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實踐、不自限_試讀《無意象詩》‧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312,詩人寫著,
  ─詩史上從來沒有「無意象詩派」,將來也不會有,
   因為詩的創作者不該只為一種技巧或一種形態寫著同一派別的作品,
   要是「無意象詩派」會一直存在,詩便失去了活力和動力─
  讀完《無意象詩》‧論,私認為有關無意象詩的任何討論,都需要從這段話開始。因為,這可能才真正代表初衷以及自覺。以這為起點,回到P282的序言,
  ─我們願意為它粗略描繪一個雛型,等待學者專家來修正。
   更重要的是,我們呼籲詩人用創作來實踐,
   只有作品才能建立「無意象詩」的詩學─
  於是詩人累積幾年的實踐集結成書。我試圖整理論述中幾個要點或是範疇限定,以方便理解詩人的思惟。
1.這是就文學上的討論,所以是關於文字的思索和形塑。但這些思索與形塑,將不會也不可自限於「無意象」的討論。
2.這是探索移除視覺上的客體詮釋,探索創作取材過程回歸意念,並在被「無意象」素材跼限中開發更多表現的可能。
3.這是僅就文本內容中意象運用的討論,排除創作者思緒中的意象以及讀者端認知的意象差異。
  然後,我給自己提出了幾個問題,希望在閱讀過程探索更多詩人傳遞的訊息,或者提供自己更多思考的線索。
  其一,如果透過意象或是無意象的表現是抵達詩意詩境的途徑,反向來看,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提供創作者抵達詩意詩境?如果符號是語言的核心,討論「無意象」的過程模式,在符號組合的思考上能提供什麼樣的借鏡或者啟發?此外,詩人在實作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因緣觸動這樣的思索?是什麼樣的動機,觸動這樣經年累月的實踐?
  假定這是一次定錨的試探,如果在打破文本的限制,加入讀者關係的動態連結之後,意象與無意象的表現思索,又應該形變成什麼樣的模式,協助讀者更直觀抵達詩意詩境?P290,論述意象與偽意象的分別藉以辨識現象來源,抵達無意象詩的文本特色。詩人認為,無意象詩可以「由現象構成難以言喻的詩意」,這是希望創作可以跳脫形體的依賴直抵「詩意的核心」,或是藉由挑戰創作者「意識轉化」使文本擺脫「一般形象」的感覺。但是去除「一般形象」之後,所謂「詩意」,都還在創作者的自我鑑照中。當文本往讀者閱讀移動,創作者又應如何的自我砥礪以激發共鳴與呼應?
  這些因閱讀引起的思維,不啻是有趣的。文中詩人提到文本特色,認為無意象詩是藉由「意志與語意鋪設」,由語意發展前後關聯,在語意上進行斷連、跳躍、迂迴等構思,並利用敘事與說理支撐架構。然後,我想到「超現實主義」追求比現實更現實直指核心的詩觀,以及自動書寫。我這樣無由的想起,倒是又觸動要求自己閱讀的機緣中,或許可以比較彼此的同異。
  我冀望在後續的閱讀中,藉由挑戰自我「意識轉化」使文本擺脫「一般形象」的感覺!並跳脫形體的依賴直抵「詩意的核心」。透過這些練習熟稔,回過頭更能掌握視覺上的客體詮釋,意象與無意象無不為所用。那或許就有源源不絕動力與活力。也或許,開始朝向理解詩人投石問路的真正目的及努力。
【後記】
其實,
  一、我認為蘇紹連先生有關「無意象詩」的表現研究,不過是作為一顆珠母。但這種表現方式,可能通則化成超現實主義的練習方法,進而到象徵主義表現。這才可能是企圖。
  二、其次,蘇紹連先生擔起您世代的文學理論發展使命,並在分裂紛呈期的後現代主義安胎成形前,上承到「風車詩社」。填實台灣文學的一部份軌跡。
  所以,感謝蘇紹連先生的文字。讓我有更多想像。
avatar-img
2會員
21內容數
  創作是一種自我探勘的過程。我的視野有多寬廣,創作對象就有多寬廣;我的胃納有多深,創作內涵就有多深。在看見邊境之前,我是而且將是何其渺小。而我唯一可以做的,是一步一步虔敬的走向自我的邊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皆水聲。皆水聲。」   試讀詩人前一本詩集,我說「動靜皆水聲。縱浪去吧」。也說「《縱浪去吧》插圖畫一葉走在固執交橫的線條與線條間的小艇,也走在線條的倒影間」。再讀詩人的《山中曆日》,反像是沿著詩人的筆觸,以由內而外的翻湧抹除並簡化這些交橫的固執線條。「我,或獨自偕同我們」〈祇一番風信〉
一、關於二手書店買到簽名書─致《黑鍵拍岸》    只有封面頁後簽名還與書不離不棄    在上架前的流落流落後的架上。我    裁剪一半言語,私訊驗明正身    掩起一半留與好奇的語態    而,我    攜走赴義的遺憾    轉身葬送那些偽愛書的話語
-1、當詩人的詩集,以《珍珠般的日子》、《文字的國境》、《縱浪去吧》的標題成輯,是什麼樣的意趣? 0、起點   結識詩人文字是在2015年9月份喜菡文學網的【秋日演詩】活動當天讀了〈遺訓〉、〈三月三日〉兩首作品。然後在2016年6月份野薑花詩社【六月戳詩】活動後的餐敘有緣與詩人請益詩觀。
十、「空著的一張椅子」   讀到「背景」,開始思索話語與物質背景的倒置,然後才對文字發生觸感。於是有些習以為常的概念值得反轉,背景是什麼?物質是什麼?背景要如何突出?該沉入的主題又如何沉入?話語呢?
