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選購化妝品前必知!如何正確看待成分表?

這幾年來有些線上網站,會提供化妝品成分介紹與說明,甚至還會提供成分如致粉刺性、刺激性以及安心度當作參考,然而除了這些資料來源的正確性需要考量之外,這些指標的可信度也是相當有爭議性,甚至市場上有些非專業人士看了成分表就對產品鐵口直斷,這樣的作法不但不客觀,甚至很有可能產生錯誤認知與詮釋!

首先,有關產品成分表的正確性就很難判斷
通常歐美生產的產品標示正確性較高還可以參考,但國內品牌或是其他國家生產的產品,其全成分的正確性與完整性就有些不確定性,一旦成分表沒有完整揭露之後的分析,根本就沒有意義。

而且,在化妝品中很多成分本身就是複方
像是香料、精油或是動植物及細胞萃取都是內含複雜的成分,這些物質到底組成細節為何?個別濃度為何?長期安全性為何?老實說到目前為止,很多都還沒有明確的佐證資料,而且添加的種類越多,產品的不確定就越高,這種看不到的風險只靠基本成份分析,是很難確認的。

因為目前成分標示,沒有強制一定要由濃度高低來排列
所以同樣一種成分,在不同產品中可能會有不同的目的,像是丙二醇濃度高的話,可以當作抗菌劑或促滲劑使用,濃度稍低的話一般是當作保濕劑或清潔輔助劑使用,濃度更低一點的話則可以當作活性成分的促溶劑使用,在不同濃度下對於皮膚的刺激性與安全性完全不同,如果只看到成分名稱就斷定好壞,很容易以偏概全。
另外像是酒精在產品中使用的濃度不同、目的不同,對於皮膚的刺激性與安全性也完全不同,有些人光看到產品中含有酒精就驚恐萬分,這樣實在沒有必要也不是正確看待產品的方法。

化妝品的製作過程,就像是烹飪一樣
化妝品的每種成分,都像是一道食材,但光有食材並不足以成為餐點,還需要良好的搭配調製才能得到最佳的結果,食材本身的優劣當然會影響到餐點的水準,但如果只看到食材而忽略了中間烹調的重要性,這時候有再好的原料,到最後也可能只是浪費了。所以分析化妝品成分表,如果只是見樹而不見林,那對於產品的了解就可能變得相當偏頗不客觀。
成分表的分析並非斷定產品好壞的絕對,而是只參考。
不過因為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認識與了解,最直接的方法還是從產品標示與成分表來切入,因為光看廣告或宣傳是完全無法了解產品細節的,但從成分標示的細節還是可以看出廠商的責任感以及產品組成的大概。
然而要看懂成分表,這的確有些學問在其中,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先了解一點有機化學與化妝品化學,此外在網路上有些成分說明的網站可以參考,以下是我比較常使用的免費化妝品成分查詢資料庫:
經過練習慢慢看懂成分表的話,你將可以看到成分組成、配方特色與劑型特性,更可以了解產品可能的風險與副作用,簡單來說就是可以當作趨吉避凶的好工具,雖然光看成分表還是有些不足的地方,但在目前法規下,這也是唯一能初步了解化妝品的方法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