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利益團體

這一篇要討論的是所謂的利益團體,就以一般人的想像來說,利益團體無非就是邪惡的、沒有道德感的爛組織,他們用盡方法要保護自己不應得或是想有太多的利益。這種說法,有誤導的嫌疑,除了引導民眾把利益團體想像成個人的道德問題外,別無意義,筆者比較傾向用經濟學裡面的一個名詞 - 「競租」來解釋。
競租的意思是,大體上是說從事非生產性的行為,利用制度與環境的漏洞,以增加自己的財富。詳細的說法請參考經濟學的書刊,這篇要說的是以白話文的方式,說明有關利益團體為何要利用制度的漏洞或是其他方法來增加自己財富。
一言以蔽之,「躺著幹最好」。
沒有人會想從早到晚工做到死,領的錢連付房租都不夠,可以躺著幹就有大把鈔票進帳多數的人都想。但這想也知道不可能,撇開經濟學上的繁複解釋,用一般性的說法,「就是整個社會的財富,在某一個時間的時候,是維持一個平衡的」,讀者千萬不要認為財富就是金錢,我們不能煮鈔票或是啃銅板,所有的金錢都只具有交換價值,當社會上沒有貨物可供交換,再多錢都買不到,我們一般稱之為通貨膨脹。好了,重點在哪?重點在於,當一個社會在某一個時間的貨物量是差不多的,就代表這個社會的進口、出口與自我的生產,只能供這個社會所有人一定量使用。
簡單說,「搶人家的最快」。要發生這種競租型的經濟行為,一般來說要有幾個要件。
制度面有結構性缺失。通常指的是法律的漏洞,或是各種政府機關之間的不協調。
文化上有程度的落差。再怎樣好的法律也要人執行,雖然訴諸道德的法律很差,但若一個社會的文化價值觀與法律有很大的落差,就會賦予人操作的誘因。
我們可以這樣說,如果今天法律不完備,導致我們可以利用法律漏洞去獲得利益,文化上的偏差會導致人們想要利用法律的漏洞去擴大自己的利益。
以美國棉花產業來說,每年政府補貼的金額相當龐大,但這個龐大是指對棉花產業來說,一般的美國納稅人,可能一年付不到一塊錢,但就足以付給這個產業上萬人每年數萬元的回饋。這些人不是甚麼電影中邪惡的組織成員,他們都是隨處可見的和藹農夫,但就定義上來說他們是屬於利益團體的一部分。要說服大眾實在太容易了,只要每年花一塊錢,就可以讓這些和藹可親的美國傳統農夫,可以繼續勤奮的替美國民眾生產農產品,只要這個印象存在,一般民眾就很難去反對。
話說回我們台灣來,甚麼樣的人會告訴你,不資助某個產業或是某個團體,台灣就會蒙受重大損失?與這個產業跟這個團體有相關的人。所以…
不要隨便相信政府。政府會想盡辦法說服民眾,政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對的,只要民眾讓出一點點的自由、增加一點點的稅收。至於政府公務員怠惰、消極,那是公務員個人問題,與廉潔政府的關係,沒有。
不要馬上相信名嘴。他們會說破嘴皮要大眾相信,他們所做所為都是為了民眾利益。至於他們會領到多少車馬費,私底下有哪些其他團體會塞錢給他們,誰知道。
不要輕易相信專家。專家會努力的證明自己的專業是值得大眾付出的,值得民眾去追隨。至於他們可以爭取到多少研究經費,可以出多少專業書籍,可以獲得多少社會掌聲與地位,等著看。
當一個人很努力的在電視媒體上,努力的要證明某一件事情是對的,或是某一些人或團體是錯的,要民眾捐錢、付錢、支持某法案通過前,讀者最好先想想,這個人跟這些團體與組織有沒有關連。不論是對政黨組織、公司團體,這方法通通適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