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職業小說家》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文發表於2016年3月19日。
我想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特別是故事。
小時候看童話故事,大一點讀各種小說,即便到了現在,依然是閱讀著各種故事,不一定是小說的型態,卻是說故事的。
大部分的故事,都能夠進到作者構築的世界裡,比如說《老人與海》 讀來就是帶著海水氣味與魚腥味,《京華煙雲》裡總是聽見轆轆的馬車聲。然而,並不是每本「故事」都能順利受到邀請,有時候也會遇到完全不得其門而入的故事。嘗試了幾次,也只能放棄。而村上春樹的作品,恰好就是我無法進入的故事。
台灣的日本翻譯水準一直都很優秀,我也很早就接觸日本小說,《雪國》、《冰點》、《三毛貓福爾摩斯》、《銀河英雄傳說》等,所以我想,這或許不是任何人的問題,就只是剛好我無緣而已。於是,只能在朋友提到或推薦村上的時候,露出一個尷尬的笑容。
抱著進不去也無所謂的心情,借讀了村上的隨筆作品集《身為職業小說家》。沒想到這位講故事對我來說很難理解的小說家,隨筆作品居然是那麼有趣。彷彿他本人與你一起坐在咖啡館裡閒聊,而你不由得想:「真不愧是小說家啊!是這樣地妙語如珠。」
這位「咖啡廳裡的村上先生」總共有12+1個故事要告訴你。
第一個故事有些無趣,大抵是說他對小說家這個職業的一些觀察與看法,大概是因為初見面有些陌生,彼此都有些靦腆客套。雖然中間很想說出「我覺得應該不是那樣的意思」,不過因為不好意思,放在心裡(或事後放上網誌)就好。
第二個故事開始有趣多了,從他踏入小說界的人生故事開始說起。老實說這段我覺得好像在看什麼心靈成長書籍的舉例,他靈光乍現,他有預感他有直覺等等充滿大宇宙意志的人生歷程,使他成為了小說家。這段我最有印象的只有他寫作用的第一支鋼筆是兩千日幣的寫樂鋼筆,而他後來的愛用筆是萬寶龍粗尖筆(兩者寫感的差距極為巨大啊!)。此外,雖然他一直以來都是養樂多燕子隊的球迷,但當他開始寫小說的時候,這支球隊的表現並不理想,是支「弱小,萬年B級,球團窮,也沒有亮眼的明星選手。當然也沒什麼人氣」的球隊(引號內為村上先生原話)。如今,養樂多燕子隊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也已非吳下阿蒙,我倒是很想問問村上先生對於球隊吉祥物行使自由選擇權的看法。(欸?)
接下來的幾個故事,總結起來可以換個更流行的書名,像是《村上春樹教你如何成為小說家》之類的。最近這類的書籍也滿多,幸好(可惜?)村上先生不是這樣的人,再者是他認為這都是自己的經驗談,但不代表別人能夠根據他的經驗來取得成功。這點我倒是覺得頗為中肯,光是那個充滿大宇宙意志的開頭就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了。然後,我想文學獎就和電影獎或音樂獎一樣。對讀者而言,喜歡的作品,是因為我喜歡,而不是因為它得獎,如果非要得獎才去讀去看,往往會因為不合期待而失望,這也是為什麼得獎的電影常常有人氣沒買氣,因為這是個充滿主觀的價值判斷,好壞如同人飲水,冷暖自知。不過這樣想來,或許我對於某些所謂的視覺藝術作品應該更尊重一些,畢竟我不喜歡並不代表它不好。
村上先生談原創性的部分很有啟發性,確實有些後世視為經典的作品在當時被視為是離經叛道、難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我想,這個現象大概也印證了所謂「天之木鐸」的說法。有些曠世鉅作,是上天透過這個人傳達給這個世界,來啟發人類。雖然這樣說感覺有點迷信意味,但我找不出更合理的解釋了。不過根據村上先生對「原創性」的定義,某種程度解開了我心裡一個古老而彆扭的結,那時候那件事我理智上理解,情感上卻無法接受,然而,這樣一說,倒覺得豁然開朗。那件事知之為知之,很可怕,不要問。
然後根據我所讀到的,或是人家經驗分享的,寫作的確有些共通點,然而,成為職業小說家(村上先生借用一下嘿)的癥結卻是在非共通點上,這點真的非常非常地微妙。換言之,大作家寫的經驗談,就是他的人生故事,但不代表是個可以複製的成功經驗唷!
