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的電子情人夢(2) – 記憶卡的清宮殘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歷史的追憶。>>>
半導體儲存元件最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價格滑落速度完全可以掐住機械式產品的咽喉,以滅絕師太之姿讓軟碟、ZIP、MO等隨風而逝。
那史上最可畏的半導體元件究竟是何方神聖呢?閣下或許會說是微處理器,也可能會說DRAM記憶體。這種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這些是電子產品中的核心零組件。不過,要貫上『可畏』這兩個字,似乎又話不太對路,想一想從2000年初期到現在微處理器與DRAM的效能,有奔放到人心大悅嗎。
倒是隨身碟、固態碟或是記憶卡中所採用的”快閃記憶體”,以迅雷不及耳的姿態,超越摩爾曲線的身段,進擊令人震撼,足以讓硬碟廠商挫著等。比如說,英特爾已做到96層3D NAND技術。
注: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大陸稱為”閃存”。
回溯到1984年,東芝(Toshiba)開發了快閃記憶體,在1984的IEEE國際電子元件大會IEDM(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上發表了這項發明。三年之後,1987開發出NAND型記憶體,不過,東芝是於1989年的ISSCC半導體大會上發表NAND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有NOR型(用於儲存程式)以及NAND型(用於儲存資料),都是是舛岡富士雄博士在1984年於東芝公司工作時發明的。
也許有人會好奇,這個快閃(Flash)的名稱,究竟是怎麼跑出來的。根據東芝表示快閃記憶體的 『Flash』是舛岡博士的同事建議的。因為這種記憶體的抹除流程,讓他想起了相機的閃光燈。也就是說,與快與閃沒有關係。也許是史上最名不符實的元件名稱。
而英特爾不是省油的燈,頗有先見之明,看見了這項發明的巨大潛力,先行發功,1988年推出第一款NOR快閃晶片。
雖然,NAND的發明是在80年代,可是市場始終上不來;1992,IBM與東芝結盟開發”快閃記憶體卡”。
直到了90年代後半段,市場才開始擴大,關鍵之一是東芝確立了量產化技術,並在1996年提案小型記憶卡『Smart Media』的標準化。
因此,第一個內建NAND記憶體的該是Smart Media,在記憶卡上打了名聲與基礎;爾後的MS、MMC、SD、xD卡,皆是採用了NAND記憶體。
老夫今生第一台數位相機,就是採用Smart Media。
<<< 我的第一台數位相機。>>>
若說世上第一個記憶卡格式,該是約1990年代PCMCIA的PC Card吧。那時候,雖然PCMCIA是筆電的必要介面,但是PC記憶卡主要還是在工業上應用。
在IT的資訊史上,Smart Media與Compact flash都是非常成功的產品。在2001年的時候,數位相機的50%使用SM卡,專業用相機採用CF卡。到了約2005年,SD/MMC卡取代了SM的地位,成為記憶卡中的王者。
王者之劍的SD卡,係由Panasonic、SanDisk與東芝於1999年所制定的規格;並在美國CES 2000消費性產品大展中,宣告成立了SD Card Association組織,並公開了SD的標示 。
SD與索尼的MS經過華山論劍廝殺之後,SD勝出;xD卡也僅曇花一現。隨著攜帶式裝置的快速演進,SD卡也衍生出子弟兵,MiniSD、MicroSD相繼來到人間。
同時,SD也朝著容量與速度,自行進化。先是SDHC,後來追兵SDXC。
<<< 王者SD卡 >>>
<<< MS卡兵敗 >>>
<<< xD卡曇花一現 >>>
SD卡的重要性無庸置疑,跨及IoT、記憶儲存、無人機、汽車、手機、嵌入式應用領域。
“ microSD = 真實記憶體的擴充 “
“ 標準SD卡 → SDHC卡 → SDXC卡 “
『SDHC( Secure Digital High Capacity)』完成於2006,容量最高32GB。SDHC涵蓋在SD 2.0。
CES 2009,揭露了『SDXC(Secure Digital Extended Capacity)』規格,將容量一舉展延到2TB。無妨稱之為SD 3.0,而呼之欲出的4.0該是PCIe/ NVMe介面串列式傳送方式,速度更猛。
基本上,SD的檔案系統是FAT16,SDHC是FAT32,SDXC採用”exFAT”。
SD卡在速度上,有它的等級規劃,也就是幾倍速的意思;一般乃是用SD Card association所規範的『SD Class』編號來識別,可以從SD卡上的數字來確認。通常,這個數字的內涵,就是寫入速度的標示。好比說:
—. Class 2:2 MByte/s - 13x
—. Class 4:4 MByte/s - 26x
—. Class 6:6 MByte/s - 40x
—. Class 10:10MByte/s - 66x (Panasonic於2009宣告的)
注:一般倍速的算法,是以CD-ROM的150KB/s為一倍速為基準點。
SDA(SD Card Association)組織於規劃SDXC之際,為了提供更為快速的性能,策定了UHS-1(50MB/s~104MB/s)、UHS-2(目標300MB/s)、UHS-3(624MB/s);UHS就是「Ultra-High Speed」的意思。
注:SD”HC”表示了「High Capacity」;SD”XC”表示「eXtended Capacity」。
昔日未來,記憶卡五彩繽紛,可以說是固態記憶體的發揚光大。
NAND記憶體,就電氣屬性來說,並不是完美的元件,最為人詬病的是資料寫入速度很慢;存取速度跟不上DRAM記憶體。記憶體單元結構有寫入次數的壽命天限,也就是讀寫的耐操度以及記憶體中資料保存的年限;還有編程與抹除的特殊性等等。
儘管NAND不算好,「後NAND」時代的接棒轉替卻沒有一樣成功。畢竟價格才是王道,不是嗎?
