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光LED的發明,被讚譽爲「愛迪生之後的第二次照明革命」。
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是電流流過發光的半導體元件,以前從來沒有人會認為LED可以做為照明上的用途,僅能做一些閃滅‧亮‧不亮的”指示”用途;比如說,電視或音響擴大機的指示燈。
不過,這個不可能卻被自喻穿著木屐登上聖母峰的藍光LED發明人化為可能。於是乎,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藍光LED的發明人與貢獻者!
1993年,中村修二製造出了”高亮度”的藍光LED。
2011/3/11,世紀大震振醒了人類恐懼的大夢,核能發電不再是綠色能源。電力的可貴深植人心。光是日本的照明就佔掉日本全體電力使用量的兩成。從用電的效率觀點來看,LED照明就擔負重要的大任來節能。
3/11大地震之震災,帶來的節電效應,是日光燈的替換潮;也振醒了昔日「光量過剩」的浪費,開始思考光的適時(Just in Time)運用。
當照明遇上IT技術的融合 ,光質的戰國時代 !
早期照明著重於光量,隨著與IT技術的融合,開始重視光的素質表現。不難判斷由於各種不同產業的湧入,啟動了照明產業的大變革。
燈光與燈具的設計,不單是技術也是跨及藝術的層面;尤其攸關光線的知識,也是很有學問的。
而”色彩”本身也是一門科學的知識。比如說,接近鹵素燈的LED。也就是說,即使是LED也可以呈現出鹵素燈的照射效果,在節能的同時也可以因產品的高演色性特質(CRI ≧ 95),可以讓被照射物呈現出完美的色彩。
這裡就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有名詞暨用語 - 演色性指數(color rendering index);一般簡稱為CRI,在其前面或是後面會加上數值;比如說80 CRI或是CRI 80。演色性指數,係用來描述光源呈現忠實物體顏色能力的一種計量值。當光源的演色性越高時,代表著其颜色表現就越接近理想的光源或是自然光。
藍光照明固然好用,價格在大量生產規模與競爭下也很大眾化;不過,卻也存在一道淡淡幽魂,那就是”傷眼”的問題。
大家都聽過所謂的「藍光危害(Blue Light Hazard)」問題。這點是真還是假呢?可以從實際頻譜的科學觀點來觀察。
液晶顯示器的背光源或是照明所使用到的白光LED元件,主要是由藍光LED晶片搭配了黃色螢光粉的組合來產生白光。這種類型的LED所產生的白光存在有”藍光峰值強度”較高的現象,也許容易引起睡眠障礙等方面的問題。不過,這還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醫學上議題,有待時間的進一步研究。不過,長期盯著銀幕看沒有讓眼睛休息,到老了就會知道當初為什麼不好好愛惜靈魂之窗。
而原來藍光LED發明人也跑去做” 紫光LED”。 紫光LED更為接近太陽光、發光效率的提高、也沒有藍光LED容易出現「光效下降(droop)」的問題。台灣也可以買到紫光LED燈,只是那種價格好像是給郭董那些有錢人用的。
照明的進化,已經邁入『光的素質』方向來前進。在前幾年時,OLED有機照明曾經是絕好的選擇,被譽為世上最美麗的美好光源,奈何走到今日似乎有機EL與照明產品實用化的距離越來越遙遠。因而,有識人士則是提出了未來『半導體雷射照明』的新論點。
總之,半導體照明地位重要。那爾後的未來呢?
半導體照明 Æ 自律照明 Æ 照明IT化 Æ IPv6雲端制御,進化之旅,照明邁入新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