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評題後的我

2019/11/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又是個久違的週記,在之前的的慘烈評題下,到底發生了什麼慘況,除了為釐清的議題外,還有悲劇的表達能力,至於報告順序,就要重新整理過一次了!
以下為講議題的順序參考
  1. 破題-將設計核心先講出來給大家知道,不要一來霹靂啪啦的說起自己的設計過程,別人會抓不到你要說的重點
  2. 鋪陳(過程)-這時才是要講為何這麼做,之後又查了哪些資料來輔助自己的論點
  3. 結果-講完過程後,再次將自己的核心講出來做個總結,並提及之後會朝哪方面去著手做設計
然後,因為當時說的有些模糊不清,所以打算在這裡說清楚並釐清自己的思緒。
青年在現今,剛開始在城市中工作,都沒有太多的錢去買房、租屋,那這時候他們會往哪裡去?較便宜的地方-都市週邊,較便宜的屋子-屋頂加蓋。那要如何讓他們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即是我將要探討的東西。
【現今社會樣態】
  1. 家庭組成改變/從大家族的農業生活,轉變成為小家庭的工商、服務業為主。
  2. 少子化現象/主要的社會因素是,經濟產業的變遷,高度分工之社會環境,使的生小孩可能成為經濟負擔;主要的個人因素為,生育觀念改變,像是從“多子多福”轉變成“兩個孩子剛剛好”。
  3. 網路世代/因為網路的發展,交流不用再同一個場合面對面交談,而是透過手機等產品就能在不同的地方交談,也因此人們漸漸將自己關在自己的小房間,因為有了網路設備就能與外界連結,也造成人們難以離開手機、電腦等設備,就連獨處時,也離不開上網。
  4. 物質需求改變/因為生活空間的壓縮,東西相對就需要減少已釋放空間,這時剩下的事物,要不是會使用到的、就是對自己來說是特別之物,此時生活空間就能反應出個人特色了。
  5. 基本生活保障/日本憲法第25條規定,“所有的人都有保持健康和生活培養最低標準的權力”,而在台灣的基本保障呢?只有保障你物質上的基本生活,而“健康、文化”卻不被保障,那我們要如何提高此兩項呢?
居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自豪感,比如感覺“這就是我所想生活的那座城市”是否是現今城市該思考的,因為在未來,人口變少,城市將會面臨像郊區一樣的情況,需要地方創生、活化,而我將重點放在台灣住宅的特色之一—屋頂加蓋。
而為何選擇屋頂加蓋,很多該開始在台北工作的青年都居住於此,很多人都認為他們都是因為低薪,但在看完〈鐵皮人生〉有時只是為了窗外的視野、更大的戶外空間,將整個屋頂變成他們的伸展台。雖然的確是因為低薪所以住這,帶其實有些人可選住在公寓內,但為了一些個人喜好,選擇了屋頂加蓋。
但,屋頂加蓋在多數人眼中依舊是「都市之瘤」,那是為什麼呢?居住在裡面的人又有什麼共同的困擾呢?能用什麼方式解決,就是我要做的設計了(吐血
最後說一下我的基地位置,選在人口密度最高的永和區,並選了離台北不到30分鐘車程(大眾運輸)的一區,選定了在新北市永和國民運動中心這區的街廓內的某些違章建築去操作設計。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