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

含有「教化」共 3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二一、 1. 原文 任人有問屋廬子曰:「禮與食孰重?」曰:「禮重。」 「色與禮孰重?」曰:「禮重。」 曰:「以禮食,則飢而死;不以禮食,則得食,必以禮乎?親迎,則不得妻;不親迎,則得妻,必親迎乎!」 屋廬子不能對,明日之鄒以告孟子。孟子曰:「於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齊其末,方寸之木可使
《妙法蓮華經·從地湧出品》描述無量菩薩從地湧現,象徵佛法無盡生命力與眾生本具佛性。此品核心內容影響佛教修行觀念與信仰結構,強調佛性本具、修行紮根現實世界、久遠佛概念及《法華經》傳承。地湧菩薩的出現也奠定了「自力弘法」的概念,啟發了許多佛教宗派。
Thumbnail
本文從犯罪成因與人心切入,強調懲罰與教化並行,關注受害者心理修復。透過恢復性司法與社會支持,可兼顧威懾與矯正。惟在制度面改善結構問題,並培養同理心,方能讓犯罪者重回正途、受害者重拾尊嚴,實現完整正義。
Thumbnail
近期中國河北邯鄲13歲少年殺人案及多起未成年暴力犯罪案件引發廣泛討論,凸顯未成年犯罪處置與刑責年齡問題。社會輿論多聚焦於「嚴懲才能體諒被害者」,但未成年犯罪往往與原生家庭和結構性問題密切相關。中國下修刑責年齡的政策是否能有效遏制犯罪引發爭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慧行。今天我們來探索一部大家時常忽視,但卻有簡明扼要的經書——《佛說八大人覺經》。今天慧行將以白話文的方式呈現給大家,讓大家一起來領受佛法的精隨。由於人身難得,苦空無常,我們必須把握時間,加快腳步的勤奮修行,以及理解佛陀的言教。 首先說明: 第一覺悟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
Thumbnail
監所會客菜有哪些禁忌嗎?液態食物不行、湯水不行、重量有限制,甚至辣的也不收!從柯文哲羈押期間「拒收會客菜」引發討論,讓我們一窺臺灣監所寄物規定及管理文化。 臺灣監所的環境狹小、生活條件惡劣,加上低廉的勞作金與軍事化管理,到底監所是為了懲罰還是教化? 隨著民主化,受刑人人權逐漸受到重視,但還是
Thumbnail
隨著社會重大犯罪案件的報導頻繁,對於犯罪者的處遇與受害者的心理關懷引發了廣泛思考。本文探討了罪刑主義向教化取向的轉變,以及心理健康資源在預防性介入中的重要性,強調社會需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統來降低犯罪發生。未來的政策應聚焦於犯罪者的早期預防與受害者的心理照護,以促進更安全的人道社會。
Thumbnail
功德迴向與自他因果(象山慶’24.11.21)  有人說「迴向、讓與、轉施、分享」,詞異而義同[1]。佛教的迴向有二:     自利:迴向於自修成就的二乘涅槃與大乘菩提,如「迴因向果、回事向理、迴生死向涅槃」;這是自業自受,合乎「因果三柱」的通則,較無爭議。     利他:迴向於救濟眾生或淨佛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