一個貿易協議談判框架,旨在減少或取消關稅、進口配額和其它貿易壁壘,這些協議由成員國政府的代表簽署並得到其立法機構的批准。還管理獨立的爭端解決,以強制參與者遵守貿易協定並解決與貿易有關的爭端。該組織禁止貿易夥伴之間的歧視,但為環境保護、國家安全和其他重要目標提供例外情況(See:世界貿易組織-維基百科)。
而相對於「商品(Goods)」,「服務(Services)」具有三種特性:1.無形(intangible)、2.無法儲存(non-storable)、3.「服務之使用者(user)」與「服務之生產者(producer)」相互間之緊密互動性(user-producer interactive)。
依1995年生效的WTO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第1條第2項根據消費者(user)與供給者(producer)間之關係規定四種供給模式(前二者,服務供給者不在當地境內、後二者,服務供給者則在當地境內)(See:服務貿易總協定-維基百科):
模式1: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服務自供給者境內,向另一境內當地的消費者提供服務
模式2:境外來消費(Consumption Abroad):服務在供給者境內,提供給來自另一境內當地消費者
模式3:商業呈現(Commercial Presence):服務供給者,在另一境內設商業據點並在當地提供服務
模式4:自然人呈現(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服務供給者,以自然人到另一境內在當地提供服務
國家簽訂貿易協議的目的通常是要「解除既有的貿易障礙(包括進口管制與關稅)」,因此,貿易協議必然造成「經濟利益的重分配」。例如,台灣於2002年以「台灣、澎湖、金門和馬祖的單獨關稅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主要便是承諾開放農產品市場,並逐步調降農產品關稅,藉以換取電子資訊業、石化原料等產業出口減免課關稅。
所以,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必然將造成經濟利益的重分配與重大衝擊。10年前爆發「太陽花學運(318運動)」,主要原因就是:《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立法院強行通過審查,而該服貿協議被反對者視為將損害其等自身經濟利益(See:太陽花學運-維基百科)。關此,可以觀聽「開反服貿第一槍」的郝明義還原現場。
台灣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的國政白皮書傳出主張重啟服貿談判,這項10年前引發極大爭議的協定再度掀起討論,前國策顧問郝明義(6/20)在臉書發文,回憶他「開反服貿第一槍」10週年,並重現當時始末。
他因同事轉來報導才第一次得知,台灣即將和中國大陸簽一個叫作《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協議」)的東西,也知道中國大陸的印刷業會因為這個協議,而以很不對等的條件進入台灣。而服貿協議在簽訂前,馬政府真的當成絕對機密,立法院都不知情,就連文化部長也是在最後一刻才得知印刷業被包括進去。他因此發表〈我們剩不到二十四小時了〉。這篇文章,成為日後許多人說的「反服貿第一槍」。
(See:太報,2023-06-21,「開反服貿第一槍」 郝明義還原10年前現場)。
郝明義上謝金河節目《數字台灣》不解地問:「10年後竟然還有人提這事情(簽服貿),當然更莫名奇妙!」他直言10年前有人不顧台灣死活,要把經濟鎖進中國裡面,如今中國自己經濟都出這麼大的問題,為什麼還有人要把台灣的經濟鎖進去中國?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回憶,太陽花學運之後,中國為懲罰台灣,與韓國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但中韓FTA簽了以後,韓國對中國貿易大概只有4年好景,在中國產業殺過來以後就節節敗退,例如,三星手機原本在中國市占率有32.6%,FTA簽了以後,到去(2022)年只剩0.6%。
(See:今周刊 鄭鴻達 擷取自《數字台灣》, 2023-08-21,他10年前開「反服貿第一槍」,不解為何還有人重提此事...老謝親揭中韓簽署FTA後果)。
太陽花運動10週年後,事過境遷,恰好可以透過統計經濟分析等來進行研判分析,簽署兩岸服貿協議的利弊得失。
2014年3月18日爆發太陽花學運,台灣退回《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與之對應的是,香港與中國於12月28日簽《服務貿易自由化協議》,並自2015年3月1日起實施,開放幅度高達95.6%。
經濟學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從經濟、金融、國際等面向分析指出,
