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女權自助餐是真的嗎?直男為什麼覺得世界對他們不友善-「我是小生」事件中的性別觀察

2020/12/2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幾天剛發生的臺虎啤酒面試事件,原先只是一個同志面試者發文抱怨,面試官在面試中不尊重自己的出櫃經驗,造成臺虎受到部分網友抨擊只是對多元性別族群假友善的事件。

  沒想到粉絲專頁「我是小生」,在前天(12/27)發文諷刺該事件,認為該面試者提到的出櫃經驗,與自己身為直男的自己,在高中時告訴家人自己交女友的壓力差不多,並以hashtag #這世界對異男最不友善吧,重新掀起了一波論戰,主題轉到了:「直男也常被歧視。」、「女權自助餐只在意女性,對男性的處境不管不理。」

  我本人,與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包含直男)都不太認同「我是小生」這樣簡易的對比同志的出櫃經驗,與異性戀男性向家人坦承交女友的經驗的方式,畢竟這樣比較在普遍的經驗中實在「差距太大」,也忽略了社會對不同性別態度的脈絡。
  盡管「我是小生」在後續的道歉文(12/28)中,說明自己真的是很平等的看待一般性別族群,跟性少數族群,所以原先的發文是想要提醒大家,在面試時提及自己的個人感情經驗不是聰明的做法,應該要回答更與專業相關的答案。同時,不同的族群都有不同的壓力,去特別化性少數族群的經驗,只是加強標籤而已。
  甘安捏?

*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反而造成實質的弱勢繼續受歧視

  首先我要說,我某種程度同意「我是小生」的觀點,也就是他想要去說服大家在面試當中,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做為回答,並不適合用來回答跟職業有關的面試這點。我認為他要是一開始以此角度切入,可能可以帶出一個新的討論,也就是私人關係、私人經驗跟職業的關聯,還有以他的經驗而言,「性別」在職場上的影響。

  但我覺得「我是小生」真正的問題在,錯誤的類比不同社會背景壓力的族群,也太過輕率在文中表現出:你們(同志族群)的壓力經驗也沒什麼,我們(直男)也很有壓力的態度,不要再拿你們的少數經驗出來說嘴,不然只是自己標籤化自己。
  看到這邊我真的是直搖頭,我個人會稱呼這是一種將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忽視了實質存在的社會壓力,讓原本處在較弱勢的族群繼續弱勢下去,甚至難以翻身的做法

  我想以每年的同遊為例,我記得幾乎每年的同志大遊行前中後,都會看到、聽到一種聲音是:「同志為什麼一直要出來招搖,自己平平穩穩地過日子不好嗎?」,更甚者會是:「同志就是因為老愛搞這些聳動的標語、談性的事情,才會惹人討厭,這樣不是歧視,是同志自己也做得不好。」

  我們可以想像看看,假如同志族群在收到這種批評的時候就噤聲了,這個世界就真的和平、平等了嗎?

  應該是不會吧。

  我認為當性少數族群,或其他受壓迫的群眾不再發聲,不說出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時,就會造成社會上繼續只有主流族群的聲音,這些性少數族群繼續沉潛於黑暗中,循著主流社會的規則生活,壓抑自己想要表達、發展自己的自由。

  真的發生這種狀況時,主流社會「不會」負起這些受壓迫的責任,甚至不會發現有人被壓迫,因為身為受壓迫者的生命早就已經消失在黑暗裡。
 
*直男們感到的歧視是什麼?女權自助餐是真的嗎?

  以「我是小生」所舉的例子而言,高中男生交女友,害怕家長發現的壓力,可能是:家教很嚴,交友受到家長的嚴格限制,同時家長認為高中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拼課業,所以課業以外的事情都不允許。

  但這個例子與「性別」本身並沒有什麼關聯,這也是他的舉例之所以為錯誤類比的原因。
  坊間(?)直男們可能會感受到性別歧視的部份更可能是:「因為自己是男生,所以就被要求要多付出,無論是在工作上必須要多做苦力活,或是被要求要負起經濟的責任,若是賺不夠多就是不夠格的男人。另外,男人不可以有太多的情緒跟表現脆弱,因為男人必須讓女人(另一半)感到安心,同時在感情中必須要是能取悅女性的。最後,一個合格又優秀的男人,應該要默默承受壓力,而不要老是抱怨。」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為什麼最後都要怪到直男頭上?!

  我過去在陪伴身邊的直男朋友走出失戀經驗時,特別可以看到直男受到自己性別框架影響的狀況,他們在失戀時會反省:「是不是我做為一個男人不夠好,所以我的另一半才離開我。」,而把感情上的失敗解釋成自己不夠符合「好男人」的形象,我也看過朋友為自己的女友離開自己做解釋為:「因為我賺得不夠多,配不上她,所以她離開我。」
  (我要說,我在旁邊聽他這樣講,真的是讓我滿頭問號)

  所以直男們的確有因為性別的框架受到壓力,某些人感覺到的女權自助餐或許在他的生命中是存在的,但這些人仍是順應著這個框架,沒有機會去發現框架,質疑框架,甚至去解構它。
 
*踏入不同族群的生命,以同理而非諷刺的方式接近

  我要承認,我一開始看到「我是小生」的貼文時,第一個反應還是:這些父權紅利的既得利益者在說些什麼啊!(然後大翻白眼)

  但我最近因為生命的轉換,有機會跟許多非藝術圈,也非心理圈的異性戀男性相處,也有幸去聽到他們對自己生涯、感情的規劃,與面臨的挫折,其中有許許多多過去我會斥之為男性沙文、食古不化的傳統性別觀念等等。

  有些人非常適應這種觀念,在其中如魚得水,還備受其他直男的吹捧,但也有人在這種傳統性別框架下感到壓力。可是在我的觀察中,主動擺脫這種壓力的人很少,更多的人是希望自己能符合傳統成熟(甚或有點風流)的優秀男人形象,並且會因為不夠符合而懊惱。

  我這才發現我自己離所謂的「直男」族群有多遠。

  換言之,也可以想像直男族群離同志族群、直女族群的距離又有多遠。做為一個心理人、藝術人,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要減少歧視、刻板印象,唯一的方式就是靠近,同理而非諷刺的方式靠近,真的去意識到我們間的不一樣、我們身處的處境的不同,能讓人跟人之間有更全面的認識,當這個認識更深,我們才能踏入不同族群的生命裡,有品質的互動。

  最後我想說,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族群,多去聆聽、多去發問,減少膝跳反射式的批評,不只會讓自己看起來思慮周全,也會使你與他人的互動裡多了友善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
諮商心理師/藝術學士/阿宅。持有消極的人生觀,相信希望/絕望循環才是人生常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