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終於講到英國都鐸王朝(House of Tudor)最後一位君主了,她也可算是英國史上最重要的君主-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The Virgin Queen - Elizabeth I)。在歐洲,生不出後代的女基本上都會被唾棄,但伊莉莎白一世卻受到英國人的愛戴,還給她起了個毫無貶意的外號「童貞女王」,便可知道這位伊莉莎白一世何其重要。
近代英國能夠崛起成為日不落帝國,除了因為英國政制在近代史上領先歐洲諸國以致最早完成工業革命外,還有便是英國擁有一支強大的海上艦隊。英國的艦隊在十六世紀時還不成氣候,但其雛形早在都鐸王朝首兩任君主亨利七世(King Henry VII)和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時便已產生。到了伊莉莎白一世時代,英國艦隊便正式登上世界舞台,還演上了精彩的戲。不過,在我們談談伊莉莎白一世的治世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她在成為女王前過的是怎樣的日子。
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這個伊莉莎白一世的母親是個很丟臉的人-她是安妮.博林(Anne Boleyn)。前文提到,她勾搭亨利八世,成功促使亨利八世與元配王后阿拉貢的凱薩琳(Catherine of Aragon)離婚,繼而登上王后之位。不過,她並沒什麼當王后的政治智慧,最終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悲慘結局。安妮的結局,對她的女兒伊莉莎白來說,卻是童年噩夢的開始。在安妮還是春風得意成為王后後,就狠狠的把凱薩琳的女兒瑪麗(Mary)貶成伊莉莎白的侍婢。瑪麗原本是伊莉莎白的王姊,現在竟落得當自己妹妹的侍婢,心中那種悔恨在當時便逐漸形成。不過,伊莉莎白的好日子也不長。母親被處決後,她與瑪麗一樣,一同被貶為弟弟愛德華(Edward)的侍婢,與當時父王亨利八世關係極度惡劣,得不到適當的童年教育和照顧,也沒有家庭的愛。
亨利八世死後,愛德華六世(King Edward VI)繼位。這位年輕但又身體病弱的君主甫一上場,目標便是扳倒姊姊瑪麗。就如前文所說,結果當然不成功,自己當了幾年國王後便速速病死,膝下無子是當然。瑪麗一世(Queen Mary I)隨後上場後,心理變態,復仇之心暴現,仇恨投射在伊莉莎白身上,誓要把她搞死。好在伊莉莎白早已明白自己的存在必會成為瑪麗一世的眼中釘,所以她經常保持低調,終於躲過瑪麗姊姊為她精心炮製的政治迫害。
現代的英國國教是在伊莉莎白一世時代確立的。伊莉莎白一世揉合了新教的核心理念和天主教的部份儀式,形成了英國獨有的基督教會。這種將兩者拼合以化解雙方矛盾的做法,不就是昔日亨利七世建立都鐸王朝的基礎嗎?統合世仇約克家族(House of York)和蘭開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ester),成為新生的都鐸家族。
伊莉莎白一世聰明地化解了都鐸王朝歷年的宗教矛盾,英國的宗教問題在她的時代基本上消停了,英國民眾也暫時無須再擔心和煩惱如何相信上帝才是正確做法。當然,這只是「暫時」情況,因為英國的宗教問題在伊莉莎白一世死後又再死灰復燃,而且燒得更厲害。不過這是後繼的斯圖亞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的事,與都鐸王朝無關,所以我也就不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