比較台港經濟走勢,根據統計結果顯示,2015至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3.0%,優於香港的1.0%;2015至2022年台灣吸引外人直接投資FDI平均年增21.6%,高於香港15.1%,這還未加入1.2兆台幣的商回台投資。換言之,香港與中國簽署服貿協議,反而削減經濟開放程度。
另一個重點是,中國金融業的開放。2015至2022年台灣金融業赴中國直接投資年均衰退8.0%,香港平均年增8.9%。其中,台灣占人民幣境外金融中心交易量的比率,由3.3%降至1.3%,香港則由71.6%上升到79.6%。尤以關注的是,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平均年增9.0%,香港則平均衰退2.6%。
另外,依照國際貿易理論,經貿協議的簽署,將加速雙邊經貿的趨同,香港愈加內地化,兩岸經貿則自318學運後,由極高努力轉向正常化。期間,美中經貿戰與習近平的錯誤施政,加劇中國經濟衰敗。因此香港深受其害,台灣則倖免於難。
(See:Newtalk新聞,2024.03.15,太陽花學運10週年 學者分析台港經濟走勢:先進國家將持續與中國脫鉤)。
對於重啟服貿,郝明義在臉書PO文表示,十年後更要堅定反服貿的四個理由:
第一,十年前,中經院評估《服貿協議》整體有助於臺灣經濟成長的幅度不過是萬分之二到萬分之三左右;十年後,中國經濟走入低迷,財政窘迫,大量建商陷入倒閉危機,失業人口多到政府不再公布數據,全球供應鏈都在設法脫鉤或移出,當然更沒有理由。
第二,十年前,服貿協議裡有許多行業本身就有國安顧慮(譬如陸海空運輸相關),不該開放給中國。十年後,中國對臺灣的武力威脅日益加重,當然更沒理由要對敵人開放服務業的邊境,自己製造木馬屠城的危機。
第三,服貿協議裡有大量民生相關的行業和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服務業也是臺灣最多年輕人從事的行業。十年前,都有一旦開放,中國人大舉來臺工作,會以低價競爭來形成社會動盪,另一種國安風險。十年後,臺灣年輕世代本身就面臨更多更大的社會壓力,中國的年輕人失業卻多到政府不再公布數字,更沒理由再重啟服貿。
第四,十年來,中國在內地和香港都證明他們如何炒作出超巨大房地產泡沫,又如何破滅,造成多少以人民幣上兆計的債務危機,多少平民百姓斷尾樓的生存危機;十年後,我們在防止重啟服貿之際,更要遏止把臺灣經濟鎖進中國,使這種情況在臺灣重演的可能,否則臺灣的年輕世代不只再談不上居住正義,連居住的本身都會陷入更深的危機。
(See:自由時報,2024/01/09,柯文哲主張重啟服貿 郝明義提反服貿4理由)。
其實,就以趙少康所言「太陽花學運造成服務業消失10年」的言論(See:Newtalk新聞,2024.03.20,台灣經濟越來越差? 趙少康可惜:太陽花學運造成服務業消失10年)略作初步分析,就可略窺服貿協議的利弊得失。
僅以"加工服務"為例,以全球供應鏈角度言,過去,台灣電子廠商,因為貪圖中國大陸薪資人工便宜,紛紛前往中國大陸投資設廠,將台灣電子零組件進口中國進行加工("來料加工"),組裝成產品後,或直接生產後,再販售給美國公司。中國大陸年輕人到工廠工作,就是"加工服務"。難不成,要叫台灣年輕人也去中國賺取這種比台灣更低的薪資?
相對的,2014年後,開始有台商返台或外資在台投資設廠,台灣年輕人進廠上班,也正是"加工服務",台灣的加工服務收入也因此開始與日俱增!難不成,要開放中國年輕人也來台灣賺取這種比中國更高的薪資?甚至跟台灣年輕人競爭,導致再壓低薪資,讓台灣年輕人失去此等工作?
經濟學者指出,我方對中國開放64項,轉換成我國行業別,其實是開放了逾一千項行業。這些開放項目的市場開放承諾都被加了離譜的「自然人呈現」,投資台幣六百萬元以上,可依金額高低,申請2-15位負責人、員工和專家,且這15個人均可攜家帶眷來台,這將直接衝擊我國約114.8萬家服務業的583.5萬名員工的生計(See:Newtalk新聞,2023.12.19,鄭秀玲觀點》現在更需拒絕兩岸服貿協議的十個理由)。
更且,跨境提供服務不對等,將掏空我國經濟:我方大多沒有限制中方不能跨境提供服務,中方卻大多不允許我業者在台提供跨境服務,例如中方開放我電商服務,但不允許跨境服務,迫使我業者需去福建設立據點。我業者為了追求中國市場,將被迫去對岸設立商業據點,我方資金及人才大舉西進,有掏空我經濟之嫌(See:自由時報,2024/03/17,鄭秀玲/不對等又害人的兩岸服貿協議簽不得)。
其實,看看當年跟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韓國,其如今的貿易逆差下場,台灣就應該慶幸萬分!
中韓兩國在2015年簽訂FTA,有22個產業,9成以上產品免關稅,南韓民眾雀躍,而和南韓一向處在激烈競爭的台灣則如喪考妣。當年台灣媒體出來示警:中韓FTA,台灣玩完!中華經濟研究院更出具報告直指台灣十年玩完!產業界一片悲鳴!如今,中韓FTA從糖衣變毒藥,從順差變逆差,2023年首季,南韓對中國逆差達78.39億美元,南韓媒體反而回過頭來羡慕台灣(See:工商時報,2023.04.22,中韓FTA糖衣變毒藥 老謝:南韓今羡慕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