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5/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幻景街道] 月之幽玄:東山銀閣寺的「月的裝置」 / 李長潔

#銀沙灘 #向月台 #銀閣 #幽玄
銀閣
銀閣
說到京都景點,旅人們必定會想到著名的「金閣寺」,其為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仿效西芳寺所而建立的「北山殿」,即位在衣笠山麓的名園別墅。有金閣寺,當然就有銀閣寺,這個對稱的意義來對西芳寺的著迷。對文藝很在行的第八代將軍足立義政,融合公家文化、武家文化、禪學來打造「東山殿」,也就是後來的銀閣寺(慈照寺),形成美學繁盛的東山文化。當時慈照寺的山水配置、建築設計,大都也以西芳寺琉璃殿為範本,可見作庭大師夢窓疎石在庭園美學上的深厚影響;不過江戶時代的大規模修建,目前應該只剩「銀閣」是原樣。

江戶時代的極簡主義作品

不過,人們對銀閣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買票進門後,即刻映入視野的「向月台」與「銀沙灘」。兩者皆由白川沙堆積而成,造型相當簡約,甚至可以說是極簡主義。向月台是一個高度約180公分的白色圓錐台物體,而銀沙灘則是一片厚度約66公分的平面沙坡,表面抽象地畫上沙灘微波的印象。我信誓旦旦地跟母親說:「這應該是當代的庭園作品吧,形式這個強調簡單幾何」,但事實上,「向月台」與「銀沙灘」是江戶時代整修後增建的山水,在寛政11年(1799)的《都林泉名勝圖會》就已可見兩處山水的描繪了。
銀沙灘
建築學家清水泰博在《意象京都》(2015)裡分析到,向月台與銀沙灘運用了「借用」的概念,在觀賞此庭園時,腦中浮現了「夜色低垂的景象」:銀色的沙灘呈現出月光照射下,沙灘上的的粼粼波光;而向月台則恰如其名,借用富士山的景觀,來迎接由東山升起月光。兩座山水,延續室町時代的東山文化,訴說著「月」的主題。
向月台

月的裝置

仔細審視銀閣寺的空間設計,你會發現很多與「月」相關的布置。在東山文化的獨特審美下,銀閣寺的空間被裝備上各種以「觀月」為趣旨的環節,像是「待月山」、「洗月泉」、「向月台」、「銀沙灘」、「東求堂」、「銀閣」,它們形成一個期待月亮從東面待月山升起的軸線,借以「月」來構成銀閣寺裡寫意山水。
也就是說,我們所見的銀閣寺庭園,某個程度上,乃將審美構造在「十三月」、「十五月」的觀月的幽玄之美上。月亮運行的軌跡,配合著庭園內的觀月設施,形成多重的閒情雅趣:月亮從待月山升起後,映照於庭中池內,銀閣的上下兩層分別可以欣賞不同的月景,而建築物內也反射著池面的月影,意合了「銀」閣的雅稱(大森正夫,2003)。光用想得就覺得非常幽艷,或許不是我們在白日賞庭時能夠心領神會的意境。
月的方向
待月山月出

深層難解的幽玄審美

研究者大森正夫(2015)認為,足利義政的風趣顯現了室町時代東山文化的審美,其中相當重要的,便是從和歌、禪宗裡提煉出的「幽玄」美學。清水泰博在對銀沙灘的描寫中說到:「在有月光的夜晚,在建築物內觀望此處,隨著人們的腳步踏去,白沙就像海浪拍打一樣」(清水泰博,2015),這種待月夜色,薄明朦朧,神秘晦澀,在室町時代的「幽玄」美學中相當具有代表性,是一種遮蔽、收斂於內部的美感體驗,一種無法也不需言明的領略(大西克禮,1939)。
的確,觀月祭、觀月會這樣對「月見」追求的審美行為,還是持續地在古城京都進行著,像是清水寺、高台寺等都有類似的夜間拜觀。可惜反倒是帶著觀月布置的銀閣寺僅有幾次的特別活動,在漆黑幽黯、僅有燭火的夜晚來觀月賞庭。不過,前面提到的學者,嵯峨美術大學的大森正夫教授,相當著迷於銀閣寺的觀月活動,從2003到2016年間,費思透過CG動畫還原室町時代幽玄的月見舞台,大抵可以見識與理解當時的雅致休閒。
觀月之美的庭園
#銀閣寺位置:606-8402 京都市左京區銀閣寺町
#參考文獻:
  1. 清水泰博(2015)。《意‧象‧京都:12個關鍵字帶你感受京都的空間設計》。蔚藍文化出版。
  2. 大森正夫. (2003). 銀閣における観月のシークエンシャル・シミュレーション. 日本デザイン学会研究発表大会概要集, 50, 85-85.
  3. 大森正夫. (2015). 月待ちの意匠: 銀閣の設計手法における東山文化の美意識. デザイン理論, 66, 76-77.
  4. 大西克禮. (1939). 幽玄とあわれ. 岩波書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