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是想要追求幸福,也不是想要什麼不變的承諾。我只是,想前往更遙遠的地方。
大家可能有看過新海誠執導的《你的名字。》,但可能就對這本小說顯得有些陌生了。
《十字路口》講述一對互不相識的高中生少年少女,分別在兩地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故事。女主角海帆個性認真卻又冒失,帶著瀨戶內海的小島氣息,遲遲未交出升學進路調查表,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男主角翔太住在繁華的東京,面對下班後就喝醉的護理師母親,擔起日常家務,並期盼每月會寄來的父親信件。
十字路口的起點
其實《十字路口》是源自新海誠與日本函授教育機構Z會( Z会,Z-KAI)[1] 合作的劇本,在2014年於YouTube公開約兩分鐘的動畫廣告,新海誠一貫的高品質製作在當時亦引起熱烈討論,甚至有期待改編成電影的呼聲。
而在此動畫廣告中擔任人物設計的田中將賀,後來也加入《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的製作團隊,繼續與新海誠合作。[2] 也不難發現,《十字路口》其實就是《你的名字。》的靈感來源:主角分隔兩地素不相識、同樣在追尋某樣事物、距離與時間是關鍵的元素,以及貫穿故事的「結び」。
所謂的「結び」(musubi),中文可以翻成「結」或「產靈」,後者是土地的守護神的稱呼;在外傳小說《你的名字 Another Side:Earthbound》的數篇故事中,對「結び」的使用更為明顯與立體,不過礙於本文主線脈絡我就先不劇透了。在《你的名字》中,宮水一葉這樣說明著:[3]
「把線連結在一起是『結』,把人連在一起也是『結』,時間的流動同樣是『結』,全都使用同一個詞。…聚在一起成形,扭曲、交纏在一起,有時恢復、有時中斷,然後又連結在一起。這就是組紐編織,這就是時間,這就是『結』。」
交錯重合的人生道路
在《十字路口》裡,時間的元素已經放進作品,雖強調的是新海誠擅長描述的距離或空間,但「結」仍然無聲地運作著,「人生不是一條路走到底,而是由許許多多的道路交錯重合,人們就是這麼在不斷的迷失與繞圈子中朝目的地邁進。」這是小說接近尾聲時,翔太父親對他說的一段話。
想起《新世紀福音戰士》漫畫版最終話中,凌波零問碇真嗣說,「你確定要回到那個充滿傷害的世界嗎?」人生不會是單一線性的,也並非單打獨鬥就能如願,人與人的彼此交織,描繪出一幅錯綜複雜但充滿力道的圖像。也許在距離東日本大震災九年後的今天,我們更能感受到這種複雜感,「絆」(kizuna)這個漢字也成為日常。
我自認很不會寫「讀書心得」,更別提需要強大邏輯與結構嚴謹的「書評」,但總是想分享自己內心與書本的交錯重合。能夠重新回到校園,除了調適,還有喜悅(即便已被沉重的英文文本壓住),這些專業知識看似陌生,卻又呼應了我這至今短短二十五年生命經歷的記憶,尤其是這一年多來的日常。
前往更遙遠的地方,不是只有物理上的移動才能達成。驀然回首,原來自己已經走了這麼遠,而此時此刻-如同海帆與翔太在八重櫻樹下重逢般-又一新的旅程,起行。
如果你正在人生的分岔點上,抑或是想回顧自己的步伐,推薦這本《十字路口》,你會發現,故事並沒有結束,而是正要開始。
Su-Hong | 於台灣,高雄,灣仔內 | 2020.03.11 18:33修訂完稿
[1] ウィキペディア(Wikipedia),「Z会」頁面。
[2] 《聯合文學》,鏡花先生整理撰文,2019.12,第422期,第27頁。
[3]《你的名字》,新海誠原作,黃涓芳譯,2016,台灣角川出版,第87-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