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女權自助餐是真的嗎?直男為什麼覺得世界對他們不友善-「我是小生」事件中的性別觀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剛發生的臺虎啤酒面試事件,原先只是一個同志面試者發文抱怨,面試官在面試中不尊重自己的出櫃經驗,造成臺虎受到部分網友抨擊只是對多元性別族群假友善的事件。

  沒想到粉絲專頁「我是小生」,在前天(12/27)發文諷刺該事件,認為該面試者提到的出櫃經驗,與自己身為直男的自己,在高中時告訴家人自己交女友的壓力差不多,並以hashtag #這世界對異男最不友善吧,重新掀起了一波論戰,主題轉到了:「直男也常被歧視。」、「女權自助餐只在意女性,對男性的處境不管不理。」

  我本人,與我身邊的許多朋友(包含直男)都不太認同「我是小生」這樣簡易的對比同志的出櫃經驗,與異性戀男性向家人坦承交女友的經驗的方式,畢竟這樣比較在普遍的經驗中實在「差距太大」,也忽略了社會對不同性別態度的脈絡。

  盡管「我是小生」在後續的道歉文(12/28)中,說明自己真的是很平等的看待一般性別族群,跟性少數族群,所以原先的發文是想要提醒大家,在面試時提及自己的個人感情經驗不是聰明的做法,應該要回答更與專業相關的答案。同時,不同的族群都有不同的壓力,去特別化性少數族群的經驗,只是加強標籤而已。

  甘安捏?

*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反而造成實質的弱勢繼續受歧視

  首先我要說,我某種程度同意「我是小生」的觀點,也就是他想要去說服大家在面試當中,以自己的私人經驗做為回答,並不適合用來回答跟職業有關的面試這點。我認為他要是一開始以此角度切入,可能可以帶出一個新的討論,也就是私人關係、私人經驗跟職業的關聯,還有以他的經驗而言,「性別」在職場上的影響。

  但我覺得「我是小生」真正的問題在,錯誤的類比不同社會背景壓力的族群,也太過輕率在文中表現出:你們(同志族群)的壓力經驗也沒什麼,我們(直男)也很有壓力的態度,不要再拿你們的少數經驗出來說嘴,不然只是自己標籤化自己。

  看到這邊我真的是直搖頭,我個人會稱呼這是一種將兩邊各打五十大板,忽視了實質存在的社會壓力,讓原本處在較弱勢的族群繼續弱勢下去,甚至難以翻身的做法
  我想以每年的同遊為例,我記得幾乎每年的同志大遊行前中後,都會看到、聽到一種聲音是:「同志為什麼一直要出來招搖,自己平平穩穩地過日子不好嗎?」,更甚者會是:「同志就是因為老愛搞這些聳動的標語、談性的事情,才會惹人討厭,這樣不是歧視,是同志自己也做得不好。」

  我們可以想像看看,假如同志族群在收到這種批評的時候就噤聲了,這個世界就真的和平、平等了嗎?

  應該是不會吧。

  我認為當性少數族群,或其他受壓迫的群眾不再發聲,不說出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時,就會造成社會上繼續只有主流族群的聲音,這些性少數族群繼續沉潛於黑暗中,循著主流社會的規則生活,壓抑自己想要表達、發展自己的自由。

  真的發生這種狀況時,主流社會「不會」負起這些受壓迫的責任,甚至不會發現有人被壓迫,因為身為受壓迫者的生命早就已經消失在黑暗裡。
 
*直男們感到的歧視是什麼?女權自助餐是真的嗎?

