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雜談part62 近代國家擴張的極限

恩,上次那篇隨手打的,有點迴響。然後想到一些應該要寫的,但又有夠長,而且會很發散,乾脆開雜談說。
筆者有時候會接到一些詢問,就是為何這場仗非打不可?外交折衝難道沒用?經濟繁榮依然照打不誤?大致上就是不解,明明有更好的選擇,國家卻走上戰爭之路,然後全部燒掉死傷無數。
這個要先聲明,很多當代的經濟跟產業,人類的思維是跟不上的,你要一群才跟走出農業社會的人,馬上放棄傳統家庭,全部走向工業化的小家庭,是不可能的事情。你會以為可行,這種錯覺來自於時間尺度,過去千年的變化都是以百年計算,變化緩慢讓當代人不覺得有劇烈變化,或者是隔了兩代人,反對者都死光了。看課本講改變只有淡淡一句話,可你去看人物回憶錄之類,都不是這樣簡單。
不過工業革命後的變化,加速成慢則十年快則半年,更不要提20世紀進入資訊時代,每年都在變化。這不僅是產業變了,接收資訊方式的世代也變了,但人心是不會變的,所以慘了。不相信的去看同婚議題,全世界各國的接受歷程跟方式,你要老一輩的人丟掉既有價值,簡直要他們的命,全部都會在選票上反映回去。不是沒有辦法,只是用衝撞的效果長期來看最緩慢
進入主題,工業革命到19世紀後期這段,國家的擴張進入了很難理解的狀態。首先,經濟上需要各國合作,全球化程度不停拉高,真的是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常常是國家打仗但生意照做,也沒人覺得奇怪。這是因為,民族國家還沒完全成為主流,對於人民來說,戰爭是貴族的事情,尤其是西歐等價值觀類似的地方,人民完全沒有要對立的理由。
但是戰爭的型態變了,首先是義務役必須建築在義務教育,以及民族國家的基礎上,這必定讓全民關心政治。而熱兵器時代,武器性能對於戰爭結果的影響太過直接,導致國家必須工業化,而工業化近一步改變社會的組成。這在英法等有選舉的國家,就會讓極端政客出現,但初期尚不嚴重,因為選舉權還沒完全開放下去。
只不過,各種戰爭的爆發,促使選舉權必須下放。因為戰爭的死傷已經從國王雇傭兵變成人民義務兵,當承受死傷的主體都是普通老百姓,你就得要付出代價去案後。簡單來說就是,人民為何要打這場仗?以前是國王出錢,打仗有薪水可領,傷亡還有撫恤金。但義務役為了國家打仗,善後成本變得很高,導致傷殘與退伍官兵的福利制度因應而生。
更麻煩的是,人數就是力量,你越能夠組織龐大的軍團,配合工業化生產的武器,在戰爭中就越能取得優勢。這變成國土大小與國民數量,直接跟軍事力量成正比,當交戰雙方的技術力接近就是如此。這麼巨大的軍隊組織,怎麼後處理?
說白一點就是,國家有那麼多錢打發這些人嗎?顯然沒有,所以制度上轉變成選舉權下放,讓參戰民眾有一體感,「為了國家」這個口號是可以降低成本的。反過來說,也就是讓國家政治逐漸要往下擴散,這在義務教育提高教育水準後,就不再是問題。
當國家屬於全體國民,就會出現無法調和的矛盾。首先,國內一定不會鐵板一塊,你光看台灣一個年金問題就知道多難搞,一百多年前的工業國家也是一樣,各種區域、職業、信仰產生的團體,分別在政治上衝撞,要求更多的權利跟特權。沒人會覺得自己是米蟲,大家都覺得我們辛苦工作,獲得一些成果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解決工業國家的社會問題,只有擴張政策一途。擴張不見得是軍事征服,更多的是利益團體擴大,好比說台灣宣布投入五千億到某個產業,就能讓其未來幾年擴大,參與的人都很爽。當然,沒被照顧到的一定會不爽,這進一步讓國家採取把成本丟給其他人的政策。
要注意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人類,他們的思維跟我們這代沒甚麼差。會因為某國的產業搶贏我們而生氣,為了打仗增稅就得要靠勝仗補償回來,覺得失業都是某些外勞來搶,資本家總是貪圖利益不分享等等。如果我們都會覺得,同胞都是短視近利的智障,那麼你為何會覺得百年前的年輕人就很天才?
