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1/16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與少年們的平權思考與對話

    向少年提出「寫」的邀請,然後,一起思考來龍去脈。
    報導一: 亞洲鄰國打壓LGBT 台灣能舉辦同婚公投更顯珍貴
    報導二:在南韓倡議「酷兒神學」的牧師,怎麼看台灣同婚公投?
    報導三:CNN評公投:台灣通往婚姻平權之路「緩慢但穩健」
    報導四:挺同公投未過關 BBC:台灣平權聲譽蒙塵
    ※根據以上四份報導,以現有資料,歸結出亞洲地區對於LGBT族群的看法。(100-150字)
    以下是林宗洧的文字。
    亞洲地區大部分國家皆尚未接受同性婚姻,甚至是性少數,並且以不同政策打壓LGBT族群。印尼、馬來西亞等因宗教因素,將同性戀者視作罪人;韓國、中國等因為儒家文化的影響,不僅歧視LGBT族群,甚至尚未脫離男尊女卑的觀念。而台灣被譽為亞洲地區對LGBT族群最友善的國家,卻在公投結果出爐後,因保守勢力的反撲而重摔一跤。
    ※請統整外媒對台灣婚姻平權公投後的評價,而你認為應該樂觀抑或表達憤怒?(100-150字)
    公投結果出爐後,外媒多將此評價為同志人權的大潰敗。但於我而言,我認為這反而顯示了我們努力的空間還剩多少,而我們應該樂觀看待。
    大法官釋憲已提及:「同性必須與異性戀享有同樣之婚姻自由。」這樣的平等權概念其實就為這次公投劃下了人權的底線。而在此次公投之後,議題開始在台灣社會發酵,快速開啟了對話的空間,反而讓議題能更充分地被討論。
    ※你認為亞洲壓迫LGBT族群的原因可能有哪些?這種壓迫是否也出現在你的周遭並影響著你呢?(100-150字)
    亞洲地區主要受由中國擴散之儒家文化及東傳之伊斯蘭文化影響。兩者皆具有「男尊女卑」之觀念。甚者,在某些地區,結合上民族、歷史的影響,可能更易強調男性「陽剛」的重要性,如韓國。
    而這樣希冀性別社會化的結果,便可能加深對於特定族群在社會上的不平等。這樣的壓迫在我的成長場域也經常出現,而我認為必須透過「性平教育」,逐漸學習尊重彼此、化解偏見的藩籬,才能真正解決歧視的問題。
    報導:台灣同婚公投最後衝刺,你怎麼看這場同婚及反同婚的公投大戰?
    ※依據上文,自訂標題,請寫出你何以支持或反對婚姻平權的理由。無論你是支持方或反對方,都務必在文章的陳述中,提出足以說服對方的確切實證(事例、報導等)。
    我為何支持同性婚姻?
    在台灣民主化的進程中,「言論自由」的重要性逐漸被彰顯。我們開始肯認彼此能夠擁有自己對於議題的不同立場,同時尊重彼此。如同彌爾提出的自由理論──只要不影響他人的自由,每個人都能擁有全然的自由。由此可知,自由應該是基本人權,是作為一個人基本的價值,我們可以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奮身疾呼自己的想望,而不被政府打壓與控管,便是自由最大的展現。
    同志的婚姻平權不應該被討論是否為人權,我們不應限制有繳稅的同志公民無法享有婚姻的自由,除非我們有禁止他們的理由。就如同我們去餐廳吃飯時,我們只要有錢、餐廳有位置且為開放時間時,我們就應該要能享有用餐的自由,餐廳老闆不會因為我們的膚色、種族、性別,甚至是穿著等,限制我們固有的權利。因為這正是我們的平等權,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無法改變的特徵而遭受不平等對待。
    當我們把自己對於同志存在的不安、恐懼,甚至是排斥的心情具現成為實際的排他性的措施及行動,本質上就是對同志作為人的一種歧視。透過反對同志婚姻以維護固有的婚姻價值,便好像拿著大旗呼喊著:「婚姻這種東西只有異性戀能夠享有,同性戀沒有權利擁有。」其實反方可能提出的原因都搖搖欲墜,包括:同性戀無法生育下一代、同性戀家庭裡的小孩很可憐會被歧視、同性戀結婚違反聖經等。每個理由可能都是價值的衝突,但是我們仍然沒有理由禁止同性婚姻合法化。
    同性戀無法生育下一代違反婚姻的「穩定」價值,現在的頂客家庭是否也不應該享有婚姻呢?同性戀的小孩會被歧視,不就是因為社會對於同性戀的觀念沒有改變嗎?若是不把同性戀當作人看,給他們婚姻的自由,怎麼會有改變的一天呢?最後,我們被允許以自己的宗教信仰否定人權嗎?我們可以因為自己的信仰裡提及:「黑人是罪惡的。」所以就屠殺黑人嗎?我想答案非常明顯。
    我想,台灣友善的地方,就是因為我們懂得彼此尊重與包容。台灣是一座移動之島,因為「移動」,這座島嶼的歷史、文化才逐漸豐富與完整。我們對於人權的價值也非一成不變,透過公投的社會對話後,我們發現了世代之間的鴻溝。未來我們應該怎麼持續地讓更多人了解同志、同性婚姻,甚至是整個性少數族群,都是我們這個世代、未來的世代,要背負的重責大任。
