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嗨我在這裡

2023/07/1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在網路上查了很多資料關於畢業設計的議題/基地是如何選址的,但其實在此之前內心就有了一些想嘗試的操作手法。
  1. 系統、模式,可解決的問題的方法論。
  2. 再利用、改造?以多點式設計發展在基地內串聯。

但議題要做些甚麼呢?每天都在焦慮,好像被困在了無限迴圈中,出不來。

後來想想了之前的生活經驗,和參考了學長姐的畢設議題。大概歸類了三個方向。
  • 探尋舊歷史-地景遺跡以再利用、部分拆解或加蓋(?)來呈現,達成歷史可被感官接收。
我的老家嘉義竹崎,是個鄰近市區的鄉村地區,其中也是嘉義阿里山林鐵通過的地方。但根據後續都市計畫,在林鐵通過的部分車站被拆除,目前只剩下了鐵軌能代表林鐵產業的遺跡,我就在想甚麼樣的方式能讓人意識到鐵路背後隱含的歷史。
  • 自然構材從生到死-在自然中置入裝置,其生命軌跡在不同時期各有意義
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人類從最原始生活就和自然依存,但社會高度的發展,好像把自然變成獨立的區塊,親近自然好像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對這個議題的想像變得像儀式般,神聖且不可任意侵犯大自然的感覺。
同時也思考了前輩對自然構材的想法, 【畢設週記01】設計方向的研究
讓我對議題比較有更明確的發展方向(哭)
  • 從幼到老的住宅模式-探討住宅的不同形式
在當代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一棟房子的功能性無法全面的滿足各年齡層的需求。再加上最近看了住宅改造王,真心佩服設計師他們在硬體受限下,挑戰出有巧思的房子。
但這題對我來說太困難了,猶豫中。
其實說來說去,好像都跟週期這件事脫不開關係。

基地呢?

基地除了議題一以家鄉出發較為明確外,其他兩個還未確定。但也想過拋棄上述想法,在苗栗找一塊基地來做。或許最後也會回歸到金門這塊熟悉的小島上。
我家頂樓看出去的風力發電機,數量多到浮誇

混亂的思緒

建築如同植物般,有其生命周期。記憶的更迭,象徵一代人的逝去。
鏟平、建造、荒廢。
甚麼是有價值的定義?試圖抓住當代價值,還是過往風華?
甚麼是時間的延續性?當察覺的那一刻起就是?
一堆在腦中雜亂對建築的想法,但我很怕只是我過度延伸。發散到不知道到哪裡去了。

下一步...

除了做設計外,我更想說一個故事。這一點我是很確定的(希望不會偏 ㄏ)。之後來整理案例時,再思考三個議題的可能性。
    139會員
    683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