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4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慈濟事件的小感

這篇應該會捅到馬蜂窩,不過該講的事情還是得講講。
基督宗教,在千年前興起之時很窮,但以無比熱誠跟殉道精神傳教,從上到下個階層無不感動。隨著宗教的被廣泛接受,以及統治者的受洗,教會逐漸壯大,有了自己的財務跟土地。每當國王與皇帝聖靈充滿,就是教會財富更加擴大的時候。
但龐大帶來腐敗,與統治階層互相來往的結果,就是宗教世俗化,教堂金碧輝煌,有錢有勢者在禮拜彌撒中可以坐在前排,近距離接受聖職人員全心力的朝聖活動,窮苦的百姓則在教堂後方或坐或立,遠遠的瞻仰前方神聖的十字架。更有甚著,教義的傳播被壟斷,百姓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拿出微薄的收入捐獻,以為這種方式一樣可上天堂。
這種腐敗是不可能永續的,十字軍東征的結果拓展了一整代歐洲基督教徒視野,有聖徒發起改變這種偽善的儀式。這些被後世封聖的聖徒,以極為清苦的生活走入民間,一步一腳印的將基督教義傳播給底層民眾,在那些金光閃耀的大教堂中高呼窮人與有錢人的靈性是一樣的。
於是風起雲湧,人們被感動了,不識字的窮人百姓也許不懂聖經上寫什麼,但他們感受的到這些苦行修士,與大教堂中衣服華美的聖職人員完全不同。窮人只知道這些修士更為神聖,更值得尊崇,基督教義其實更簡單接近每個人。隨著苦行修士的努力,基督教會重新定義了自己,更多人了解到,宗教是靈性的,若過度世俗化,那不過就只是俗氣的商業販子罷了。
在幾百年前,一度改變了基督教會的苦行僧,萬萬也沒想到,即便是這種巨大的轉變,依然改變不了龐大帶來僵化,缺乏監督帶來腐敗的老問題。因為人民期待聖職人員的表現,所以每個修會的修士都在比清苦,每間教堂的神父都在展現教會對窮人的救濟與奉獻。
這結果就是,越苦的修會被捐贈越多的土地,救濟窮人越多的教堂收到越多的善款。跟原本的初衷違背,這些人也開始世俗化,只不過修士的外表依然要穿上破舊的布衣,頭髮鬍鬚不整,但修會土地財物可比世家貴族。基督教會在這幾百年的期間,越來越怪異。
可想而知,能捐土地跟財物的,一定是達官貴人,其目的不外乎獲取名聲。而隨著教會再次腐敗,統治階層跟聖職人員又開始合作,這些不收稅的土地與財富,反過來成為孳生特權的溫床。窮人一樣清苦,貴族依然富貴,狀況還是沒有改變。
但這次有點不同的是,政治與宗教掛上的結果,沾染世俗太多,讓靈性的宗教漸漸失去了被尊崇的聖性,而許多教宗的醜聞與干預各國內政,讓許多國王心生不滿。如同課本所說,最後基督宗教分裂,產生了新舊教之爭,引發的宗教戰爭最終讓羅馬基督教會權威盪到谷底。
戰爭過後,教會依然富有,但在失去政治權力後,漸漸反省分析過去的失敗。這在上個世紀尤為明顯,龐大的基督教會中有各種不同的分支與系統,雖然名為統一的組織,實則開始摸索許多重新獲取民心的方法。最後結果可說是殊途同歸,那就是靜靜的做,慢慢地來,紮紮實實的打下基礎。
具體來說,就是各修會到各地去,依照當地實際需要,提出計畫來辦理各種設施,如醫院、孤兒院、育幼院這種最普遍的。成功大者如德蕾莎修女在印度加爾各答的仁愛傳教會,小者如台灣宜蘭的羅東聖母醫院,其他在台灣有許多小故事,情節不外乎遠地而來的神父與修女,奉獻了數十年的光陰在一個小鎮、一座小城。幾十年過去,孤兒院有了規模,診所變成醫院,信徒數十倍於當年來台時的數量,教堂的規模往往比不上附近的廟宇,聖職人員的居所依然是簡樸如昔。
天主教會怎樣逐漸在上個世紀,慢慢地找回信仰的力量?這絕對不是砸大錢宣傳,或是賣一堆貴鬆鬆聖像來的。這是經驗得證,宗教的力量就得從靈性的生活中得到,而聖職人員的教育訓練在教會中是無比堅實,每個神父都有高學歷與淵博學識,這讓他們在各地開展的活動中有很大的優勢,可以充分扮演傾聽者的腳色。
誠然,天主教會有很多的缺點需要改進,龐大的組織再怎樣也是不可能完美無缺。好比南美洲談解放神學,一堆聖職人員陪著信徒吸毒嫖妓,醜聞不斷在在打擊教會。但整個教會組織很清楚,基層聖職人員亂搞是一回事,領導階層可不能這樣,大體主教之上若非熟稔政治手腕,就是在傳播信仰與神學修為上有可觀之處。
會選出現任教宗方濟各,除了其保守信仰之外,當然包含了他一路累積的作為,被稱為人民的教宗絕非偶然,之後的發展我們可以持續看下去,所以慈濟呢?能否度過第一個百年?撐過這些危機?
