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第二次評圖

重新整理自己的設計重點以及思考老師們給我的意見。
需要反思的設計內容
  • 為了誰做?
為了剛出社會的學生、青年而做,這也是為什麼我將基地選在離台北近,房價相對能接受的永和區,而因為我發現,這區除了運動中心外,沒有其他公共空間可以使用, 因此我將基地設在這區域內的其中幾棟去作操作。
  • 他們需要什麼?
在這經濟蕭條的時代下,已不再像前世代一樣的經濟成長環境下出社會,較容易找到好工作或是創業,而對現在青年來說,除了追求更高的薪資外,會更希望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因此會花費額外時間去摸索,透過學習更多事務、接觸各領域、更換工作等等方式,所以我將在公共空間設置能夠探索自生喜好或工作方向的公共空間,而不是使用率相對較低的公共設施。
而至於為何要做居住空間?主要原因是人生性懶散,且由於空間位於較不顯眼的屋頂層,因此將居住空間設置於公共空間附近,以利於提高使用率。如果將這些公共空間融入平日生活當中,那是否這些公共空間就有如"客廳"這些空間一樣,有自家空間的歸屬感,以增加使用意願。
與老師討論後的個人總結
  • 為什麼一定要在屋頂作公共設施?
我想以現有狀況下去作可以改變的生活型態,是因為我想解決的問題是未來青年前往都市所會面臨的狀況去作設計。
為了青年忽視現有居住族群? 那現有住戶的需要? 現有住戶全部都是青年?
因為以未來剛出社會的青年為族群設置,因此將會以他們作為主體,而對於現有居民,則是因為都已有穩定的生活模式,所以不以他們作為設計的考量對象。
那是要共用垂直動線嗎?他們能使用公共空間嗎?
會再自行設置垂直空間,以免影響現有居民,而至於公共空間使用,是會局部開放給附近居民使用,但使用空間定性依然是以青年作為主要考量對象。
結構上問題又要如何解決?舊建物承受得起嗎?
建築技術規則建築構造編第十七條說明,在屋頂露臺的活載重如是提供為眾多公眾使用的空間,每平方公尺不得少於300公斤,而基本上住宅的載重為每平方公尺200公斤,因此如假設基地建物有多估屋頂載重的話,是可以建設一層的,雖然是無法做出高樓建築,除非另外立柱,才有機會做高層。而我目前的想法是,依照法規規定來做,因此將空間以一層為限去做,可以以水平向度的發展來彌補原先垂直向度形式,因此以連棟的方式來做設計操作。
  • 為什麼一定要選擇現有的住宅大樓?
其實並非是住宅大樓,而是步登公寓。而並非一定要選於此,而是我選擇在這作為我實驗青年未來居住可能性的場所。在基地的現有建築已經沒有多餘的空間可以作公共設施去使用,因此將其空間往垂直空間移動,也就是屋頂。
  • 為什麼非得是這幾棟建築物?
因為我發現,在永和區裡面,有一地區除了運動中心外,沒有其他公共空間可以使用, 因此我將基地設在這區域內,並挑選其中幾棟去作操作。雖然公共空間機能主要是供給剛出社會的青年去使用,但依舊會將局部開放給附近居民使用。
以上為這次第二次評圖的總結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