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7/1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連儂牆在黑暗中再度盛開 致敬那牆上永不倒下的香港精神

連儂牆在如今混亂黑暗的香港中遍地開花。不管遭受当局多少破壞與抹黑,連儂牆不但沒有被消滅;風雨飄搖過後更加屹立不倒;近幾天連儂牆不僅在黑暗中再度盛開,更加在香港各區各地遍地開花;這背後反映出現時香港出現了問題?
相信讀者朋友最近都有了解到,香港各區均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連儂牆。其中在昨晚大埔車站外的連儂牆,更加引來了警察的執法行動。近百名機動部隊手持盾牌,看似全副武裝低進入了大埔火車站的連儂牆隧道,本以為這些武裝部隊在搜索什麼恐怖違法活動;是有暴徒出沒?還是有騷亂發生?結果只是幾百名全副武裝的警員在雜亂的連儂牆中撕走了幾張印有關近期在網路迅速走紅那位「隻偢」警員的相關資料罷了。
事件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更加有網民揶揄這些警員為了幾張紙卻如此大陣象出動武裝部隊;更加有市民質疑其代表政府背後有何真實目的與其做法有何必要性。
不管其背後存在著什麼陰謀論,其實事實並不讓筆者感到意外。這正正是反應出香港現時的政治問題,一場讓當權者神經高度緊張並恐懼的風暴或要來臨。只是要令筆者感到意外的是,連儂場近日在香港能夠在各區各地遍地開花,是真的讓我大感意外。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及關於「連儂牆」的來源。其實連儂牆最早來源於外國,話說 1980年12月8日,披頭士樂隊靈魂人物約翰·連儂在紐約寓所門前遇刺。一名捷克藝術家聞訊後在這堵墻上繪制了列儂畫像,並抄錄了他的歌詞。擁躉們紛紛效仿,思念彌漫了整個墻面。彼時沈悶的捷克當局卻讀出不尋常的意味,絕不允許讓這些“肆意”的表達成為主流。於是,在這片不起眼的城市角落上演了壹場超現實主義的對峙:整面墻上的圖文被無數次用刺眼的白色塗料重新粉刷,變得空空蕩蕩,但一夜間,各種圖文又覆蓋了墻面。從那時起連儂牆成為捷克群眾發泄對於胡薩克共產主義政體憤怒的源頭。從此之後,連儂牆墻已經成為表達青年理想——比如愛與和平——的一個象征性符號。
要知道經歷過五年前雨傘運動的那一代人,便熟悉香港的「連儂牆」當年背後隱含了多少艱辛與血淚史。是的,雖然筆者也年紀只有三十歲,但是在香港公民抗命運動的發展史來看,如今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勝舊人。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長江後浪推前浪,筆者也只能苦笑稱自己為一名廢老了。
雨傘運動時期「連儂牆」是當時金鐘「佔領區」的主要地標,也是一個要求特首選舉民主化的集體重大雨傘運動藝術作品。當時以一面以MEMO便利貼(超過一萬張)覆蓋的牆,在2014年10月2日開始出現上面寫滿示威者對民主普選的訊息,類型包括語錄、歌詞、字句和圖形等。當12月10日佔領行動完結後,大部分的藝術品被清拆以作歷史記錄,而很多示威者一直試圖重現包括連儂牆在內的一部份藝術品,這在後來引發14歲女孩因在牆上用粉筆繪製花朵而被逮捕的事件。
經歷過四年前當權者的強烈打壓,在那四年間香港市民對於出來表達自己的聲音和訴求變得越發稀少。這與近年來林鄭月娥主導下的香港政府對反對聲音採用極為強硬的手段有關。四年間實現高壓的統治令到香港的政治氣壓變化極大。這種當權者企圖運用獨裁政府打壓反對者的手段,駛到香港市民一度心灰意冷。
誰又想到四年之後又是官逼民反,在經歷了反對逃犯條例的各個運動之後,令到連儂牆的重新出現,香港人又再一次站出來反抗極權;反對的聲音不斷創歷史的新高,這一切要歸功於林鄭月娥本人的功力。
起初連儂牆只出現在「612事件」後的政府總部外,後來616香港200萬人上街反送中,反對的聲浪越來越大,導致後來的中信橋和夏慤花園平台通道也成為連儂牆。主要表達對示威者支持和反對《逃犯條例》的心聲。後來再因為有梁凌傑和盧嘵欣等3位烈士為反送中運動而犧牲,香港市民自發設臨時靈堂悼念3名反修例而自殺的示威者,期間亦有人發起悼念活動並再一次築起連儂牆。但在6月30日舉行撐警集會期間,有集會人士破壞和撕走政府總部旁的連儂牆,以及逝去的反修例人士梁凌傑和盧曉欣的憑弔區。到晚上市民重新佈置現場。7月2日,政府派出工人清理,有年輕人響應號召收拾,作為歷史記錄。後來發展至今,各區市民開始在多區發起重建「連儂牆」行動,令各區市民可以留言為香港打氣。連儂牆遍地開花;再度在黑暗中盛開。
連儂牆遍地開花開花的背後,背後隱喻了香港人的精神,體現了的香港核心價值;同時反應出香港市民對與非暴力抗爭一次教科書般的詮釋。在面對極權,香港人和理非甚至激進的方式都通通是試過了,在後反送中時期,堤防對手使用卑鄙手段逆轉民意,同時處於對被捕年青人和示威者的理解和同情,絕大多數香港人選擇了使用「連儂牆」這種不合作運動來表達自己的心聲;在香港人面對極權和暴政,他們深知一個人的聲音並不能夠讓世人所知,有種東西叫左「無聲勝有聲」,於是他們拿著筆與紙將自己的說話紀錄下來並張貼在牆上;將香港人多年來面對極權的憤怒、壓抑、悲傷甚至是絕望也一一呈現出來。同時後也有理解、鼓勵、勉勵、同情和相互扶持的聲音書寫在牆上,這種種悲喜交集的一切聚集起一齊,便形成了屬於香港人的「連儂牆」。
連儂牆的再度盛開,體現出香港人對一起出來用公民抗命方式反對極權的戰友一種互相認同的方式;他們深知運動一旦過後,關於那些黑夜的記憶往往慣性地模糊,只留下依稀的影影綽綽,就算偶爾念及,最終往往也無跡可尋。偏偏有些不甘心的人留下墨痕,就算註定將被歷史抹去,也依然頑強提醒世人曾經的可貴。
留下來的並不只是歷史,不管當權者使用哪一種手段企圖抹去連儂牆上各種痕跡,也改變不了這堵牆真實的使命;這堵牆的使命永不終結,連儂牆永遠在變,牆上凝聚著抗爭者與香港人的思想和獅子山下的精神,也無聲地向當權者傳遞著一條信息:無論政治氣氛和社會風氣怎樣,理想主義和抗爭者永遠會獲得一個角落,與現狀鬥爭到底。今夜在代表民主的連儂牆再度盛開之際,致敬那香港街頭上永不倒下的連儂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