SSD固態碟也幾乎是NAND記憶體的天下。
很多人以為1994年SanDisk推出CF卡的方寸,打不過SD卡,可能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其實不然,用『老兵不死』這句話來形容CF卡,再恰當不過了。若用「死不了(Die Hard)」來描述,更為貼切。
<<< CF卡 老兵不死 >>>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乃塘 (N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有隨身碟的請舉手?”,相信問這個問題與問”誰不知道USB的請舉手?一樣會被人恥笑為無聊的笨問題。畢竟,原本技術味道十足的工程名詞已經轉化為路人皆知的普通名詞,就像 SD卡、GPS、藍牙、AI、VR、5G等技術一樣,人人皆能上口,沒有人會去追索來源探個究竟;說不定還有人會恥笑說是吃飽太閒了吧。 
“沒有隨身碟的請舉手?”,相信問這個問題與問”誰不知道USB的請舉手?一樣會被人恥笑為無聊的笨問題。畢竟,原本技術味道十足的工程名詞已經轉化為路人皆知的普通名詞,就像 SD卡、GPS、藍牙、AI、VR、5G等技術一樣,人人皆能上口,沒有人會去追索來源探個究竟;說不定還有人會恥笑說是吃飽太閒了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運算速度發展的歷史,從真空管的誕生到積體電路的演進。在軍火工業的需求推動下,晶片技術取得了快速進展。文章也提及日本在1980年代對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及臺積電的成立過程,最後分析了中國晶片產業的崛起與挑戰,並提到國外對中國技術封鎖的影響。這些發展不僅改變了科技格局,也影響了全球經濟。
Thumbnail
最近,隨著HBM的戰爭日益激烈,記憶體大廠不論韓國三星,海力士,還是美國的美光,紛紛擴廠迎接未來的需求。但是,即便擴產,對於整體的需求來說,仍然有一段空窗期,更重要的是,如果三大廠都投入HBM的應用,對於傳統的DRAM帶來產能上的缺乏,有機會讓未來的DDR5以上,甚至是DDR3/4都進入供不應求!
Thumbnail
本篇紀錄記憶體產業的近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首先介紹市場話題,關於利基型記憶體的機會及風險。接著回顧三大原廠減產NAND帶來的影響,以及對記憶體產業鏈的分析。最後,重點介紹了兩家公司:宜鼎及安提國際,探討它們在記憶體產業和AI領域的表現與未來展望。
業界預期,美光加碼攻HBM,三星、SK海力士也將跟進,三大記憶體廠更無暇兼顧標準型DRAM製造,加上產能排擠效應,標準型與利基型DRAM價格將一路走俏,威剛(3260)、十銓(4967)、南亞科(2408)、華邦(2344)營運強強滾。 業界分析,DRAM價格漲不停,握有大量低價庫存的模組
再生晶圓這個在電子產業相對陌生的專業名詞,卻是昇陽半導體最大的利器... 我大約是在三月中觀察昇陽半導體,因為產業的特殊性,讓我對它產生了好奇,當然中間因為我一直在觀察我手中的產業持股,也就沒有多注意它,但偶而會看它一下,滿洗的,但也因為這樣...
Thumbnail
美光因 DRAM 產能有 60% 集中在台灣,受地震影響而暫停 DRAM報價,等評估完損失後才會重啟 Q2 合約價談判。 隨後韓國三星、SK 海力士亦同步暫停報價。看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兩位產能又不在台灣,為什麼也在跟風?