  起筆的時候,我還在震撼中餘悸猶存,這來自閱讀您《家變》整本書後情緒累積積累的負擔。像掛念一顆置於桌緣的蘋果,不知道什麼時候跌落的懸繫擔負。或者,我真正掛心的,是怎麼承認我過往的生命體驗何其平板,如此不真實不深刻的線性存在。所以,請容許一個懵懂的靈魂,藉您文字分享一些讀後。
  所有的,都在靜默的傾聽中   重新矗起一座殿堂   適宜合調、如春日明耀美麗的幸福安眠   睡去,或是死亡   只有歌聲存有一種真摯無所求的   呼吸,像風   而我們在時間與風的流動中   無知的心著生不安的恐懼   關於被引領的跨越,形態上的必然消失
一、「皆水聲。皆水聲。」   試讀詩人前一本詩集,我說「動靜皆水聲。縱浪去吧」。也說「《縱浪去吧》插圖畫一葉走在固執交橫的線條與線條間的小艇,也走在線條的倒影間」。再讀詩人的《山中曆日》,反像是沿著詩人的筆觸,以由內而外的翻湧抹除並簡化這些交橫的固執線條。「我,或獨自偕同我們」〈祇一番風信〉
一、關於二手書店買到簽名書─致《黑鍵拍岸》    只有封面頁後簽名還與書不離不棄    在上架前的流落流落後的架上。我    裁剪一半言語,私訊驗明正身    掩起一半留與好奇的語態    而,我    攜走赴義的遺憾    轉身葬送那些偽愛書的話語
-1、當詩人的詩集,以《珍珠般的日子》、《文字的國境》、《縱浪去吧》的標題成輯,是什麼樣的意趣? 0、起點   結識詩人文字是在2015年9月份喜菡文學網的【秋日演詩】活動當天讀了〈遺訓〉、〈三月三日〉兩首作品。然後在2016年6月份野薑花詩社【六月戳詩】活動後的餐敘有緣與詩人請益詩觀。
十、「空著的一張椅子」   讀到「背景」,開始思索話語與物質背景的倒置,然後才對文字發生觸感。於是有些習以為常的概念值得反轉,背景是什麼?物質是什麼?背景要如何突出?該沉入的主題又如何沉入?話語呢?
  起筆的時候,我還在震撼中餘悸猶存,這來自閱讀您《家變》整本書後情緒累積積累的負擔。像掛念一顆置於桌緣的蘋果,不知道什麼時候跌落的懸繫擔負。或者,我真正掛心的,是怎麼承認我過往的生命體驗何其平板,如此不真實不深刻的線性存在。所以,請容許一個懵懂的靈魂,藉您文字分享一些讀後。
  所有的,都在靜默的傾聽中   重新矗起一座殿堂   適宜合調、如春日明耀美麗的幸福安眠   睡去,或是死亡   只有歌聲存有一種真摯無所求的   呼吸,像風   而我們在時間與風的流動中   無知的心著生不安的恐懼   關於被引領的跨越,形態上的必然消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相信很多人初入寫作,或者其他創作相關領域。最常有的先入為主觀念是「發揮創意、跳脫規則、不受框架拘束」云云。更甚者,會衍生出「創作是自由的、是主觀的、沒有高下之分」的謬論。前文有提及到一些,今天這篇就來好好分析一下,為什麼我認為上述說法屬於「謬論」。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1996.08.17/01:00 作品號
Thumbnail
前言 你是讀者?創作者還是品牌經營者呢? 無論你是哪一個, 今天要推薦分享的這本書:『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相信無論你對閱讀、創作或是品牌經營都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關於作者 作者弘丹為一名終身閱讀推廣者與寫作成長教練. 著有:「從零開始學寫作」、「你與夢想之間,只差一個公式的距離」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85.08.17/01:00
Thumbnail
救護車倒車進入隔間的時候發出嗶嗶的警告聲,後車門一開,跳出來的警衛多得足以控制一場小型監獄暴動。其中四人將放著朗尼.華德爾屍體的擔架拉出來,抬著走上斜坡道直接進停屍間。金屬物品喀噠作響,腳步來回移動……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報載,弗瑞德的父親是南區的商人。他身為獨子,母親去年死於腦動脈瘤破裂。報導裡又說,警方終於在昨晚連絡上正於撒拉索塔拜訪親戚的弗瑞德的父親。報導記載,弗瑞德的爸爸說,他的兒子不可能跟黛伯拉「私奔」,因為那和弗瑞德的個性太不符合。弗瑞德被描述為「卡羅萊納大學的好學生、大學游泳校隊的健將」。
