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領前期──通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t◆是橋梁也是剝削──通事
  此圖源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番社采風圖》,也就是清初官府繪製的原住民風俗圖,雖然圖像大多是紀錄當時的平埔族人,但有少許篇幅是與當時的漢人有關,比如其中的一篇──「渡溪」,就是描寫「通事」與「土目」乘竹筏渡溪,平埔族人浮水推筏的情景。
番社采風圖〈渡溪〉
  「通事」是一個清朝的職位,通常是漢人所任,職位並不高,但卻是作為官府與平埔族部落的溝通渠道,負責傳達政令。
  由於通事太過熟悉部落的情況,因此常會借用權利從中謀財使壞,像是寫《北投琉穴記》的郁永河,就曾經描述許多通事仗著平埔族不了解漢語,所以在法堂上信口胡說指控,顛倒是非,欺壓平埔族人以謀取自己的利益。
  除此之外,在原圖中通事旁邊坐的是「土目」,土目是平埔族人,通常由部落推選再經官方任命;也有直接由官方從社內選任。最初土目地位並沒有特別尊崇之處,但隨著漢人制度投射,通事制度也逐漸成為世襲,也造成了平埔族群中的貴族階層。
  原圖中這兩位「通事」與「土目」都穿著褲和靴,顯示這些既得利益者是漢化的先鋒。在這裡我們選擇了「通事」的服裝來重新繪製還原。
◆通事服裝
  「通事」在清代是很低階的官職,甚至未被放入九品之中,因此在圖中沒有大部分官職應有的裝飾,也沒有常朝視事的「補褂」(就是清宮劇中,官員穿的一塊繡著禽類獸類圖騰的衣服)。
  紅色的涼帽是清朝在夏天的官帽,由於「通事」是屬於未入九品的官職,因此沒有帽子上面的頂珠。
清代涼帽(應該要無頂珠)
  「椎髻」是在清初時期人民常有的髮型之一,一樣是將「剃髮留辮」的前額頭髮剃掉,後面的頭髮則在腦後紮成髻。
#短褂
外面深藍色的就是對襟短掛
  「褂」是在清代時出現的一種新型服裝,通常被做成圓領對襟(圖中將衣領解開,因此看起來像尖領),若衣長在腰際間被稱為「短褂」。除了長褂短褂的分別,褂也有分長袖與短袖,長袖多為窄袖,短袖多為寬袖通常只到肘間,也是圖中所穿。
  短褂多利於行動,因便於騎馬又稱為「馬褂」。圖中土官的腰間還繫了一條布帶,在腰間繫布帶在中國容像中較為少見,也許是土官需在野外地區移動方便所致。
長袍,袖口即為馬蹄袖
  長袍是進入清代以後興起一種服裝樣式,在下擺部分有分為四開衩(前後左右)或二開衩(左右)或無開衩等,一般多為左右兩邊開衩的長袍,皇親國戚等才能穿著四開衩服裝。(這邊我們雙腿間的開岔畫錯了,應該是沒開岔才對)
  另外,手部的袖口也是值得注意的地方,他的袖口並非直接如現代衣服一樣平直,而是在本來比較狹窄的袖口的前邊,再接一個半圓形的「袖頭」,因為形狀如馬蹄相似,又被稱為「馬蹄袖」。通常附帶「馬蹄袖」的是比較正式的禮服,多為官吏所穿,平民較少準備。
  因為長袍左右二側常有開衩的設計,所以要搭配穿在內裡的開襠褲,才不會因此走光,中國通常在內裡穿著「腿褲」,然而腿褲到了台灣,反而變成女性穿著裙子時的安全褲,而男性則多為搭配「開襠褲」,就是胯部會露一條縫通風(?)的那種褲子。(沒有圖片比較難形容......小編猜測可能因為台灣比較熱吧)
  而「方頭靴」的靴類在當時也是一個權力的象徵,因為平民與平埔族群幾乎不會穿著靴類,所有采風圖是唯一一張穿著靴子的人像。
◆清朝的部落印象
  《番社采風圖》原本的命名為《臺番圖說》,是乾隆年間來台的御史繪製的,這圖卷雖是以台灣為題,但卻兜兜轉轉了很多地方才到台灣,一開始甚至是由清末來到中國的義大利人羅斯擁有,民國二十四年時才贈給當時的政府收藏,而後才因國民政府來台,來到這塊土地上。
  這卷圖共十七幅,即便並非兩百多年前的足本,仍有許多當時的生活環境與習俗紀錄,是個頗有史料價值的圖卷資料。雖然我們選錄的是裡面壓迫者漢人的形象,但這卷圖像裡主要紀錄的仍是平埔族的資料,若是對平埔族群的文化與當年形象有興趣的人,不妨去找來看看。
委託繪師:伊藤笑
參考資料:中研院〈番社采風圖〉、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裝》、〈台灣記略〉(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王金華〈中國傳統服飾:清代服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4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離綰與齊雨一同杵在合虛宮主殿外頭迴廊下,姑娘不住伸長脖子遙望裡邊。   「您再說一遍,這兩尊什麼來歷?」離綰被學堂裡的光景弄得一臉迷糊。   「靖瑤郡主將來的駙馬人選、以及他的保鏢。」