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利益團體的補充跟延伸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其實,筆者對利益團體並沒有甚麼特別的反感,因為他們利益團體在做的,跟我們絕大多數人每天做的都沒有甚麼不同,都努力的在追求利益的極大化。公司的買賣之間,也不存在甚麼「公平交易」,如果可以的話,絕大多數的公司都會想用低於成本的價格進貨,以高於成本數百倍的價格賣出,輕鬆錢誰不想賺?這差別在於,一般的公司交易,彼此間的「權力」是對等的。
簡單的比喻一下,今天你們公司跟鴻海做生意,標榜打入鴻海供應鏈的品牌,但實際上鴻海用幾乎等於成本的價格跟你們公司進貨,對你們公司來說根本就是入不敷出,但就以鴻海供應鏈的品牌來講,還可以拿這招牌去跟別人做生意,補一些差額回來。如果我們套用利益團體的概念,那豈不是鴻海在利用供應廠商之手來「剝削」其他公司?嚴格說,是這樣沒錯,但其實我們並不會這樣說。這是因為你們公司不爽,大可不做鴻海的生意,去做其他小廠商的一樣可以過日子,你們的供應商也可以不爽用這麼低的價格賣給你們。大不了,你們公司不幹了,改去賣雞排可以吧?
就以權力的角度來說,鴻海確實很大,大到有生殺一間公司的能力,但不代表你們公司就要坐以待斃。你們公司可以有其他的選擇可以做,就算公司倒閉不幹,也不會要全體員工去幫老闆揹債務。這是選擇性增加的好處,不管對員工還是對整個公司,總會有其他的選擇。
但今天,政府機關跟法律條文可不是這樣。一個人在面對國家機器時,根本就是不對等的,重點在於你沒辦法選擇換國家。別跟筆者扯甚麼不爽就用腳投票,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還是存在的,也許你不爽一間公司,可以跳槽或是不幹了,但你可以輕易的換國籍?可以輕易換國籍的,一定是一個國家的高層與精英份子,簡單說就是有權有勢的,除非這個國家對移民不怎麼在乎,但這種國家也很少見。
為何筆者向來對政黨跟政府沒好感?筆者又為何常常提到整個社會似乎有一種分化的狀態?
我們把事情想像的極端一點,民進黨執政後可不可能說,支持國民黨的所有公務員扣薪水五成,然後把這五成補給其他支持民進黨的?當然不可能,所以這類的圖利政策根本就不可能通過,就算強迫要施行,也會在公務系統與立法系統的夾殺中被摧毀殆盡。所以我們可以反過來說,今天民進黨政府要推一個政策,結果窒礙難行到極點,其關鍵處到底在哪?大概不出兩個方向,一個是此法案被公務、立法幾個系統聯合搞死,因為此法案牴觸到這幾個系統的利益。另一個方向就是這個法案增加了民進黨相關企業、人士的利益,導致其他人看不下去根本不想弄。
前者我們稱之為舊有利益團體的壟斷與阻礙,後者我們稱呼為貪汙與圖利。後者的人多被檢調系統起訴或被關了,前者的人依然在公務系統中過得好好的沒事。
這不是說哪一方該死,其實不管哪一黨、哪一個系統,圖利自己的心態是沒有差別的,我們一般民眾稱之為「蘋果都一樣爛」。因為就結果來說,都是造成一種非生產性的利益,這個利益還是特定人是可以享有。
要筆者說,筆者會這樣看,為何不管哪一個系統的人馬,哪一個政黨,到後來幾乎都變成用意識型態、政黨傾向在選擇?鮮少是依靠政績、辦事能力來決定?這說穿了,就是整個社會的利益分配,並沒有極端化的被極少數的人把持,其比例很可能是7:3或是6:4,總之就是利益的差異,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都不足以造成在投票上的改變。舉極端的例子,今天國民黨宣布他們執政後,所有A產業都要增加500%的稅收,而且薪資上限17280,B產業的則免稅而且薪資下限172800,讀者要不要猜猜看,哪一個產業的人會堅決投票給國民黨?如果民進黨的政策只是反過來,那要不要猜猜看A產業的人會投給誰?