總之,這是個非常愉快的下午。村上先生跟我原本以為的不一樣呢!特別是發現村上先生也有養貓的時候,覺得非常親切。
avatar-img
15會員
189內容數
這裡有貓,這裡有書,這裡有景,這裡有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emory Palace 的其他內容
書名:鴿子(Die Taube) 作者: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
書名:罪惡繼承人(The Inheritance) 作者:Simon Tolkien
書名: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After the Prophet: The Epic Story of the Shia-Sunni Split in Islam) 作者:萊思麗·海澤爾頓(Lesley Hazleton)
書名: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艾比蓋爾·塔克(Abigail Tucker)
書名:鴿子(Die Taube) 作者:徐四金(Patrick Süskind)
書名:罪惡繼承人(The Inheritance) 作者:Simon Tolkien
書名:先知之後:伊斯蘭千年大分裂的起源(After the Prophet: The Epic Story of the Shia-Sunni Split in Islam) 作者:萊思麗·海澤爾頓(Lesley Hazleton)
書名:我們為何成為貓奴?這群食肉動物不僅佔領沙發,更要接管世界(The Lion in the Living Room: How House Cats Tamed Us and Took Over the World 作者:艾比蓋爾·塔克(Abigail Tucke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是村上春樹先生,我是偶然間發現這本書的。   會想拿起來看,是因為我很好奇,在台灣的職業作家與日本的職業作家,有什麼不一定的境遇或心情?社會上的待遇那些又有怎樣的差異?   沒想到不看還好,一看就覺得哀傷——在我們還在煩惱出路的時候,他已經因為太過受矚目而感到困擾了。   當然
Thumbnail
我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也沒有讀過他的作品(電影倒是有),深知他是日本文學極度知名的作家,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他的作品,即便公司有收藏一些書,也從沒拿起來讀。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村上春樹,這是一個所有文藝青年都會被吸引住的名字。日本作家,名字裡有村還有樹,試問哪個一天到晚頭腦中帶著幻想、思緒裡懷著惆悵的肖連郎有辦法抵抗。 俗話說得好:「 替身使者都會互相吸引 」在我19歲的那一年直接上網載了[海邊的卡夫卡 ]的盜版電子書,雖然這個行為和文藝青年的形象不太般配,不過「竊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一邊聽爵士樂一邊讀村上春樹的小說,很棒!是因為村上先生小說裡出現大量爵士樂的關係吧,這樣說起來他還是個雅痞呢。 所以看張愛玲小姐的小說該配三零年代的上海灘音樂囉?下回重讀小團圓可以試試看。關於村上先生於這屆諾貝爾文學獎再度敗北這事兒我看見許多人說,也許是他的小說缺少了國家、民族性,缺少了大江大
這本書其實看完好一陣子了,但因為正好跟論文期程重疊,就被我一直擺著,前幾天才又想起來。 是這樣的,學校書店每到學期末就會有回頭書展,很適合挖書,但念在職班其實也沒多少時間去學校閒晃,直到我開始寫論文,偶而會請假去學校圖書館閉關,才有時間在一般學生上課的時間進入校園,也才有時間去逛回頭書展,然後看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本書的作者是村上春樹先生,我是偶然間發現這本書的。   會想拿起來看,是因為我很好奇,在台灣的職業作家與日本的職業作家,有什麼不一定的境遇或心情?社會上的待遇那些又有怎樣的差異?   沒想到不看還好,一看就覺得哀傷——在我們還在煩惱出路的時候,他已經因為太過受矚目而感到困擾了。   當然
Thumbnail
我不是村上春樹的書迷,也沒有讀過他的作品(電影倒是有),深知他是日本文學極度知名的作家,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他的作品,即便公司有收藏一些書,也從沒拿起來讀。
Thumbnail
因為已經向圖書館續借了三次,最後通牒近在眼前,於是最近正在狂讀(讀的時候狂,沒讀的時候不狂)村上春樹的遊記小說,之所以解釋成「小說」,是因為在旅行中遇到如此多的問題與意外,實在讓我好奇主人翁接下來的故事發展。 僅僅是為了逃避日常瑣事的出走,有誰不曾這樣呢? 就算遠行不比生活雜事輕鬆,需要面對的甚
Thumbnail
村上春樹,這是一個所有文藝青年都會被吸引住的名字。日本作家,名字裡有村還有樹,試問哪個一天到晚頭腦中帶著幻想、思緒裡懷著惆悵的肖連郎有辦法抵抗。 俗話說得好:「 替身使者都會互相吸引 」在我19歲的那一年直接上網載了[海邊的卡夫卡 ]的盜版電子書,雖然這個行為和文藝青年的形象不太般配,不過「竊
Thumbnail
這是ㄧ本舉重若輕的書。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但很少提及自己的身世。而這本書(實際上僅算是ㄧ篇短文吧了)卻是關於父親,他想說的事。在他年近古稀時,方才提筆寫下。是他最直接面對自身將老與家族死亡的情感紀實之作。
Thumbnail
【被村上春樹拯救過的世界】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在開玩笑嗎,一個全台灣文藝青年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樹明珠體,就這麼明目張揚的寫著用著,我無所謂喔,無論怎樣都可以喔,我也不太明白,但只要故事有趣就可以了。 直到整本讀完之後,有一種很奇妙的違和感,一種漸漸被說服的理解是:被理解的建構是從何而來的,而那些建
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和時間為友〉這一章的最後,村上春樹提到了真實感。
Thumbnail
記憶像捉不住的落日,一跳一跳地作弄著生者,湮滅,又再現,湮滅,又再現。
Thumbnail
一邊聽爵士樂一邊讀村上春樹的小說,很棒!是因為村上先生小說裡出現大量爵士樂的關係吧,這樣說起來他還是個雅痞呢。 所以看張愛玲小姐的小說該配三零年代的上海灘音樂囉?下回重讀小團圓可以試試看。關於村上先生於這屆諾貝爾文學獎再度敗北這事兒我看見許多人說,也許是他的小說缺少了國家、民族性,缺少了大江大
這本書其實看完好一陣子了,但因為正好跟論文期程重疊,就被我一直擺著,前幾天才又想起來。 是這樣的,學校書店每到學期末就會有回頭書展,很適合挖書,但念在職班其實也沒多少時間去學校閒晃,直到我開始寫論文,偶而會請假去學校圖書館閉關,才有時間在一般學生上課的時間進入校園,也才有時間去逛回頭書展,然後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