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

含有「三島由紀夫」共 5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閱讀文學的沉迷與反思,探討了閱讀如何影響個人的情感與認知。他回顧了個人過去閱讀經驗,特別是對於日本文學的感受,並引用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來強調認知的力量與生命的複雜性。文章提出了關於自由、理解和孤獨的哲學思考,鼓勵讀者以不同的認知去看待生活與自身的存在。
1950年,鹿苑寺火災成為三島由紀夫創作名作《金閣寺》的靈感來源。透過主角溝口的內心掙扎,文中探討了美的執念、對比與矛盾,如何影響他對人生的追求與認識。金閣的永恆與現實的落差,象徵著人類對於不可觸及之美的渴望以及終將面臨的毀滅結局。故事最終以溝口甩掉安眠藥,象徵著對生存的重新選擇。這篇文章不僅是
Thumbnail
若是被愛就能任性,愛人就要聽命?事實是人類有心,拋開心只管享受是困難的。只追求感官歡愉的妙子,最後依舊敵不過對於「被愛」的渴望。與現代已經距離 60 年的《肉體學校》,至今仍是一本細膩刻畫關係的戀愛教科書——無論是哪個世代,只要是身在感情裡的人們,皆會擁有同樣的煩惱,陷入同樣的癡迷。
Thumbnail
5/5肉體學校
三島由紀夫就像他筆下的溝口,其貌不揚且瘦弱,因自卑而崇尚絕對的美,對此抱著病態的癡迷。他和溝口的差別在於,溝口放火燒了金閣寺,而他既已在小說裡燒去絕對的美,就像暫時吃了解藥一般,可以振作起來。
Thumbnail
對於三島最後的死意,我個人也是解讀為精神與感情上的發洩,因為三島最後在近乎混亂的場面下,高聲吶喊著看似激昂、但實則可能大家聽不太清楚的宣言,接著就馬上自殺。因此將其形容為「殉情」,我覺得十分契合,同時我也認為三島會做下如此決定,可能不僅是對於當時社會的憤慨,而是對於自身累積已久的情緒及壓力。
Thumbnail
「畢竟,我小時候也曾想像過自己如同英雄一般壯烈死去!」 「典型的青年,亦會成為青春的犧牲品。活得精彩,也代表成為生命的犧牲品。」 「大致說來,我小時候的夢想已經全部實現了。兒時的幻想,在幸與不幸的種種機遇下,一切成真了。唯一還沒達成的是當上英雄的雄心壯志。」
Thumbnail
「假面的告白」 - 三島由紀夫 如同書名,戴著面具的告白,讓人不清楚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說謊的。 據作者給友人的書信,書中很多都是出自個人的真實生活經歷去創作的,屬於半自傳的長篇小說。 敘述主人翁有同性戀的傾向,喜好跟別人不一樣,想利用演戲來假扮一般人,卻逐漸發現真實的自己,怎樣也隱
Thumbnail
中國文學有自己的特色. 不一定要學日本深入探討人性。這本小說蠻有意思的,推薦給你。我們多少都戴著面具, 連摘下面具後都還是一個面具. 真實的自己到底是何種面貌,是別人眼中的自己,還是自己以為的自己呢。
「金閣寺」 - 三島由紀夫 五月初還在日本打工換宿時,趁著連休空檔去了趟京都2天。想説去朝聖參拜金閣寺,決定在把之前一直沒看完的小說繼續拜讀。 金閣寺又叫作鹿苑寺,70多年前曾被見習僧人燒毀過,三島先生因這真實事件發生而創作成知名小說「金閣寺」。小說中細緻地描寫主角為了擺脫金閣的美,必須
Thumbnail
avatar-avatar
David Tai
稍為窺視到日本文學的美。
「慾望是在合理範圍,優雅地歇斯底里!」三郎在悅子眼裡有著一股她難以形容的清澈。她深愛、也同時嫉妒那股清澈。能夠讓一個拋下萬物且孤傲的女人,被動搖、甚至被折磨得一點都不剩的東西,也許只有愛情。只有愛情這種混雜著慾望、肉體、精神般的獨有情感,具有如此強大的救贖與摧毀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5/5愛的饑渴
「性命出售,任憑差遣。現年27歲,男性,保證嚴守秘密,風險自擔。」「Life for sale 山田羽仁男」 《性命出售》是三島由紀夫1968年在《週刊Playboy》開始連載的短篇小說,由於內容在當時太過「前衛」,並未引起讀者的迴響。但卻在半世紀後的今天,其對於「賣命」
Thumbnail
4/5性命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