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實踐、不自限_試讀《無意象詩》‧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P312,詩人寫著,

  ─詩史上從來沒有「無意象詩派」,將來也不會有,
   因為詩的創作者不該只為一種技巧或一種形態寫著同一派別的作品,
   要是「無意象詩派」會一直存在,詩便失去了活力和動力─

  讀完《無意象詩》‧論,私認為有關無意象詩的任何討論,都需要從這段話開始。因為,這可能才真正代表初衷以及自覺。以這為起點,回到P282的序言,

  ─我們願意為它粗略描繪一個雛型,等待學者專家來修正。
   更重要的是,我們呼籲詩人用創作來實踐,
   只有作品才能建立「無意象詩」的詩學─

  於是詩人累積幾年的實踐集結成書。我試圖整理論述中幾個要點或是範疇限定,以方便理解詩人的思惟。

1.這是就文學上的討論,所以是關於文字的思索和形塑。但這些思索與形塑,將不會也不可自限於「無意象」的討論。

2.這是探索移除視覺上的客體詮釋,探索創作取材過程回歸意念,並在被「無意象」素材跼限中開發更多表現的可能。

3.這是僅就文本內容中意象運用的討論,排除創作者思緒中的意象以及讀者端認知的意象差異。

  然後,我給自己提出了幾個問題,希望在閱讀過程探索更多詩人傳遞的訊息,或者提供自己更多思考的線索。

  其一,如果透過意象或是無意象的表現是抵達詩意詩境的途徑,反向來看,還有什麼方式可以提供創作者抵達詩意詩境?如果符號是語言的核心,討論「無意象」的過程模式,在符號組合的思考上能提供什麼樣的借鏡或者啟發?此外,詩人在實作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因緣觸動這樣的思索?是什麼樣的動機,觸動這樣經年累月的實踐?

  假定這是一次定錨的試探,如果在打破文本的限制,加入讀者關係的動態連結之後,意象與無意象的表現思索,又應該形變成什麼樣的模式,協助讀者更直觀抵達詩意詩境?P290,論述意象與偽意象的分別藉以辨識現象來源,抵達無意象詩的文本特色。詩人認為,無意象詩可以「由現象構成難以言喻的詩意」,這是希望創作可以跳脫形體的依賴直抵「詩意的核心」,或是藉由挑戰創作者「意識轉化」使文本擺脫「一般形象」的感覺。但是去除「一般形象」之後,所謂「詩意」,都還在創作者的自我鑑照中。當文本往讀者閱讀移動,創作者又應如何的自我砥礪以激發共鳴與呼應?

  這些因閱讀引起的思維,不啻是有趣的。文中詩人提到文本特色,認為無意象詩是藉由「意志與語意鋪設」,由語意發展前後關聯,在語意上進行斷連、跳躍、迂迴等構思,並利用敘事與說理支撐架構。然後,我想到「超現實主義」追求比現實更現實直指核心的詩觀,以及自動書寫。我這樣無由的想起,倒是又觸動要求自己閱讀的機緣中,或許可以比較彼此的同異。

  我冀望在後續的閱讀中,藉由挑戰自我「意識轉化」使文本擺脫「一般形象」的感覺!並跳脫形體的依賴直抵「詩意的核心」。透過這些練習熟稔,回過頭更能掌握視覺上的客體詮釋,意象與無意象無不為所用。那或許就有源源不絕動力與活力。也或許,開始朝向理解詩人投石問路的真正目的及努力。