19世紀的國家強盛,是建築在一個很大的循環上,筆者大概講一個比較小的。就是軍力增強可以對外擴張,壓迫其他國家開放市場,我國產業擴大市場,增加國內就業,金融貸款活絡提高新創產業機會,各種創新科技出現提高本國技術力,技術力提升讓軍事科技變強,換裝更強有力的武器,讓國家軍力更強。
還有一個,軍力變強大,投身軍旅是一個好主意,軍校增加一堆優秀平民,軍隊素質提高加上武器先進,對外戰爭屢屢勝利,戰勝的將軍要求新設部隊,購買新式武器的政治力提高,更多的常設部隊跟新式軍艦,需要更多的優秀軍官,打勝仗讓軍人地位提高,更多人投身軍旅。
直接點的,軍事勝利可以擴張領土,領土擴張代表人力資源變多,要保護的範圍也變大,所以軍組織需要擴張,新領土的民族教育也需要投入人力,消化新市場則需要更多業務投入。二十年後新住民生產的新軍隊,將進一步帶來軍力的提升,促進軍方的擴張跟人民的躁進。
還有其他更多的擴張迴圈,總之就是讓某個組織變得更巨大。由於工業國家的內部都是連動的,你不可能切割開來,這就常常導致軍方勢力擴大,但沒有夠多的位置,所以促使軍系政客催化衝突甚至戰爭,而產業界需要擴大,不管是軍用還是民用,擴張總是好的。人民更希望如此,一般人也許不曉得軍組織變大好不好,但顯然打勝仗很快樂,而且景氣也變得更好。
更不要提,若是勝利帶來大量的戰爭賠款,常常會用在產業上讓景氣更好,用在社會福利讓人民更爽。你說上層的政客難道不知道長久來說有危機?拜託,就算有危機,他敢說要放長遠眼光,所以這筆錢不行發下去?賣鬧了啦,你敢不發錢犒賞民眾,就等著下次選舉被翻掉。獨裁國家更恐怖,搞不好你的精銳部隊就來政變你,理由是戰爭只圖利你一人。
好比俄土戰爭催生了土耳其青年黨,這歷史應該不少人知道,原因說穿了就是戰略上雖然俄國贏了,後來的巴爾幹大戰,保加利亞、希臘也來分杯羹。但俄土戰場上土耳其可沒有輸,換裝新式步槍的軍團可不覺得自己失敗,而且實際上還真的打得有模有樣。你說埃及跟敘利亞的利權被英法收割,伊拉克變成西方魁儡,然後新興的義大利搶了利比亞,對鄂圖曼土耳其蘇丹來說很糟嗎?
一點也不,首先是不利防守的區域放棄,促使巴爾幹國家內鬥,反而有利內線防禦。其次不受控制的各省總督,被英法強國介入後,實際上是獨立了,但名義上並沒有,而且英法還比這些總督守信用,逼這些原本的地方土霸王把該繳的稅收都上繳,反倒強化伊斯坦堡的中央權力。再來,收到更多的稅,可以強化軍力,讓巴爾幹的二線國家更難進攻,跟工業強國簽訂的條約至少人家有信用,促使西方不願意土耳其被俄國併吞。就算是俄國,看到小老弟巴爾幹斯拉夫諸國那副俄鬼樣,也寧可保持土耳其獨立,方便黑海艦隊出入。
所以,你從土耳其蘇丹的角度來看,搞不好帝國主義侵略是大大的棒。但在國內政治上就是悲劇,人民看著帝國權威一步步摔落,埋下日後中東四分五裂的遠因。其次是軍事上你培養的精銳軍團,眼看著打了勝仗卻得要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這口氣怎麼嚥得下。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土耳其青年黨去把蘇丹換掉了,變得更加土耳其民族主義化,那些抱持帝國夢想的宗教勢力,驚恐萬分的看到哈里發變成魁儡。這點放到東方的大清也一樣,慈禧後期真心想要扶清滅洋嗎?
