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精選文章】巴菲特給合夥人的一封信(1958-1960)

本系列文章將摘錄巴菲特於1958-1969年間擔任其創立的巴菲特聯合有限公司(後合併為巴菲特合夥事業有限公司,該公司於在1956到1969年間,每年平均以30%以上的複利成長。)寫給合夥人的信。巴菲特當年寫給合夥人的信也體現其投資思維與策略,值得投資人細細品讀。
1958
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之所以可以取得超越市場的表現恰恰是因為今年市場上大部分股票的表現不好。我預計我們將來在熊市的表現會比在牛市的表現要好。如果在牛市的情況下,我將會滿足於取得一個相當於市場平均水準的回報率。
我仍然預測我們的投資結果在下跌或盤整的市場中將高於平均水準,但是在上升的市場中我們所能做的僅是跟上。
Key point:
巴老的投資策略是能夠在大盤牛市時跟上平均水準,而在熊市時能打敗市場。我們從其多年來的投資表現,的確也可以發現到這樣的現象。
我無意於預測股票市場,我主要的精力是尋找被低估的證券。公眾普遍相信,他們一定可以從股票投資中獲利。然而,我深信這種信仰將最終導致麻煩。如果發生,被低估的證券價格(依我看而不是其內在價值)也將無可避免會受到實質影響。
Key point:
找出市場上價值被低估的證券一直是巴菲特奉為圭臬的準則,也是其投資不敗的關鍵因素。
股指越高,被低估的證券就越少。我越來越感覺很難找到足夠數量的、具有吸引力的投資機會。我寧願增加我們的WORK-OUT 的比例,但很難找到正確的時間。
Key point:
對於價值投資人而言,過高的證券價格意味「安全邊際」的大幅減少。與其持有高估的證券,巴菲特寧可等待。
1959
我寧願接受因為過度保守而招致的懲罰,而不願因為相信樹木將長至天空外這樣的“新時代”哲學觀點而造成的錯誤結果。後者的錯誤將可能給資本帶來的永久性損失。
Key point:
證券的價格因著市場先生的脾氣而變動不已,永遠不要對於證券的價格有過度的期待,一旦失去保守的原則,錯誤也將隨之而來。
1960
經過這麼多年的經營,我相信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總是和最好的投資公司的收益率不相上下,如果我們不能達到高於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的話,我們的合夥公司沒有任何理由存在。
但是我還是要指出:我們可能達到的任何一個優秀紀錄,其相對工業平均價格指數的超額收益都不太可能總是穩定的。如果這種紀錄可能被實現,那麼我們盡可能這樣做:在股票市場穩定或是下跌的情況下,獲得高於平均水準的投資業績;而在股票市場上漲的情況下,獲得與平均水準持平或者略低的投資業績。
如果有一年我們下降了15%,而市場平均下降了30%,這與我們和市場都上升了20%相比,就算是業績非常突出的一年。日子久了,我們總會碰到好時候和壞時候,投資並不因為好時候非常熱情或者壞時候非常沮喪而有所得。就像打高爾夫球一樣,重要的是以低於標準杆數的成績去打贏某個球道。在一個標準杆數為3 杆的球道上,如果你的成績是4 杆的話,那麼,你的成績就不如在標準杆數為5 杆的球道上你用5 杆擊球入洞的成績。假設我們把標準杆數是3 和標準杆數是5 的兩個成績平均起來是不現實的。
Key point:
主動選股的投資者如果不能超越大盤指數的績效,那還不如買入如S&P500的指數型基金。巴菲特以打高爾夫球為喻,重要的是能夠打出低於標準杆的成績。也就是說衡量投資績效不是用絕對績效,而是用相對績效。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學生考了90分的成績,那他的表現是好還是壞?假設班上平均成績是95分,那這個學生的分數就不算好;要是班上的平均成績是85分,那麼這個90分的成績就是相對不錯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