就是因為利益的分配沒有這麼極端,對你我這些一般民眾來說,差別可能不過是0.5%的稅率或是兩百塊的差別,這個差異有沒有很大?我們用簡單的計算來講就好,假設今天台灣有一千五百萬納稅人口,一千萬人繳的稅有1%要補貼給其他五百萬人,那其他五百萬人就形同補貼到2%的稅金了。也可以說對這一千萬人來說,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繳的稅有100塊是要給另外五百萬人,這五百萬人的薪資就多了兩百。
讀者請在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這個受益的五百萬人,你認為多兩百塊,會不會讓你堅決支持某一政黨的持續補貼,反對另一政黨的取消補貼政策?兩百塊可能太少,不足以遮住你的良心,那麼假設是一千萬人繳一千塊,你可以多補貼到兩千塊呢?相信讀者你還是無法昧著良心,但可能有不少的同事已經決定把良心賣了。若更進一步假設,這一千萬人每年繳的一萬塊,可以補貼給你兩萬呢?筆者相信,就算讀者你認為自己的良心無法出賣,在投票的時候讀者你也會找其他理由把票投給這個支持補貼的政黨。
良心是可以被秤斤賣的,讀者千萬別太高估自己的能耐。
多數人之所以沒有這個感覺,是因為人為替自己的良心找藉口。有人會解釋自己之所以可以享有補貼,是因為他們工作比別人更辛苦,有的人主張他們的產業是國家戰略產業,必須有更高的薪資才可以保障國家安全,有的人則更乾脆一點的說,我大學聯考多他一百分,多領幾千塊不過剛好。
解釋、理由與藉口,往往都是一線之隔,讀者可以繼續對自己的良心、善心、好心說謊。
所以,筆者要說的是,台灣的問題其實在,這些利益團體跟補貼政策,受損跟受益的金額都沒有高到足以改變投票行為,會是這個門檻低於一個程度,這個程度可以用政黨傾向、意識型態來彌補。換言之,如果多一千塊的補貼可以讓你堅決支持某一政黨,一萬塊就可以讓你轉向,那就表示這個政黨對你來說值九千塊。如果補貼只有一百塊,卻可以讓你堅定不移的支持某政黨,一如補貼一千塊,那就表示這個政黨的意識形態跟某一些傾向,價值九百塊。
當台灣兩千四百萬人中,有一千萬人享受其他一千四百萬人的補貼,其實雙方是感覺不出甚麼差別的,就算有感覺,也很容易的把這個差別用其他的理由解釋,例如從事的產業有差、有機密性質等等。
那?如果比例相差並不大,那為什麼台灣檯面上兩個政黨的一些理念,根本就起不了甚麼改變大眾投票行為的作用?話說穿了,就是台灣人認為這些理念,根本連那一丁點的價值都不值。
我們都是利益團體中的一份子,只是我們死都不肯承認。

補充:
這其實是兩方面的問題,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價值觀向來物質化,鼓吹短視近利與追求物質利益,這導致整個社會的產業都變了,如果我們的社會可以允許小孩子去玩球、打球,而且運動產業也夠興盛,那麼為什麼父母會強迫小孩去補習而不是去練球?一來是打球真的前途不光明,二來是社會根本就瞧不起打球的人。嘴巴說好,身體卻很老實的不要,我們的社會天天都在上映這種爛戲碼。
另一個方面,就是我們從不思考,一個真的會思考的人,遇到這種利益團體的問題,尤其是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的時候,絕對會去慎思,這到底是因為個人因素還是制度缺失?只有不思考的人,才會反射式的接受一些專家的說法,來證明自己享有一些比較特權的事情是合理的,不然為什麼那麼多人看政論節目,永遠只看自己想看的觀點,其他觀點就直接了當的忽視?
一個可能是不懂怎麼討論,另一個可能是不願意討論。
讀者可以回想一下身邊的人,是不是常常會有一種傾向,當遇到一個問題是觀點不一致的時候,多半的人選擇的是不予討論,而不是去想辦法讓問題越辯越明。這類問題越是政治性就越如此,多半的人都說要尊重他人觀點,但遇到不同觀點的做法通常都是不予討論。不予討論只是假裝和諧,其實多半的人要不是說不過對方,要不就是根本就不相信。
請問讀者,哪一種人才會把你貼標籤,貼了後當稻草人打,說你的觀點完全不可採用?是爛人!