筆者的看法是:不可能。
這個組織太像某個政黨了,從最上層的小圈圈決策,將領導者眾星拱月的包圍,領導階層資訊不透明,財務也不透明,然後用善心驅使數以十萬計的信徒從事各類活動。資源回收這些就先不提,此次內湖保護區事件會被大書特書,主因還是缺乏監督,然後把自己畫下的目標訂為不可動搖的標準,讓慈濟信眾相信自己進行的是善行,阻擋者多是私心自用的惡人。
這種作為跟某個政黨豈不是一模一樣?總統躲在自己的小圈圈決策,根本不管別人怎麼講。遇到批評跟質疑完全沒有容忍力,可以放任政府被攻訐,不能容許自己受責罵。黨產至今仍不公開,全部是一切合法謝謝指教,想辦法影響媒體塑造良好形象,然後跟慈濟一樣在網路的開放下潰不成軍。
慈濟此次應該還是可以挺過去,畢竟一皮天下無難事,但證嚴之後也沒多少年了,他的後繼者是誰?若沒有相等的功績可襯,後繼者勢必要面對高道德標準的質疑。讀者可以對比法鼓山聖嚴,他的後繼者一樣是名氣相差甚遠,但至少法鼓山可沒賣壓克力像。中台禪寺跟佛光山更不用說了,一堆老退伍軍人轉業,十足國民黨政治味,滿身大中國觀點,依靠信眾的數量對政客施壓,取得各種利益。
筆者為何要前面提個快兩千字的天主教歷史?說穿了,台灣佛教團體,如果純論組織經驗跟手腕,跟一千年前的天主教會根本沒兩樣,真正該幫助的人沒幫到幾個,慈善事業可以越做越富有,土地越買越多。拜託,天主教在台灣要蓋教堂,不會跑去保護區買,也不會到工業區去變更土地蓋間富麗堂皇的孤兒院。哪裡有需要,就在哪裡買,從小房子開始幾十年慢慢經營到大,這是千年歷史教訓。
德蕾莎修女到死前,每天依然可以看到他的身影穿梭,你可以說他的行為無謀,但沒人會說他的品格低下。今天的慈濟證嚴,佛學程度不如他的導師印順與聖嚴,論行善作為,已經多年沒見到他個人的足跡,除了在一些斥資不菲的大廳堂內參加活動,有哪些人可以看到他本人一本初衷,親力親為?
信仰的靈性不在於表面那些措施,不僅如此,收善款蓋醫院後,一點慈善醫院的樣子都沒,這兩天新聞還可以搞出個宇宙大覺像,拼命凹這是釋迦牟尼的樣子。真是夠了,那個壓克力像怎麼看都是證嚴本人,就算是世尊好了,金剛經怎麼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怎麼感覺好像慈濟信眾不這麼想?
最後引一段康德的話:【多數人缺乏諸如人性、共和、幸福人生等理念 – 他們沒有想追求的理念,因而迷失於本能與權威之中。】
共勉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