    回饋:
    我特別喜歡「移動」這項概念,其實21世紀的價值觀的版圖比上個世紀更加快速地變動遷移,而這正與全球之間緊密的連動有關。台灣作為島嶼,不可能自外於各種思潮與變革,但東西方對於各項人權的努力,都還必須考量其脈絡與背景。有色人種在西方真的被理解與接納了嗎?2018年開始見到的反移民極右聲浪,使這件看似有所進展的定案,又有了漂浮挪移。
    另,不妨閱讀〈台灣選舉2018:公投熱點 —— 同性婚姻和同性教育〉嘉鴻/BBC中文特約撰稿人。
    也補充一下當代最強悍的黑人知識分子所戳破的表象。
    另有一篇是
    〈我看婚姻平權〉 吳承霖
    在十一月初上映一天就立即爆紅的電影《誰先愛上他的》令人有種遠看像喜劇,近看卻像是社會悲劇的感慨,為什麼我會如此感受?不外乎是全球關注的台灣平權公投開票過後的憂鬱氣氛所影響,這部電影有段話肯定道出許多性少數者的心聲:「事實上就是如此,無論你愛的是同性或是異性,那份付出的愛是等質等量地多,那份逝去的苦是同樣地深,並不因為生理性別而有所區別。我們都是血肉之軀,同樣活在這塊土地上,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品味著相同的人生,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有些人愛的對象,和大多數人愛的對象不同罷了。」
    自從去年大法官釋憲後,社會似乎分裂成兩派:愛家聯盟及平權聯盟,但大家可能忘了或是根本不認識這位台灣第一位公開出櫃的男同志,也就是「祁家威」。因為有他的勇氣與努力,通往婚姻平權的道路才能更堅固。我跟大部分身為異性戀卻也站出來支持婚姻平權的人們一樣,我們都認為,沒有任何能夠劃分愛的界線及標準,愛的主觀性教導著我們應該要懂得相互尊重而不是互相對立,也不該有任何人能理直氣壯地歧視他人之間堅定不移的愛。
    在公投前夕與連署期間,我也曾被路旁的愛家志工拉去並試圖澆熄我心中那執著於平權的烈火,當下我覺得好奇能提出什麼支持著他們的說法,而下一刻我得到的訊息卻是各種對於LGBT族群的仇恨歧視與竄改過後的不實數據,接著再看著他們大搖大擺地散播謊言使我難以抑制心中的怒火,但冷靜過後才更加確定一件事,儘管自己的能力很有限,但此時此刻能做的就是讓身邊的人清醒,我不是要用高超的話術說服大家支持婚姻平權,而是告訴他們真相及事情背後環環相扣的環節,讓他們能夠以資訊透明的立場做出自己的選擇。
    然而,為了自身信念而不擇手段的愛家聯盟,除了前面提到的散播假消息,害做了許多令人悲憤的惡事,例如:投票過程嚴重不公、介入校園教導仇恨言論、以毫無證據的性病與心理數據洗腦大部分長輩,反方做了許多如此誇張的惡行,我們卻無能為力。再透過分析公投投票者年齡與地區分布,發現郊區、鄉下地方的反方比例幾乎都占了八成以上,而年齡約四十以上的公民對於支持反方的投票率高達七成因此佔了絕對優勢,那我們還該繼續眼睜睜地看著這場看似是代表民主的公民投票但其實是一場多數暴力的戰爭嗎?通往平權的道路尚未到達終點,而要開拓這條新道路的人正是我們這群年輕知識分子,該悲傷的日子都過去了,現在要創造一個,大家都笑著的未來,沒有歧視沒有仇恨的台灣。
    回饋:雖然並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不過從文章顯見對於這項議題的深刻思索,包含電影以及公投在性別議題上攻防戰,俱能看到年輕一代對於議題撕裂社會而引起的人權自覺。
    朋友們的建議:
    1.謝凱特-
    我們如果用"保守勢力"統稱這次10-12案同意票的人,其實會很難分出這些人的想法差異。比方其中有挺同但不挺同婚,挺同但支持專法,完全反對的(甚至要跟專法派切割的),支持性平教育但對其中內容有疑慮的。然後還有純然一派是被錯誤資訊煽動的,也有一群是在華人關係脈絡下的父母,失去對孩子掌控權的(亦即,無論是不是婚平,只要社會風氣或議題不如自己所設定的都要反對)。這些「思考其中差異」的細項不知道值不值得思考?
    「同志運動因此面對的,其實不只是對於同志的歧視而已,毋寧是許多人對於各種變動的疑慮,對於這個世界的無力與挫折。不少反對同婚與同志教育的人其實不認為自己是守舊的人,而是面對著世界的變動,個人處境的不安,在不斷被推著向前而,可能沈淪飄散的時候,想要守住一個重要的價值,建立一個不致於讓道德秩序全面潰堤的防線。」
    2.有朋友提醒我,西方與同志議題不盡然是正向進步的面向,於是我找了相關報導: 同性戀是西方進口?獵殺同志保護非洲價值?《半島》:「恐同症」才是西方產物,更是政客鞏固權力的手段!
    東非恐同紀實(上):殖民幽魂,以神與傳統為名
    東非恐同紀實(下):反同操弄,愛滋防治的空白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