齊雨一面說,一面將長髮束高,順便使喚離綰替他整理腰帶。   離綰在齊雨身後翻個白眼。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這曲《鄭風.清人》是藉由描述清邑士兵看似在為戰爭厲兵秣馬,蓄勢待發,實際上卻只是信步閒遊,耍槍弄棍,毫無紀律可言的情景諷刺當時執政者鄭文公的昏庸顢頇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夢見我像是在清末民初的時代。我的主人是大阿哥,我是他身邊的人。王府靠近山邊。府裡有兩位僕人和一位管家,他們很喜歡畫貓。 有兩位女子來到,她們準備去山上,今晚來到府裡待一晚。其中一位是管家的妹妹,好像她和管家也算是皇親世家的親戚,我知道大阿哥喜歡她。 我在後房那裡聽到其他僕人們閒聊。提到大阿哥至今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次執業後,余昭誠老師要湯成紀把頭髮稍微整理成大人年紀稍長模樣,自己弄巧成拙,搞了一個平頭,兇狠模樣,戴上墨鏡看不見眼睛就更嚴厲了,一襲西裝一百八身高根本就像謎片中的調教師。這成了湯成紀現在的造型,他便留著平頭,還好他的頭型好看,有時候他的左邊有著髮型師的刻線,更是好看。何恆豪常糗著湯成紀,幹嘛學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離綰與齊雨一同杵在合虛宮主殿外頭迴廊下,姑娘不住伸長脖子遙望裡邊。   「您再說一遍,這兩尊什麼來歷?」離綰被學堂裡的光景弄得一臉迷糊。   「靖瑤郡主將來的駙馬人選、以及他的保鏢。」齊雨一面說,一面將長髮束高,順便使喚離綰替他整理腰帶。   離綰在齊雨身後翻個白眼。
Thumbnail
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將平埔族分成10族。平埔族就是住在平地的原住民,俗稱熟番。 這10族中,有5族住在中部地區,和台中的開發有密切關係。要研究台中的開發,不得不研究平埔族。 這5個平埔族是: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 下面先介紹道卡斯族。
Thumbnail
荷蘭人、鄭成功到台灣時,台灣高山上有原住民,平地上也有原住民,這些住在平地的原住民就是平埔族。 平埔族一般分成10個族,其中5個平埔族住在中部地區,就是道卡斯族(斗葛族)、拍瀑拉族、巴宰族、巴布薩族、洪雅族(羅亞族、阿立昆族)。 其他5個族中,最有名的就是住在台南一帶的西拉雅族。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這曲《鄭風.清人》是藉由描述清邑士兵看似在為戰爭厲兵秣馬,蓄勢待發,實際上卻只是信步閒遊,耍槍弄棍,毫無紀律可言的情景諷刺當時執政者鄭文公的昏庸顢頇
Thumbnail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
Thumbnail
夢見我像是在清末民初的時代。我的主人是大阿哥,我是他身邊的人。王府靠近山邊。府裡有兩位僕人和一位管家,他們很喜歡畫貓。 有兩位女子來到,她們準備去山上,今晚來到府裡待一晚。其中一位是管家的妹妹,好像她和管家也算是皇親世家的親戚,我知道大阿哥喜歡她。 我在後房那裡聽到其他僕人們閒聊。提到大阿哥至今
Thumbnail
【他們到底去了哪裡呢?】 當想到「平埔族」時你會想到什麼?你會想到他們的服裝,他們的臉,他們的歌嗎?你模糊地想到「他們被漢化了,他們消失了。」關於平埔族的歷史,可能會想到歷史課本上有一張小小的圖片,那是西拉雅族用「新港文」書寫的地契,地契上的地名早就變成古地名。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第一次執業後,余昭誠老師要湯成紀把頭髮稍微整理成大人年紀稍長模樣,自己弄巧成拙,搞了一個平頭,兇狠模樣,戴上墨鏡看不見眼睛就更嚴厲了,一襲西裝一百八身高根本就像謎片中的調教師。這成了湯成紀現在的造型,他便留著平頭,還好他的頭型好看,有時候他的左邊有著髮型師的刻線,更是好看。何恆豪常糗著湯成紀,幹嘛學
二、吉凶轉念之間——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元朝至正年間山東人元自實,生來質樸魯鈍,不通文墨,但家境很富足,以祖產田地莊院之利得為生。同鄉有一個人繆材,得授福建一個官職,因缺少路費,便向元自實借了三百兩銀子(當時小康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約5兩銀子)。元自實因為同鄉交情很深,如數借給了他,也不曾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