所以回到主題,擴張的結果是甚麼,為何引起大戰,明明大家經濟發展的很好不是,打仗對大家都不利啊。那是我們後來用上帝視角回顧,以當代的人來看就不見得如此。面對下一場選舉可能落敗的危機,現任政客只能強硬以對,軍方亟欲擴張,恨不得有大戰的機會,經濟遇到不景氣,人民也希望透過戰爭得到利權,對政客來說轉移焦點也好。
而且更現實的是,已經賺到的人,產業發展很不錯的人,未來希望光明的人,當然不覺得現狀很糟。但年輕人如果遇到擴張不順利,就會把怨恨投射到上一代人,再遇到當代左派的興起,煽動讓極端組織成長,迫使國內政客必須做點什麼。
這結果就會是悲劇性,你非打不可。
幾乎所有這些戰爭的關鍵,都是軍組織擴張過度,而軍方除了對外打仗,也沒有什麼可以發揮的餘地,警察還可以靠破案率,你總不能要軍人用掃地技巧獲得人民掌聲吧。所有的軍隊要獲得尊重與榮耀,就只有靠流血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即使進入現代也沒有改變。
軍組織的擴張產生的弊病,日本是一個典型的代表。日清跟日俄戰爭的勝利,對日本民眾來講是極大的榮耀,軍方的發言權被抬高,但面對西方強權干預,只能獲得不如預期的戰果,也是一種羞辱。這埋下了日後大戰種子,不管是陸軍還海軍,想要功勞就得對外用兵,遲早踩到其他強國的地盤。
這點傳統工業強國也不例外,一次大戰後景氣一時復甦,戰勝國的民眾無不希望透過懲罰戰敗國,來替數年的苦難得到報償。但清醒的政治家跟經濟家都知道,把人家宰了就沒金蛋下了,可你怎麼對國內憤怒的民眾說,我們現在放下對德國的仇恨,幫他重建吧?還好美國錢夠多,經濟擴張提供了戰後的空間,不然二次大戰恐怕提早十年開打。
講到這,讀者大概頭很痛,這根本是無限循環,全部卡死在那邊。其實這幾千年來都一樣,所謂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後面還要接一句話,「養兵不用等著完蛋」。如果你的社會還能夠承受,退伍的軍官兵找工作不成問題,銜接上是還好的,但萬一沒有的話呢?
德國一戰戰敗後除了軍官團骨幹,其他失業軍人跑去參加多少極端組織。日本則是一群少壯軍官成天想要發動戰爭,不然自己根本沒晉升機會。當國家內部失去擴張動力,年輕人就一定會動腦筋到搶現有的,台灣就是個典型例子,哪些人最會相信打房後可以讓自己有房住?還得要住在蛋黃區,捷運步行三分鐘才算有房,若經濟跟筆者小時候一樣,薪水獎金狂發的狀態,誰鳥你房價跟環保問題啊。
為何全世界現在都很擔心中美貿易戰?這絕對不是怕經濟崩潰之類等等,而是現在的局勢就跟日本對美國珍珠港前越來越像。
中國的經濟擴張早就到極限,而軍方的擴張卻沒有停,習近平越來越像是為了轉移焦點跟轉移經濟壓力,把鈔票丟到擴軍去產生動能,要說這其中沒有那些軍需產業推動,鬼才相信。就如新疆維吾爾怎麼搞到今天這樣,將近一年七、八千億台幣的維穩經費欸,對國家來說是很蠢的決定,但就參與其中建構集中營、賣武器的廠商,還有替解放軍增加的預算跟職缺,相關人當然是笑得開懷。
這種擴張,遲早會面臨戰爭問題,而軍隊的擴張,以現在中國來說,只有一個出口的可能,讀者要不要猜猜正規戰爭要打哪?往橫須賀丟幾百發飛彈殲滅駐留美軍,還是往德里丟彈道飛彈賭印度不會核反擊?
讀者猜猜看,習近平真的期望這場戰爭要贏嗎,還是輸了更好?如果有更加的形式可以轉移軍方擴張壓力,應該要怎麼做?
你如果想通,就會看懂美國到底在幹嘛,他們可不想等下一個珍珠港,雖然其他大國很想。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