【後記】

其實,

  一、我認為蘇紹連先生有關「無意象詩」的表現研究,不過是作為一顆珠母。但這種表現方式,可能通則化成超現實主義的練習方法,進而到象徵主義表現。這才可能是企圖。

  二、其次,蘇紹連先生擔起您世代的文學理論發展使命,並在分裂紛呈期的後現代主義安胎成形前,上承到「風車詩社」。填實台灣文學的一部份軌跡。

  所以,感謝蘇紹連先生的文字。讓我有更多想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川的沙龍
2會員
21內容數
  創作是一種自我探勘的過程。我的視野有多寬廣,創作對象就有多寬廣;我的胃納有多深,創作內涵就有多深。在看見邊境之前,我是而且將是何其渺小。而我唯一可以做的,是一步一步虔敬的走向自我的邊境。
阿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1/03
一、「皆水聲。皆水聲。」   試讀詩人前一本詩集,我說「動靜皆水聲。縱浪去吧」。也說「《縱浪去吧》插圖畫一葉走在固執交橫的線條與線條間的小艇,也走在線條的倒影間」。再讀詩人的《山中曆日》,反像是沿著詩人的筆觸,以由內而外的翻湧抹除並簡化這些交橫的固執線條。「我,或獨自偕同我們」〈祇一番風信〉
2020/01/03
一、「皆水聲。皆水聲。」   試讀詩人前一本詩集,我說「動靜皆水聲。縱浪去吧」。也說「《縱浪去吧》插圖畫一葉走在固執交橫的線條與線條間的小艇,也走在線條的倒影間」。再讀詩人的《山中曆日》,反像是沿著詩人的筆觸,以由內而外的翻湧抹除並簡化這些交橫的固執線條。「我,或獨自偕同我們」〈祇一番風信〉
2019/11/08
一、關於二手書店買到簽名書─致《黑鍵拍岸》    只有封面頁後簽名還與書不離不棄    在上架前的流落流落後的架上。我    裁剪一半言語,私訊驗明正身    掩起一半留與好奇的語態    而,我    攜走赴義的遺憾    轉身葬送那些偽愛書的話語
2019/11/08
一、關於二手書店買到簽名書─致《黑鍵拍岸》    只有封面頁後簽名還與書不離不棄    在上架前的流落流落後的架上。我    裁剪一半言語,私訊驗明正身    掩起一半留與好奇的語態    而,我    攜走赴義的遺憾    轉身葬送那些偽愛書的話語
2019/10/25
-1、當詩人的詩集,以《珍珠般的日子》、《文字的國境》、《縱浪去吧》的標題成輯,是什麼樣的意趣? 0、起點   結識詩人文字是在2015年9月份喜菡文學網的【秋日演詩】活動當天讀了〈遺訓〉、〈三月三日〉兩首作品。然後在2016年6月份野薑花詩社【六月戳詩】活動後的餐敘有緣與詩人請益詩觀。
2019/10/25
-1、當詩人的詩集,以《珍珠般的日子》、《文字的國境》、《縱浪去吧》的標題成輯,是什麼樣的意趣? 0、起點   結識詩人文字是在2015年9月份喜菡文學網的【秋日演詩】活動當天讀了〈遺訓〉、〈三月三日〉兩首作品。然後在2016年6月份野薑花詩社【六月戳詩】活動後的餐敘有緣與詩人請益詩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意識所主宰的理解,所關切的懂得,在詩的範疇裡往往容易受挫。然而,潛在裡渴望理解、渴望詮釋的心裡,卻又不願意放棄關於詩的意涵。於是,在依稀可辨的情境裡,人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回歸到潛意識的範疇去尋覓線索。
Thumbnail
意識所主宰的理解,所關切的懂得,在詩的範疇裡往往容易受挫。然而,潛在裡渴望理解、渴望詮釋的心裡,卻又不願意放棄關於詩的意涵。於是,在依稀可辨的情境裡,人們總會在不知不覺中,回歸到潛意識的範疇去尋覓線索。
Thumbnail
文學創作被分為實驗、寫實、抒情、與象徵四種象限,各具獨特的創作特質。讓我們從文學類型,一窺可能的寫作樣貌與他們的創作重點!
Thumbnail
