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實驗劇場

人生實驗劇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人生舞台又跌了一跤,這次還是自找的。

人生如戲,感謝每年在我的人生劇場裡,走進來、走出去的所有人,借吳念真導演的一句話改一下「每一個你對我來說,都是可以重複觀賞、重複回味的角色,是你們豐富了我貧乏的劇情」。

2019年我又為自己寫了幾篇劇本:萬日尋師感恩劇歐洲圓夢勵志劇養兒成年家庭劇。第三季,我上演了一場大膽內心戲──「解憂寫作班-生命故事分享」開課。

一年多來我手頭闊綽,存了十幾萬文字在精神銀行《方格子》分行的戶頭,Be a giver,開始有了一個念頭想與人分享我的「致富」心得,透過文字的炒作帶來豐厚的心靈報酬。況且,「做個有故事的人」──特別是在走過半場人生,可以為自己留下這樣的註腳,我想試試能不能走出類似「生命書寫」、「故事療癒」的新戲路。

課程初期的「盛況」

課程初期的「盛況」

敲了幾個劇院的門,幸好林口社大讓我登台亮相;這可是我的畢生處女秀、全球首演。不過,是我的學經歷沒吸引力吧,又沒能靠臉吃飯,票房果然低迷,但我的寫作班人數還不是墊底。然而,第一場之後就被退了兩張票,後來的場次空位越來越多,原本上課很投入的某位學員在季中突然退群組删臉友,更是雪上加霜。

上課有三不:不談政治、宗教和生意;而我在個人fb貼文關切香港反送中,也在某政論文下留一句「驚世夫妻,宇宙無敵」的時間點,正是學員不告而別並封鎖我之前,莫非這些文字踩到她的紅線?

後來的課,我有些忐忑,面對教室內學員日漸稀疏的窘狀,擔任助教的太太安慰我:「想想那些後來不來的他們也很衰,遇上你這個菜鳥。」這是很暖心的劇評。

所幸這班也有貴人在,我最感謝一位七十多歲的阿嬤,她從課堂上果然找到文字帶來的樂趣,抒情寫意,談心說愛;頭一次寫作竟已能產出多篇短詩,我幫她投稿到文學季刊也獲得收錄。季刊寄到她家裡,可以想像好學的阿嬤有著說不出的得意。

談到遊記書寫時,我例舉今年的德奧自駕旅行,寫了一句「世界這麼大,能追幾個夢算幾個」,投稿後被媒體編輯選為標題,我用這樣的句子建議學員,在記錄旅行之外也可以下一個註解,呼喚內心的感動。
有一次課程結束前,我談到太太給一位低潮中的朋友鼓勵安慰,這位朋友答謝後,太太回的不是不客氣,而是──「因為妳值得」,課堂上所剩不多的學員無不瞠目讚嘆,那一瞬間我像是頂上有光的心靈大師端出「解憂密語」開示眾生;這就是文字的力量,這些帶給學員的共鳴或感動,是開這堂課最大的價值。

雖然下一季的票房讓我剉咧等,幾位好心學員卻先買了下一季的早鳥票。
在淺嚐幾口酸澀之外,很感謝有一種甘美可以續杯

阿嬤對書寫的熱情,是我在這班賺的一桶金。
撐到期末的學員支持,是今年寒冬裡的溫情。

不過很遺憾地,社大後來通知下一季的報名人數不足,本班停開。雖然不意外,心情還是有一點點歪,但想起某一學員說的:「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人生也像是一齣齣實驗劇場,我給自己寫了一篇不太好演或演不好的劇本,Just do it,做了再說,人生不會有白演的戲,我需要給自己這樣打氣。

我改了一句作家簡媜的話,送給陪伴到最後的學員: 「用文字搓一條繩索,在生命長流中,牽漩渦裡的自己渡河」。 我也需要這條繩索。

因為這場「戲」,我遇上了一個機會,接著給自己再推上另一齣實驗劇場,我繼續努力也相信著「一切都會有最好的安排」。

avatar-img
詹宇的沙龍
152會員
143內容數
「HomeBa」是我29歲在布里斯本遊學時,同校的台灣小女生給我的暱稱。從2000年起在家工作至今,也成為了兩個孩子的爸,當時的綽號到現在也很貼切。教養的長路上我與太太拿全勤獎,「成績」還看不到,但我們努力去做好。連同自己的成長經驗,這裡有許多家庭小故事與大家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詹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沒想到我也會登上被造謠的版面。 去年底以來,我都只是在可以抽身時去幾個罷團插個花。週二晚上我到A9捷運站外,為罷洪小蜜蜂湊個人頭也幫忙瞻前顧後,竟然被拍了照片並貼上Threads,但這不是一篇送暖文。 3/18 (剛好是太陽花學運紀念日) 18:30我們集合在A9捷運站「出口外的人行道上」,
有些好奇,至今如果還有人看不清楚或漠不關心國會正在發生甚麼事,那麼,這些人是怎樣在過日子? 最近尤其想過和一些「知識藍、經濟藍」的異溫層親友聊聊,但心裡預演的劇場總讓我們打消念頭,不談政治的還是不跟你談,而溫和的會哼哈幾句,有戰鬥力的可不會客氣。 當人們聊到政治的是非,意識形態與立場便可能凌駕一
台北馬賽後大家曬佳績比英雄,而我卻是,怕在第一點就被關門的那一種 。半馬限時三小時沒問題,只是排在最後的D區過門前會耗上十幾分鐘,7.1K的第一點表定8:00關門,對我而言是要開外掛才能過關的。
沒想到我也會登上被造謠的版面。 去年底以來,我都只是在可以抽身時去幾個罷團插個花。週二晚上我到A9捷運站外,為罷洪小蜜蜂湊個人頭也幫忙瞻前顧後,竟然被拍了照片並貼上Threads,但這不是一篇送暖文。 3/18 (剛好是太陽花學運紀念日) 18:30我們集合在A9捷運站「出口外的人行道上」,
有些好奇,至今如果還有人看不清楚或漠不關心國會正在發生甚麼事,那麼,這些人是怎樣在過日子? 最近尤其想過和一些「知識藍、經濟藍」的異溫層親友聊聊,但心裡預演的劇場總讓我們打消念頭,不談政治的還是不跟你談,而溫和的會哼哈幾句,有戰鬥力的可不會客氣。 當人們聊到政治的是非,意識形態與立場便可能凌駕一
台北馬賽後大家曬佳績比英雄,而我卻是,怕在第一點就被關門的那一種 。半馬限時三小時沒問題,只是排在最後的D區過門前會耗上十幾分鐘,7.1K的第一點表定8:00關門,對我而言是要開外掛才能過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