  以「我是小生」所舉的例子而言,高中男生交女友,害怕家長發現的壓力,可能是:家教很嚴,交友受到家長的嚴格限制,同時家長認為高中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拼課業,所以課業以外的事情都不允許。

  但這個例子與「性別」本身並沒有什麼關聯,這也是他的舉例之所以為錯誤類比的原因。

  坊間(?)直男們可能會感受到性別歧視的部份更可能是:「因為自己是男生,所以就被要求要多付出,無論是在工作上必須要多做苦力活,或是被要求要負起經濟的責任,若是賺不夠多就是不夠格的男人。另外,男人不可以有太多的情緒跟表現脆弱,因為男人必須讓女人(另一半)感到安心,同時在感情中必須要是能取悅女性的。最後,一個合格又優秀的男人,應該要默默承受壓力,而不要老是抱怨。」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為什麼最後都要怪到直男頭上?!

  我過去在陪伴身邊的直男朋友走出失戀經驗時,特別可以看到直男受到自己性別框架影響的狀況,他們在失戀時會反省:「是不是我做為一個男人不夠好,所以我的另一半才離開我。」,而把感情上的失敗解釋成自己不夠符合「好男人」的形象,我也看過朋友為自己的女友離開自己做解釋為:「因為我賺得不夠多,配不上她,所以她離開我。」
  (我要說,我在旁邊聽他這樣講,真的是讓我滿頭問號)

  所以直男們的確有因為性別的框架受到壓力,某些人感覺到的女權自助餐或許在他的生命中是存在的,但這些人仍是順應著這個框架,沒有機會去發現框架,質疑框架,甚至去解構它。
 
*踏入不同族群的生命,以同理而非諷刺的方式接近

  我要承認,我一開始看到「我是小生」的貼文時,第一個反應還是:這些父權紅利的既得利益者在說些什麼啊!(然後大翻白眼)

  但我最近因為生命的轉換,有機會跟許多非藝術圈,也非心理圈的異性戀男性相處,也有幸去聽到他們對自己生涯、感情的規劃,與面臨的挫折,其中有許許多多過去我會斥之為男性沙文、食古不化的傳統性別觀念等等。

  有些人非常適應這種觀念,在其中如魚得水,還備受其他直男的吹捧,但也有人在這種傳統性別框架下感到壓力。可是在我的觀察中,主動擺脫這種壓力的人很少,更多的人是希望自己能符合傳統成熟(甚或有點風流)的優秀男人形象,並且會因為不夠符合而懊惱。

  我這才發現我自己離所謂的「直男」族群有多遠。

  換言之,也可以想像直男族群離同志族群、直女族群的距離又有多遠。做為一個心理人、藝術人,我的生活經驗告訴我,要減少歧視、刻板印象,唯一的方式就是靠近,同理而非諷刺的方式靠近,真的去意識到我們間的不一樣、我們身處的處境的不同,能讓人跟人之間有更全面的認識,當這個認識更深,我們才能踏入不同族群的生命裡,有品質的互動。