Thumbnail
我將基韋斯特島的信裝回牛皮紙袋後,將一包手術用手套塞進黑色的醫用公事包裡,搭電梯到下一層的太平間。   走廊的瓷磚因為剛拖過地,還有些潮溼。驗屍室的門已經上鎖,電梯的斜對角就是不鏽鋼冷凍櫃。打開沉重的大門,撲鼻而來的是一股熟悉而冰冷的臭味。我不用看掛牌,就能辨識出要找的屍體,因為覆蓋在白床單下面的
Thumbnail
六月六日星期五,里奇蒙市下著大雨。   傾盆大雨從黎明時分就開始了,一陣接一陣止也止不住的雨打得百合花只剩下光裸的莖幹,柏油路、人行道上到處是吹落的殘葉。街上出現了小河,球場及草地有了新生的池塘。我在雨打石瓦的敲擊聲中朦朧入睡,這個綿綿長夜溶解成霧茫茫的星期六清晨,我做了個恐怖的夢。   我看到
  相信很多人初入寫作,或者其他創作相關領域。最常有的先入為主觀念是「發揮創意、跳脫規則、不受框架拘束」云云。更甚者,會衍生出「創作是自由的、是主觀的、沒有高下之分」的謬論。前文有提及到一些,今天這篇就來好好分析一下,為什麼我認為上述說法屬於「謬論」。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1996.08.17/01:00 作品號
Thumbnail
前言 你是讀者?創作者還是品牌經營者呢? 無論你是哪一個, 今天要推薦分享的這本書:『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 相信無論你對閱讀、創作或是品牌經營都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關於作者 作者弘丹為一名終身閱讀推廣者與寫作成長教練. 著有:「從零開始學寫作」、「你與夢想之間,只差一個公式的距離」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詩人忘了寫詩 是被俗世的塵 塵封了思緒嗎   詩人忘了寫詩 萬象燈紅酒綠 迷惑了心靈嗎   走著走著 詩人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著   走著走著 直到詩人想起他還是詩人時 他的思緒他的心靈終將復甦 詩人終於開始再寫詩   學庸85.08.17/01:00
Thumbnail
救護車倒車進入隔間的時候發出嗶嗶的警告聲,後車門一開,跳出來的警衛多得足以控制一場小型監獄暴動。其中四人將放著朗尼.華德爾屍體的擔架拉出來,抬著走上斜坡道直接進停屍間。金屬物品喀噠作響,腳步來回移動……
Thumbnail
我很喜歡寫作,尤其現代詩的創作,從年輕一直持續到中年四十時光,對我來講,創作現代詩,並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這部份的想法偏向創作理論的想法° 我是在新竹讀國中,接觸新竹青年月刊,裡面有不少詩作供人欣賞閱讀° 印象是一篇行道樹的詩作,題材來自張曉風的行道樹散文,這不算
Thumbnail
報載,弗瑞德的父親是南區的商人。他身為獨子,母親去年死於腦動脈瘤破裂。報導裡又說,警方終於在昨晚連絡上正於撒拉索塔拜訪親戚的弗瑞德的父親。報導記載,弗瑞德的爸爸說,他的兒子不可能跟黛伯拉「私奔」,因為那和弗瑞德的個性太不符合。弗瑞德被描述為「卡羅萊納大學的好學生、大學游泳校隊的健將」。
Thumbnail
我將基韋斯特島的信裝回牛皮紙袋後,將一包手術用手套塞進黑色的醫用公事包裡,搭電梯到下一層的太平間。   走廊的瓷磚因為剛拖過地,還有些潮溼。驗屍室的門已經上鎖,電梯的斜對角就是不鏽鋼冷凍櫃。打開沉重的大門,撲鼻而來的是一股熟悉而冰冷的臭味。我不用看掛牌,就能辨識出要找的屍體,因為覆蓋在白床單下面的
Thumbnail
六月六日星期五,里奇蒙市下著大雨。   傾盆大雨從黎明時分就開始了,一陣接一陣止也止不住的雨打得百合花只剩下光裸的莖幹,柏油路、人行道上到處是吹落的殘葉。街上出現了小河,球場及草地有了新生的池塘。我在雨打石瓦的敲擊聲中朦朧入睡,這個綿綿長夜溶解成霧茫茫的星期六清晨,我做了個恐怖的夢。   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