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一去不返:台東補述

寫台東幾日的遊記時,正好年假,人來人往的,吃著南瓜粥、魚湯麵線、炸年糕,泡了幾壺紅茶和虹吸咖啡,夜裡看電影,聽焦不會 DJ,凌晨五點還聽見沖天炮飛上雲端。但寫呢,花了不少時間,卻也沒多少字。怎麼說好,寫遊記若是不搗碎成詩,或者切分成蒜皮蔥花也不落單的亂數札記,通常只有一種結局叫做流水帳。流水帳並不只是按照順序把每件事情告訴你,它代表一種偏差的寫作觀念:「自己才是真正的景點。不是我到過那裡,而是那裡到過我。」來自最近在讀的詩集《越車越遠》。我們總是需要很多的合照,很多的上傳,很多的行程箭頭。如此容易迷失在去過打勾去過打勾,只為日後提起,為去過,而不為去到。這是我在寫作過程中所避免的涼薄心境,因為我認為旅行最完全的意義是:若你帶走了一部分的景色,也會有一部分的你留在那兒。
所以寫遊記的功能,不只是保存印象,也是與時俱進的情感練習。寫在你的,也寫你不在的。並非裝滿一盆水放著,而是用那水好好洗把臉,指縫間總有漏水,就補錄在下頭了。

1
剛到台東市,去了多年不見的海草飯館午餐:雞汁小籠包,蔬菜湯,松阪豬肉飯。各種鮮甜。
2
在關山附近的布農部落過了一夜,早上起來,有隻白貓在門口梳毛。
3
過了鹿鳴橋,去看紅葉溫泉遺跡。以前我們來這裡玩過,現在空蕩蕩的,圍著地,河岸還有許多損毀的水泥殘骸,屍塊一般。紅葉橋下有幾池天然野溪溫泉,從礫石灘冒出來,流過苔蘚,整條小溪橘通通的,旁邊就是湍急的冷河。泡的人不多,但有個六旬老人一下子就跳進了激流裡,呈鮭魚逆流之姿,說這兒做三溫暖不錯,旁邊一個同行的八旬老人還在呵呵笑。燙手的溪底有許多溫泉蛙,在小石縫間跳來跳去,近出水口卻有一隻翻了肚僵了腿,死的不明不白。媽媽捲起褲管泡腳一陣子,我便往下游去,一邊打著水漂。這三十顆石頭讓我的手沒勁了一整天。
4
回高雄以前,在馬武窟溪出海口稍停。過去我們只在東河橋下堆過沙,沒來過這裡,想不到是片舒適的海灘。陽光刺眼,風高浪顛,捲在粗粒的石塊上有種山崩的音效。四十米外有一群人在練習衝浪,連成一排,趴在浪板上,後腦勺波起波伏地,一下子出現一下子又彷彿溺斃,很是有趣。也有幾個玩自個兒的,算計著浪,踩在泡沫上滑行一陣,翻了,重心放低再來一遍,又翻了。翻板的樣子總是很慘,但比起滑板,衝浪應是柔軟多了。遠處逆光走來一個拿著衝浪板,穿防寒衣的女生。她沒穿鞋,所以走得很小心,直到靠近水邊,忽然毫不猶豫地往大浪瘋狂划去。
頭髮曬到可以煎蛋的程度,差不多就該上車了。到小七買了杯榛果熱拿鐵,吱吱嚼著椰香米乖乖,打開手機收聽自己出發前安排的歌單,一邊檢視剛才在海邊拍的照片。就像在雪原或沙漠拍照一樣,我們依賴數位記憶,但是螢幕永遠不夠亮,所以其實也從來不確定自己到底下載了什麼。總是後知後覺地,去感受那半意外的遲到景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