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4/30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平成最後の日(之羨慕日本)

今天 (2019/04/30) 是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天,明仁天皇退位典禮於五點開始舉行(明治以後的習慣以元號為諡,所以目前不會稱之為「平成天皇」唷)(至於是「退位」或「讓位」,這邊不討論,暫以官方公開「退位」為稱),既是黃金周姑姑難得放假休息,又遇到下雨天氣沒那麼好,所以家裡幾乎開著整天電視,對日本新聞媒體的感想整串跑出來。
我真心覺得,一個國家的主流媒體與其子線,承載的是比想像中更多數(我質疑臺灣收視率的計量準確性,但也一時整理不出數字*1)的大眾視聽,帶動的是大多打開電視或滑開手機APP(就被動且被迫接受)的收視群的認同,與其對世界的想像。
由於每個國家的指標新聞台,對於學習當地標準的官方語言來說是必要的,我跟著姑姑阿伯是每天一定都會收看NHK新聞、教育(兒童)台與有趣的其他台節目。雖然說,單單收看少數傳統媒體就想要對一個國家下判斷或觀察結論是偏頗的行為,但認定自己是「有自覺地選擇被教育」,再加上對臺灣、日本與許多國家的媒體觀察,我還是認為光長期收看電視就能夠稍微體會「日本人如何成為日本人」——代換各個國家可能也都差不多的感覺。
與臺灣的公視相比,同樣是為了公共福祉而建立的公播單位,不能收取廣告費用以免受財團影響,力求視聽來源的資訊正確與公允,NHK對我來說還是比較偏向日本「國家」放送局,宣揚國家與民族的團結與社會性——雖然不太一樣,但也是可以代到中國CCTV、美國CNN、英國BBC、新加坡CNA等等去想——長期只看這台電視台,應該會模糊地養成一種「要小心美國人、中國人好白癡、韓國人都很討厭、歐洲好美、沖繩跟愛努族都是我們的 *2」的國際觀。
另外,NHK(其他台也是啦)不時會製作提升觀眾向心力的節目——由於是全國放送,比較像是國民核心價值與價值觀的養成——諸如一堆小朋友或年輕人很可愛很熱血的任務闖關、各行各業都可以參與的時事評論(非純政論節目)、時事災變的預防與應對討論、可以吸收到真格知識的益智節目、就算是娛樂台也要動到腦袋去分析與觀察等等。NHK所有節目的收視率都保持在15-20左右 *3,對所有收看觀眾都要收費,而且肯定不會出錢收買小吃店只能看這台電視不能轉台的問題。
接近平成的尾聲,你不時可以在各家電視看到這個時代的演變回顧,所以日本人就會不斷想起來這31年來「日本人的偉大」:不論是在諾貝爾醫學天文學科學界的國際貢獻(STAP細胞的論文醜聞也會放出來警惕),以東亞民族先天無優勢的身體搭配科學與心智訓練而達到的各項體育成就(世界感人與熱血),在各項天災發生之時全國人民的同心協力與互相扶持,歌頌日本國家境內所擁有備受國際讚賞的傳統文化與天然資源與食物,還有日本藝能界及流行文化對國民生活帶來的娛樂與影響(對大人來說動漫可能還算次文化,比較像是傳播工具而且分題小眾,除了哆啦A夢以外沒有認真被節目提及),以及完全放大皇族生活的一舉一動(他們的生活公播真的是國家大事餒,為了國家而不得不犧牲掉的個人隱私)。
日本人擅長隱惡揚善(或說欺騙自己),比起中華民國教育更加崇尚團體性與服從。我想說的,並不是日本好棒棒。而是,在看了十幾二十年臺灣的主流傳統媒體之後,再來轉換浸泡在日本的電視台之後,我真心好羨慕日本人
NHK已經是種日本的國民信仰了——你再來代入到臺灣的新聞台與其觀眾,或是代到只能看央視的中國人民,或是崇尚自由我最大的美國的電視台,或聽說歐洲許多國家不興電視新聞所以大家保持個人主義,好像其實也都成立——大部分的日本人都能夠為了自己的生活在外累個半天、打拚要死,然後回家看電視發現,整個國家的人民都為了其他人而認真流汗,而且大家都「有在在乎我們的努力」。甚至這個良好的認同,還不限於政黨亦不受宗教影響,「通通都是我們日本人共同的付出與收穫」。
臺灣有不如其他國家的人嗎?當然沒有。不管要不要扣去被其他國家侵占的歷史,臺灣人在自己的文化與思想發展來說其實是很近代的事——老實說「臺灣人」這個詞代表的意思95%還是在講臺灣的華人民族,而且雖只佔比人口2.3%的原住民文化早就在千年前成形了,根本超先進,卻受到中華民國教育與現代資本主義的毀滅式影響,真正保持信仰且在做祖靈交代的任務的人根本就少了——很近代很不穩定,但成長卻很迅速,人民擁有各方面的潛能與實力,是真正世界上少數那麼方便那麼好又相對和平的國家。而臺灣人卻大多覺得苦。
不過,可以說我們感受到的苦,比較是源自於我們對這個地方有更多期許——或是說,有許多白癡心無罣礙地享受著,且有心或無意地踐踏他人的努力——加上對彼此的了解、傾聽與溝通都還不夠的結果,並不是因為臺灣真的是個很糟的地方。但我們都在這個時代了,不但傳統媒體沒有透明乾淨的資訊流通,新媒體們還要受到利與演算法的影響,導致臺灣人偏頗的吸收與認識,只知道臺灣很鬼很糟,不知道臺灣很寶很好。
你要說我認為媒體是洗腦工具,我會覺得怎麼不算?「教育」本來就是一個地方對其在意之事的直接傳播與認同期許,所以我們才會擔心下一代所受到的教育,是否受單一政黨或團體影響,是否能夠養成其獨立而負責的判斷;而「媒體」們懂得如何去打動自己的傳播對象,比起「教育」更在乎也更熟知資訊的行銷,所以我們才會在意長輩們或小孩們是不是開了電視或開了網路之後,就黏在不好的節目或過多的假資訊上。因為這些通通,講偏激一點,都可以算是洗腦,而且每個國家都是這樣在洗腦國民的啊!