文學創作被分為實驗、寫實、抒情、與象徵四種象限,各具獨特的創作特質。讓我們從文學類型,一窺可能的寫作樣貌與他們的創作重點!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近期最值得注意的詩集,非謝旭昇(1987-)的《詩人手記》莫屬──雖然稱其為「詩集」似乎有些突兀,畢竟在國藝會的創作補助中,《詩人手記》的名稱是「小說創作計畫」,作品也是「非分行」的敘事為主。若按作者的說法來理解,《詩人手記》「既是真實,亦是虛擬」、「既是小說,亦是詩歌」、「既是社會之所需,亦是社會
Thumbnail
詩人李進文的詩作〈現象與觀念〉在 2022 年 10 月 12 日連同同名畫作,發表於詩人李進文的個人臉書(公開貼文),亦收錄於《野薑花詩集.季刊》第 44 期,以及他 2023 年甫出版的新詩畫集《奔蜂志》(時報出版)。
Thumbnail
詩人李進文的詩作〈現象與觀念〉在 2022 年 10 月 12 日連同同名畫作,發表於詩人李進文的個人臉書(公開貼文),亦收錄於《野薑花詩集.季刊》第 44 期,以及他 2023 年甫出版的新詩畫集《奔蜂志》(時報出版)。
Thumbnail
「對你而言,『詩』是什麼?」台師大噴泉詩社本學期(2022上)的系列社課,由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首獎的陳其豐打頭陣,以「創作起步走」為題,帶領社員們進入到詩的世界。雖然可能曾經修習相關的課程,或者聽過其他詩人分享,但陳其豐建議在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之前,應該要先釐清自己「為何會被詩吸引」,畢竟「會想參
Thumbnail
「對你而言,『詩』是什麼?」台師大噴泉詩社本學期(2022上)的系列社課,由曾獲台積電青年文學獎首獎的陳其豐打頭陣,以「創作起步走」為題,帶領社員們進入到詩的世界。雖然可能曾經修習相關的課程,或者聽過其他詩人分享,但陳其豐建議在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之前,應該要先釐清自己「為何會被詩吸引」,畢竟「會想參
Thumbnail
蘇家立與蘇紹連兩位詩人,同在2021年推出了關注主題為「詩壇」的詩集,可惜出版至今,尚未有論者將兩者並置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兩人並非以「論述」傳達自己對詩壇的觀察,而都選擇了「詩」來表現。身處詩壇並參與其中運作中的兩人,在書寫上如何斟酌拿捏尺度?兩人的書寫有什麼差異可以進行比較與對話?
Thumbnail
蘇家立與蘇紹連兩位詩人,同在2021年推出了關注主題為「詩壇」的詩集,可惜出版至今,尚未有論者將兩者並置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兩人並非以「論述」傳達自己對詩壇的觀察,而都選擇了「詩」來表現。身處詩壇並參與其中運作中的兩人,在書寫上如何斟酌拿捏尺度?兩人的書寫有什麼差異可以進行比較與對話?
Thumbnail
縱觀中國詩歌文學,先秦有詩經和楚辭,隋唐有近體詩,宋有宋詞,元有元曲。詩歌文學所描述的既是個人情感,也是將當代社會的人生百態、林林總總,忠實呈現於讀者和後人的眼前。若果說唐詩將「詩」的文學推至頂鋒的話,也不以為過。然而,詩至宋代漸漸式微,取而代之,便是「以曲而填詞」的文學體裁出現,故此宋詩……………
Thumbnail
縱觀中國詩歌文學,先秦有詩經和楚辭,隋唐有近體詩,宋有宋詞,元有元曲。詩歌文學所描述的既是個人情感,也是將當代社會的人生百態、林林總總,忠實呈現於讀者和後人的眼前。若果說唐詩將「詩」的文學推至頂鋒的話,也不以為過。然而,詩至宋代漸漸式微,取而代之,便是「以曲而填詞」的文學體裁出現,故此宋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