  最後我想說,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族群,多去聆聽、多去發問,減少膝跳反射式的批評,不只會讓自己看起來思慮周全,也會使你與他人的互動裡多了友善的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消極心理師的人生改裝工程的沙龍
77會員
24內容數
2021/07/14
那時候,我有數次站在我們高中天台的欄杆邊邊往下看,很意外的沒什麼恐懼的感覺,但看著看著會浮出「掉下去一切都結束了呢」的想法。甚至有點嚮往。拉住我的,是我當時養的一隻白底橘斑貓。
Thumbnail
2021/07/14
那時候,我有數次站在我們高中天台的欄杆邊邊往下看,很意外的沒什麼恐懼的感覺,但看著看著會浮出「掉下去一切都結束了呢」的想法。甚至有點嚮往。拉住我的,是我當時養的一隻白底橘斑貓。
Thumbnail
2021/04/01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4/01
諮商關係很特殊,不同於世間的其他關係,是一種為了個案而存在的關係,並且是以幫忙個案解決、適應困擾為目的的關係。所以這是一種「有目標」、「有一定期限」、「焦點明確」的關係,假如今天我們把諮商關係的界限跟平常的親友、工作、愛情關係搞混,就會浮現出幾個要思考的問題。  
Thumbnail
2021/03/24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Thumbnail
2021/03/24
現在資訊跟社交場合的發達,不管是去夜店玩、用交友軟體,可能會讓人跟人進入到性接觸的時間變短、變容易,加上性騷擾、性侵害的案例不斷,因此現在不斷加強「積極同意」的觀念宣導。但是,不是有積極同意就可以為所欲為,而是應該隨著關係的發展,走到有性接觸前,仍不可以忘記要「取得積極同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有時候會想,這些男生是不是因為要藉由踐踏別人才能建立自信,而我的某個男同好友也提出類似的想法,他告訴我:「這些人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有其他人比他們更不好,這些人是文組、是同性戀、是私校生、是女性、是原住民」。但我好奇的是,如果你都已經在學業及其他專業上有不錯的表現了,幹嘛還要透過傷害別人建立自信,對
Thumbnail
我有時候會想,這些男生是不是因為要藉由踐踏別人才能建立自信,而我的某個男同好友也提出類似的想法,他告訴我:「這些人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有其他人比他們更不好,這些人是文組、是同性戀、是私校生、是女性、是原住民」。但我好奇的是,如果你都已經在學業及其他專業上有不錯的表現了,幹嘛還要透過傷害別人建立自信,對
Thumbnail
性平教育 身為一個前八大妹,這幾天紮紮實實的體認到這個社會對女性有多少惡意。重點是,它一直都有,只是我現在才體認到。 起因是我在台大經濟系政見底下的貼文,有位女性來留言表示看了他們的政見感到很不舒服。 隨即有男性回她留言:「是嗎可是我覺得很好笑啊,and move on to my life.」原話
Thumbnail
性平教育 身為一個前八大妹,這幾天紮紮實實的體認到這個社會對女性有多少惡意。重點是,它一直都有,只是我現在才體認到。 起因是我在台大經濟系政見底下的貼文,有位女性來留言表示看了他們的政見感到很不舒服。 隨即有男性回她留言:「是嗎可是我覺得很好笑啊,and move on to my life.」原話
Thumbnail
-此篇為短評 這篇是回應朱家安在臉書上討論「直男行為研究社」的那篇文章 直男行為研究社主要是在分享一些 男性跟女性互動的對話 其中有很多都是比較荒謬且讓女性不舒服的情況 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且引起廣大迴響 有興趣請自尋去搜尋文章 不過也不太會影響到此篇閱讀 --- 身為直男我來試著討論一下這個議題
Thumbnail
-此篇為短評 這篇是回應朱家安在臉書上討論「直男行為研究社」的那篇文章 直男行為研究社主要是在分享一些 男性跟女性互動的對話 其中有很多都是比較荒謬且讓女性不舒服的情況 讓很多人感同身受且引起廣大迴響 有興趣請自尋去搜尋文章 不過也不太會影響到此篇閱讀 --- 身為直男我來試著討論一下這個議題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社群中異男、直男頻繁地出現在好多文章和留言裡,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一時之間蔚為風潮。大家第一次看到「異男」、「直男」時會不會疑惑他們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突然之間引起大眾廣泛討論? 今天研究員要跟大家一起探討「異男」、「直男」究竟是怎麼出現的,以及他們在網路社群上備受討論的原因。 參考資料:
Thumbnail
最近在網路社群中異男、直男頻繁地出現在好多文章和留言裡,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一時之間蔚為風潮。大家第一次看到「異男」、「直男」時會不會疑惑他們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突然之間引起大眾廣泛討論? 今天研究員要跟大家一起探討「異男」、「直男」究竟是怎麼出現的,以及他們在網路社群上備受討論的原因。 參考資料:
Thumbnail
我:「你覺得男女有什麼差異嗎?」朋友「被社會期待的東西不同吧!」 對男性的成長,自尊成為了所有脆弱的防護罩,在男性的社群中,沒有示弱、沒有眼淚,男人們被期待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樣子。 這篇無意挑起任何性別戰爭,更期待的是一個彼此傾聽的機會。
Thumbnail
我:「你覺得男女有什麼差異嗎?」朋友「被社會期待的東西不同吧!」 對男性的成長,自尊成為了所有脆弱的防護罩,在男性的社群中,沒有示弱、沒有眼淚,男人們被期待成為一個獨立自主樣子。 這篇無意挑起任何性別戰爭,更期待的是一個彼此傾聽的機會。
Thumbnail
男團選秀節目《原子少年》以「行星」分團,星系間特色各有不同,其中,「金星」十位參賽少年gay得天造地設坦蕩無畏,讓人詫異更驚喜,這當然要歸功《748施行法》通過,反同方羅織的謊言一個個被戳破——爸媽爺奶還在,異性戀沒有因此成為同性戀(如果有,純因他/她本就是雙性戀),台灣並未淪為愛滋島
Thumbnail
男團選秀節目《原子少年》以「行星」分團,星系間特色各有不同,其中,「金星」十位參賽少年gay得天造地設坦蕩無畏,讓人詫異更驚喜,這當然要歸功《748施行法》通過,反同方羅織的謊言一個個被戳破——爸媽爺奶還在,異性戀沒有因此成為同性戀(如果有,純因他/她本就是雙性戀),台灣並未淪為愛滋島
Thumbnail
女權自助餐,是對女權份子的貶義,認為只想享受權利但不承擔義務的女性是如同去自助餐店擇食填慾的消費者。我們無法有這樣的人存在,就像我們也無法否認在男性之中也會有性別意識的個體,但問題存在於結構之中時,這些例外的存在並無法抹去讓原則得以存在的機制所具有的問題。
Thumbnail
女權自助餐,是對女權份子的貶義,認為只想享受權利但不承擔義務的女性是如同去自助餐店擇食填慾的消費者。我們無法有這樣的人存在,就像我們也無法否認在男性之中也會有性別意識的個體,但問題存在於結構之中時,這些例外的存在並無法抹去讓原則得以存在的機制所具有的問題。
Thumbnail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
Thumbnail
因為這些社會的「教誨」,確實讓部分的直男,感覺到自己總是要符合一個又一個更高的標準,而且從小到大都充滿了壓力。因此,當多元性別在爭取權益、甚或指責「男性」是造成其他性別壓迫的來源時,他們就會跳起來捍衛自身,他們也感受到負擔了許多的壓力、折磨,同時他們也要自己高呼從來沒有意圖要去傷害其他性別族群。
Thumbnail
在今天臨晨,我發表了關於精神障礙人士面臨的社會困境,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性少數面臨的社會困境。 雖然說性少數不是只有同志,同志是性少數的一種,但是由於性少數群體都面臨“性難民”的困境,因此我們在本篇文章中,一併討論性少數的社會困境。
Thumbnail
在今天臨晨,我發表了關於精神障礙人士面臨的社會困境,所以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性少數面臨的社會困境。 雖然說性少數不是只有同志,同志是性少數的一種,但是由於性少數群體都面臨“性難民”的困境,因此我們在本篇文章中,一併討論性少數的社會困境。
Thumbnail
每個人在每個時刻場域都有可能成為弱勢。 不管是藝人、小學生、談戀愛的人、有錢人、窮人只要是人,不管他的背景如何,都可能被歧視,被貼標籤後,開始過著滿足社會眼光的行為,這就是歧視。 「歧視之意」:輕視,以不公平的態度相待。 生活中充滿著歧視的思想,其實很多歧視是小時候被家長錯誤的觀念移植的,以致長大後
Thumbnail
每個人在每個時刻場域都有可能成為弱勢。 不管是藝人、小學生、談戀愛的人、有錢人、窮人只要是人,不管他的背景如何,都可能被歧視,被貼標籤後,開始過著滿足社會眼光的行為,這就是歧視。 「歧視之意」:輕視,以不公平的態度相待。 生活中充滿著歧視的思想,其實很多歧視是小時候被家長錯誤的觀念移植的,以致長大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