一個會思考的人,碰到利益團體的問題,遲早會清楚自己所處的處境,到這時候就會做出抉擇。抉擇改變的人面對的是自己的良心,抉擇不變的人屈從利益。那麼,一個社會每次的投票跟政策的辯論,每次都無法解決這種「只有一點點」利益的問題,不就是欠缺思考或是欠缺文化兩者之一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有關邏輯思考的秘密?!前言: 你是個有邏輯的人嗎? 你覺得什麼是邏輯思考呢? 今天我要來分享先前上女力學院的線上課程— 由牧羊妮講師主講的邏輯思考課, 我挑選出當中對我最有幫助的部分跟大家分享, 特別針對想要條理表達的人會很有幫助喔! 如果用一句話表達什麼是邏輯,你會怎麼表達呢? 「邏輯就是做好分類」
Thumbnail
avatar
Claire的生活札記
2024-06-12
有關於行政院覆議理由之疑問行政院在204年6月6日時針對日前立法院通過的國會法案提出了覆議,並且列出七大理由。然而行政院的覆議理由恐才係無視權力分立之行為。
avatar
Sakomizu
2024-06-08
正月初九「供佛齋天」與「拜天公」有什麼不同?|供佛齋天的意義|供佛齋天的十大功德利益|觀音山供佛齋天法會正月初九「供佛齋天」與「拜天公」有什麼不同? 農曆正月初九是帝釋天尊聖誕,民間傳統在正月初八子時會「拜天公」來感恩天神的保佑,佛教則是舉辦「供佛齋天」法會,供養帝釋天等護法善神。敬天神和供佛齋天,是中國古老的敬天儀式之一,然而內涵卻大不相同。 佛門舉辦「供佛齋天」法會,與民俗拜天公不同。
Thumbnail
avatar
如風自由
2024-02-02
戲劇《做自己的光》,讓我堅信現代女性,更應該擁有獨立意識《做自己的光》是一部女性成長勵志劇。講述三位女性,面對職場與生活困境,坦然接受且不畏壓力踏浪而行,最終找回自己的存在價值,在職場、家庭、感情上,也有了全新的斬獲。
Thumbnail
avatar
蒔緣
2023-09-26
《最佳利益》觀後心得-有劇透因為天心的關係開始有發現這部律政主題的連續劇,不過前兩集看了之後並沒有讓我繼續追完的衝動,因為描述一個新的實習律師如何進入大的律師事務所那個橋段太過戲劇~再重新開啟是因為一位客戶推薦,他說的角度是從親子角度切入,讓我好奇後面劇情有這麼『感動人心』喔?所以花了兩個多禮拜追到第三季的前面~直到男主過馬路
avatar
hanshang Lin
2023-08-06
【有劇透的觀影心得】1953年「東京物語」損及自身利益時,人與人的疏離無關血緣小津安二郎不以激烈誇張的劇情,甚至劇中父母沒有情緒爆發或激烈譴責,而用很溫柔平淡的日常故事,加倍凸顯人與人彼此的疏離冷淡,細水長流壓抑的悲傷及無奈。
Thumbnail
avatar
路人
2021-12-25
我的好書單|《影響有影響力的人》你最重要的前三名「利益關係人」是誰?真正的問題是: 你想過嗎?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最重要的前三名「利益關係人」是誰? 從生活到工作,都有「利益關係人」 經營好關係,才能得到好關係 換成白話:三個重要問題 1。誰是我生活及工作上最重要的人呢? 2。我有想清楚我要的關係狀態嗎? 3。我有經營嗎?
Thumbnail
avatar
陳虹君
2020-11-10
有關"芬蘭驚豔"...一個已經沒有聯考可以拒絕的半百小子的雜感III寫於2007-05-28 這幾年又有什麼變化呢? 再說說我自己出國的觀感
Thumbnail
avatar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
2007-05-28
有關"芬蘭驚豔"...一個已經沒有聯考可以拒絕的半百小子的雜感II寫於2007-05-25 30幾歲的我和50歲的我差別在哪裡? 一篇篇的文字 讓我重新檢視自己  再來說說作者 吳祥輝 他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拒絕聯考的小子" 後來在黨外運動、民進黨的內部擔任過重要的角色 本身一直在努力的衝撞體制 我不知道他的出身背景 但我想 他至少是出身在一個物資豐裕的家庭
Thumbnail
avatar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
2007-05-25
有關"芬蘭驚豔"...一個已經沒有聯考可以拒絕的半百小子的雜感I2007-05-23的舊文 13年來看過多少書? 陸續把以往寫的比較好的文PO出來 自己也做個復習 往事並不如煙的心得寫的很潦草 也就不再重PO 也許找一天再看一次 再好好寫一篇
Thumbnail
avatar
不在白犬依舊鄙人
2007-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