臺灣怎麼會沒有好節目、好新聞台、好媒體人員?在錢與資源與時間有限或根本沒有(各種QQ)的狀況下,台灣人還是能夠做出很棒的媒體——你去別的國家用同樣條件保證做不起來,你給臺灣更多資源臺灣肯定能做更好——根本超厲害的。但我們(我與我的泛同溫層)認為好的東西,看的人有多少?如果說我們覺得自己的東西比較好,到底憑什麼真是太自大了,那大家認為好而看的東西,又多是什麼?
然後,少數永遠是最快被忽略的,而多數收視方向與內容,便會無差別地被視為平均國民素質或國民水準,當作這個地區的信念(仰)代表。那理所當然我會羨慕,羨慕日本這個國家,能夠收看大部分對自己是肯定且有助益的媒體,並因為這些電視台的陪伴,而能夠更加成長,追求自己想前往的路。
要比較,當然要跟先進國家比較,看著日本電視有感而發,就是因為,日本的地位在目前國際上還不可忽略,而我期待臺灣更好。我是驕傲的臺灣仔啦!
*1. 我還記得國中的數學老師教我們臺灣的電視收視率如何計算。其實也不是計算,比起電話訪問與問卷調查,收視率最主要就是以全臺固定3000台的樣本抽測。我記得我那個時候就充滿疑問,這樣怎麼會準?台灣收看電視的群眾有多少,為什麼只固定了那3000台的樣本?會不會隨著觀眾的年紀而影響?那又是怎麼選擇這3000台?對方知道嗎?如果知道,那是不是可以透過單獨收看幾台節目來影響收視率?如果對方不知道,那是不是侵害隱私權?然後這可以影響到業主買單、觀眾收視內容與廣告金,根本超詭異的算法啊!
雖然有點舊的參考資料: https://buzzorange.com/2016/04/01/media-secret/
*2. 日本的新聞編輯與播報的方式,深深給我下述的感覺:因為美國人在政治與經濟上都直接影響日本生計,所以要小心;因為中國人總是鬧出很不可能在日本發生的蠢新聞,所以好白癡;因為韓國人很愛跟日本人爭國族問題,所以都很討厭(就算是慰安婦問題也是);歐洲好美,與世無爭;因為日本是單一民族(北海道地區的原住民愛努族,直到近半年才終於「被承認」,而沖繩上是琉球人,明明就完全不日本,你還硬要給它說「蘭嶼是台灣離島」一樣的概念)所以沖繩跟愛努族都是大日本的。
自從去年公投反日本核食與反東奧正名之後,少數在國際上有影響力且大力聲援臺灣的日本人,雖然感謝臺灣人對震災的幫助,但好像也有點難過臺灣人怎麼都不領情。雖然大部分日本國人普遍都很愛臺灣——每次被路人搭訕,只要說自己是臺灣人都會被鞠躬說謝謝那種——但臺灣會不會在這樣的狀態下失寵還不一定。
*3. 我查到而且看得懂的資料表示,日本收視率的計算是6600戶,雖然對我的疑惑而言還是少,對於懂統計懂抽樣的人表示說「抽樣抽得好,不用在意數量多或少」。我是沒有很懂啦,以日本人口數來做電視觀看者的推算,這資料看起來是蠻有邏輯的,雖然我的疑惑點還是跟*1一樣。
這倒是真的有點舊的參考資料:http://tacolin.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7.html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