Thumbnail
前言 歷年來舉凡外接式的行動/移動式硬碟機的發展,一路從一開始需要外接電源的3.5吋 再一路進步到2.5吋、也從傳統機械硬碟變成SSD,現在體積越縮越小 各大廠商推出各式外觀行動硬碟也比比皆是、包含今天要玩的Crucial X9 Pro 以下就是美光外接式SSD的相關介紹
Thumbnail
晶片戰爭在各大巨頭競爭把電晶體縮小的戰場上感覺上已經越來越接近極限,目前需要改走透過先進封裝科技的彎道來維持領先。而這個概念的先驅者便是台積電的前研發主管蔣尚義。《日經亞洲》難得對他進行了專訪讓他本人直接陳述想法,並對目前整個先進晶片產業的現況做了全方面的鳥瞰式報導和各方廝殺狀況
Thumbnail
引言 在現今迅速發展的科技環境下,資料克隆技術已成為數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日常生活和商業運營中,我們經常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複製、備份和遷移,而SSD克隆技術應運而生,提供了高效、快速和方便的解決方案。 目錄 SSD克隆的原理 SSD克隆的方法 SSD克隆機器的運作 軟體 vs. 專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運算速度發展的歷史,從真空管的誕生到積體電路的演進。在軍火工業的需求推動下,晶片技術取得了快速進展。文章也提及日本在1980年代對晶片市場的主導地位,及臺積電的成立過程,最後分析了中國晶片產業的崛起與挑戰,並提到國外對中國技術封鎖的影響。這些發展不僅改變了科技格局,也影響了全球經濟。
Thumbnail
最近,隨著HBM的戰爭日益激烈,記憶體大廠不論韓國三星,海力士,還是美國的美光,紛紛擴廠迎接未來的需求。但是,即便擴產,對於整體的需求來說,仍然有一段空窗期,更重要的是,如果三大廠都投入HBM的應用,對於傳統的DRAM帶來產能上的缺乏,有機會讓未來的DDR5以上,甚至是DDR3/4都進入供不應求!
Thumbnail
本篇紀錄記憶體產業的近況及未來發展趨勢。首先介紹市場話題,關於利基型記憶體的機會及風險。接著回顧三大原廠減產NAND帶來的影響,以及對記憶體產業鏈的分析。最後,重點介紹了兩家公司:宜鼎及安提國際,探討它們在記憶體產業和AI領域的表現與未來展望。
業界預期,美光加碼攻HBM,三星、SK海力士也將跟進,三大記憶體廠更無暇兼顧標準型DRAM製造,加上產能排擠效應,標準型與利基型DRAM價格將一路走俏,威剛(3260)、十銓(4967)、南亞科(2408)、華邦(2344)營運強強滾。 業界分析,DRAM價格漲不停,握有大量低價庫存的模組
再生晶圓這個在電子產業相對陌生的專業名詞,卻是昇陽半導體最大的利器... 我大約是在三月中觀察昇陽半導體,因為產業的特殊性,讓我對它產生了好奇,當然中間因為我一直在觀察我手中的產業持股,也就沒有多注意它,但偶而會看它一下,滿洗的,但也因為這樣...
Thumbnail
美光因 DRAM 產能有 60% 集中在台灣,受地震影響而暫停 DRAM報價,等評估完損失後才會重啟 Q2 合約價談判。 隨後韓國三星、SK 海力士亦同步暫停報價。看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這兩位產能又不在台灣,為什麼也在跟風?
Thumbnail
前言 歷年來舉凡外接式的行動/移動式硬碟機的發展,一路從一開始需要外接電源的3.5吋 再一路進步到2.5吋、也從傳統機械硬碟變成SSD,現在體積越縮越小 各大廠商推出各式外觀行動硬碟也比比皆是、包含今天要玩的Crucial X9 Pro 以下就是美光外接式SSD的相關介紹
Thumbnail
晶片戰爭在各大巨頭競爭把電晶體縮小的戰場上感覺上已經越來越接近極限,目前需要改走透過先進封裝科技的彎道來維持領先。而這個概念的先驅者便是台積電的前研發主管蔣尚義。《日經亞洲》難得對他進行了專訪讓他本人直接陳述想法,並對目前整個先進晶片產業的現況做了全方面的鳥瞰式報導和各方廝殺狀況
Thumbnail
引言 在現今迅速發展的科技環境下,資料克隆技術已成為數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日常生活和商業運營中,我們經常需要處理大量數據的複製、備份和遷移,而SSD克隆技術應運而生,提供了高效、快速和方便的解決方案。 目錄 SSD克隆的原理 SSD克隆的方法 SSD克隆機器的運作 軟體 vs. 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