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7/0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試讀蕭蕭先生《現代詩學》

      行文的時候,還未讀完〈人物論〉。這兩年讀一些現代詩有關論述,只有在讀蕭蕭先生《現代詩學》時候,刻意放緩迫不急待的心情,逐字逐句的看。
      而這書是在二手書店購得的。那天,樓梯往下,幽暗店裏隱約流竄Stairway to Heaven的音樂。燈光生怕驚擾那些伏驥的舊光景,宣告時間斷代以外還有遊民,再版的《現代詩學》標貼179元在列隊裏豎直立著。書頁夾帶一張2012/1/14 iBon賣出,張震嶽「來這裏聽我唱開心的歌」搖滾站席的門票。背面有一行電話,讓人想探問那些曾經發生的流浪。
      即便我清楚文學基礎論述偏於小眾流傳,但這些流浪始終讓心情揪起鬱抑。坊間引用或詮釋這本書的資料已經很多,對於書內論述的辯證並非本文企圖(我也不具資格),只想寫寫個人所見所學以及閱讀過程萌生的念頭,十足個人飲水的個感記述。
      全書計有三卷,〈現象論〉分述書寫的對象,或是書寫對象的本質,擺脫時序、貫穿古今的對象本質。關於人,關於社會意識文化特質,關於傳統,關於鄉以及城鄉衝突;與時俱進的關於時代投影,關於女性意象,也關於人。同時關乎奇情與諧趣,關於玄思與哲理;詩人也注意到現代詩裏的時空設計。
      詩人旁徵搏引,論述的方式上援古鑑今,嚴謹的補充今人的相關看法及詩人自身見解。例如「鄉」除了爰引有關的注疏之外,還提出現實的鄉、中國意識以及文化鄉愁的精細區別。從一個點到聯立的線,延展成平面再透過其他主軸的介紹交叉擴大成一個立體的概念堆積。對於我這樣半路出家,苦無學習管道的人,提供一本絕佳的入門觀點指引,關於書寫對象以及相應本質的觀點。
      文內提到「詩藝的傳承未建立管道,…觀摩學習的精神不足,…造成時代波湧的巨大力量沒有深刻的體認」。所以先生也關切現代詩的感覺新貌,這些篇章適足以作為「現代」詩創作、創作人關於「現代」詩創作的詩觀、現代詩表現方式、「詩」本質、「現代詩」本質、「現代詩」美學的思考檢視與再啟發,提供一個全面觀照及注目景深的提點。詩可以風花雪月,但似乎不好是兒女的私情感吶喊;證諸李後主後期詞的成就、李清照家亡的板蕩造成國破的深切迴響。無一不是具備一種大時代情緒的背景。創作的產出足不足以激起漣漪,夠不夠份量,應以這樣的認知自行檢視。
      竊以為〈現象論〉不只談現象,而是在建構各種文化情懷或是視野,在建立這些視野之後,展示幾種表現概念的可能發展。
      〈方法論〉談文字的經營技巧。個別篇章中,深入淺出的說明看起來容易表現起來不容易的概念。同時提供起承轉合的基礎之外可並行的創作概念,「從譬喻中開展詩的世界、以借代推陳出新,化腐朽為神奇,……卻有待轉化之功,轉而化之,才能成詩」。而譬喻如何與轉化區別,「倒辭」與「反語」的差異,也在內文有明確的闡述。
      從論述中,可以發現詩人治學態度的嚴謹,舉證精準匹配。回過頭看現代詩發展至今而有舉足輕重的前輩,幾乎無一不對古籍今著熟稔、基本文學素養深厚。相較我個人見識與才學淺薄缺乏,任憑偶獲的靈感隨意書寫,當感羞愧而無地自容,如何恥言以詩為職志。
      文學創作追求文字表現樣貌以及創作進化,這始終來自於一面多愁善感自我觀照的心靈,藉以投射出多層底蘊的文字。創作者吸納的光譜多寬廣,作品就有多寬廣。而這一切,都仰賴創作者的自我要求以及自我進化。因為要求進化,創作者心態上永遠不滿足於現狀,急切的需要文字刺激,急切的追求創作的材料、視野觀點以及表現技巧。這些,都可以在詩人的著作中獲得啟發。
      詩人的著述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在有關「詞類的變化」文中,引用周夢蝶先生的《還魂草》,說明詞性運用如何透過詩人的慧心轉化點睛,也提供周夢蝶先生作品另一種賞讀的觀點樂趣。總的來看〈方法論〉並不著力在修辭學等基本技法介紹,而是在引導架構的佈局,並藉以利用產生架構上的張力。
      〈人物論〉以詩家分章,第一篇集中在洛夫先生《無岸之河》的作品討論。詩人引用了洛夫先生兩個版本的「無岸之河」說明詩人自我淬煉的過程。首先是關於「月光 可能/馬路 可能/照明彈 可能」中可能兩字的重覆使用(多重起興),打破或是開拓古法單一發展的可能性;而詩人文學素養的深厚及思維的細緻,也由此可鑑。此外,詩人比較了「無言之河」兩個版本間文字煉鑄的過程,這在比較「他俯身洗他的臉」、「他俯身洗他的臉色」兩句,以及閱讀時可能產生的更多疑問說明如何相應詩的奧義開展。
      文中並介紹效果的經營,以及完整性的考量。通篇將洛夫先生經營成第二個版本「無岸之河」的思路作了全面的推敲。創作臨摩作品的學習過程,原作者如何透視本質、掌握材料、發展經營的概念以及映對心靈的議題通常隱匿難以辨識,詩人透過《人物篇》的實例,推敲引介了一個辨證搜索的路徑。此外,透過兩個版本的變動,說明洛夫先生可能以什麼樣的觀點檢視以及修改作品。透過〈人物論〉的內容,還可以看見詩人如何在持續累積的能量中具象出獨特的個人風格、文字語氣。
      縱觀《現代詩學》篇章安排,詩人費心的在〈現象篇〉介紹創作者視野應該如何寬廣,〈方法論〉提點創作架構的建構,並在〈人物論〉中引證名家自我修正自我要求的實踐。而詩人如何透過這樣的精益求精,終至塑造自身明顯風格,不就明示了創作除永無止境積極面對,日以繼夜的充實修煉之外別無他途。
      我留下一些〈人物論〉的章節繼續閱讀,一方面用來驗證自己至今粗淺的認知,算不算可以跟上詩人的腳步。眼光其實沒有邊界,真正的限制在於我們踩出的每一步是不是紮實、是不是有方向。我以往常說希望最後證明自己還能寫兩個字,現在覺得應該要改成證明自己持續走向自己眼光看不到的邊際。歲末,迎接新的年度到來之前也砥勵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