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畫過天際的流星

    與時藝多媒體展演活動部總監王華瑋有約

    (本文僅轉載文字,相關照片由時藝多媒體提供,請見實體雜誌)
    採訪/ 林宜樺、蘇文淇
    攝影/ 周得媛
    撰文/ 林宜樺
      逛展覽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一部份,然而這一個個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展覽,是耗費多少心力、時間及金錢才完成的?我們喜愛關注展覽資訊,卻鮮少發現這些名為「策展」的單位。這些畫作如何被整合運送至我們的眼前?而喜愛的卡通人物又是怎麼被呈現出來呢?仔細思索這些問題的同時,可以發現展覽幕後的工作其實相當重要,因此我們來到時藝多媒體公司(以下簡稱時藝)由展演活動部總監──王華瑋來與我們分享:在這些展覽背後,到底存在著多少故事呢?
      自去年底展至今年五月的「teamLab: 舞動!藝術展 & 學習!未來の遊園地」,便是近期時藝接洽的大型展覽,由team lab團隊帶來許多絕美的藝術饗宴及互動式共創作品,讓參觀者印象深刻,廣受好評。規劃上除了讓參觀民眾可以在展區內遊戲,參與藝術的創作,更將活動搭配時下拍照、打卡的趨勢,在社群網路上形成廣大回響。
      除了觸手可及的藝術,時藝更將日常翻轉,希望大家以另一視角看世界,體會生活中每個細節。起初只是華瑋對翻轉意象的提議,沒想到最後竟然在熙來攘往的華山文創園區內,蓋起一棟倒置的西式洋房,成為各界矚目的獨立展覽──「華山顛倒屋」。

    策展是實現夢想的過程
      被眼前這與世隔絕般的屋子吸引,相約前來一探究竟的民眾,在烈日下排成一長條隊伍,終於入內參觀後卻發現走過動線不停留拍照於15分鐘內結束,因此引起些許批評。華瑋感慨地說道:「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花費多少心力將一棟房子顛倒過來?」臺灣從來沒有建造過顛倒的屋子,因此從提案初期至完工開展遭遇了重重阻礙:於市中心找尋一片夠大的面積建造顛倒屋即是一件難事,場地的洽談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建築結構設計、規劃時程、建築材料等方面,都和營造廠商及園區做了許多討論與評估;建築時更因天候影響工程進度,歷經兩度延期後才順利開展。耗費三年時間打造這棟倒著的洋房,彷彿是一場夢,展期結束就得拆掉;儘管如此,帶給觀展者的翻轉概念會深深烙印在心中,「辦展覽的過程中,我一直都在實現夢想。」華瑋笑著說道,懷有理念並去實踐,其實,策展就是實現夢想的過程。

    展覽的誕生
      如此浩大之工程,是由哪些人共同完成的?華瑋身為展演活動部總監,總共帶領六個小組一同執行多項展覽企劃,其中一組專門規畫表演活動、另一組處理現場營運票務、其他四組便是展覽組,各組會由一位經理帶領,而四組同時規畫不同展覽,也因為每個展覽需要兩到三年的籌備,華瑋必須同時監督十幾件案子的進度。「一組加上經理只有五個人!」我們對此感到相當驚訝,沒想到竟然僅由此五人為核心向外聯繫,就形成緊密的組織構成一次次的展覽。
      如此精簡的團隊如何發揮個人專業並合作推展出展覽?而展覽又是從何開始?「很多時候是一個機會。」華瑋向我們解釋一個展覽的由來:第一種是專業藝術型展覽,時藝會關注世界各地博物館、美術館是否發布巡迴計畫的消息,並準備企畫對國外美術館提案並向國內展館詢問檔期。第二種類型是將各種動漫、電影人物等整合成文創展覽,將受歡迎的精華取出,創造民眾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例如「櫻桃小丸子學園祭特展」。第三類展覽則為獨立發想企劃,如上述之「華山顛倒屋」。
      決定展覽內容後,緊接著便是開會討論各項事務,工作大致劃分為:展務、活動、商品及宣傳。「展務組」負責與外國溝通、場館溝通、展場設計、施工、保險等,是最重要的部分,通常由經理帶一位組員負責;「活動組」與「宣傳組」則會互相搭配進行各項宣傳活動,如:記者會;而「商品組」負責規劃紀念品,再請公司設計部設計或委外。「我負責監督各組進度,並幫忙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若需與其他廠商接洽,我也會一同前往。」華瑋會先與老闆開會,再和各組員討論、傳達老闆的理念,作為溝通的橋樑。華瑋說:「只有從組員一路做上來才能勝任我現在總監這份工作,因為他需要了解所有程序。」可見每一場展覽都是在不斷溝通協調中成長,似灌溉樹苗般,每一點養分都注入了最大的心思,最後成為遮天庇蔭的大樹。

    策展非策展?
      相較於我們一直想要討論的策展思維,華瑋提出的觀點與我們想像中大不相同,她認為自己無法被稱為「策展人」。「我們要辦鬼屋、達利、小丸子、奧塞,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會。」時藝創造出展覽的多元樣貌,因此需要與許多專業單位共同討論設計。例如:顛倒屋展覽中,時藝與建築營造公司做了許多商討;奧塞美術館展覽則與法國展館專業人員協調,這些學者擁有專業藝術知識,清楚判斷如何配置展品、如何挑選作品成為三十周年大展的內容。「他們提供專業的藝術知識,我們提供市場趨勢與宣傳行銷。」因此「策展」並非如此簡單、賣票賺錢的商業行為,對於時藝而言,「策展」是把好的東西帶進來,帶進大眾的生活。
      華瑋再次呼籲:「該回到專業藝術類型展覽了!」近年來,文創類型展覽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而臺灣除了兩大報系──中國時報、聯合報外,其他策展公司並未擁有深厚的策畫展演活動經驗,展覽內容顯得薄弱;且大眾本容易將藝術束之高閣,雖然走進了文創園區,卻漸漸遠離富含藝術價值的展覽。「民眾沒有知覺,專業藝術類型展覽正在消失。」越來越少人踏進博物館,面對虧損的成果,還有誰願意去承擔這個風險?華瑋肩負重任說道「這次的奧塞美術展,大家都在看,若連奧塞展覽都無法帶來美術展覽的迴游,那恐怕未來就不會再有這種類型的展覽了!」這是個沉痛的告白,亦是深厚的寄望,期許大眾不只是拍照打卡,更要走進博物院欣賞各類畫作,養成與藝術親近的習慣。「看不懂沒關係!看得懂又如何?」華瑋點到,若去了解各個畫家、畫作及畫派創作的故事背景,即便看不懂藝術,理解他們想要傳達給世界的理念也會帶給生活不一樣的衝擊。
      辦展覽最初並不是華瑋的理想目標,然而在籌備多個展覽後,亦接觸了眾多不同領域的事物,為生命增添許多色彩。「我會將兒子的生日寫成企劃。」華瑋笑著向我們分享,原來她已習慣將生命中的每件事情寫成企劃。最後華瑋建議:若對辦展覽有興趣想走進策展界,接洽展覽的過程需要頻繁接觸外國資訊,因此外語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對藝術懷抱熱忱並了解展覽市場趨勢,擁有獨特的想法亦是策展企劃之所需。面對策展無垠的創新空間與挑戰,華瑋引領組織緊密的團隊,似黑夜中畫過天際的流星,肩負重大責任與美好的事物向未來那端直奔而去;而我們在觀展過程中,若留心那些流星劃過的軌跡,想必能在展覽中看見不一樣的世界。
    轉載自歡仔園刊物第二期《側,一個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林宜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