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畢業季的到來,本篇要來介紹複雜的四技二專多元入學管道,希望幫助所有的高職應屆畢業生及家長瞭解,到底有哪些選項可以選擇?哪一個選擇又最適合自己?
首先,高職學生畢業後主要分為「就業」及「升學」兩條路,而「升學」又可選擇就讀「一般大學」、「四技二專」、「空中大學和空專」、「警察大學和警專」及「軍校」等;以教育部公布的106學年資料顯示,高職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者占了將近八成(79.42%),其中最大宗當然就是進入四技二專就讀!拜先前的廣設大學及技專院校改制所賜,基本上,畢業生只要想讀,大概都有學校會收,因此這樣的分布結果早已成為台灣的常態,至於高職畢業進入職場的比例,則只有一成五不到(14.47%),無怪乎教育部要想方設法、透過各種計畫、專班等,來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率,以達成高職教育之最初目標了!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重點,為了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並讓學生擁有更多樣的選擇,教育部不斷精進、修正多元入學實施的方式和細節,但也因為這些變動,讓很多學生、家長、甚至老師和學校的註冊組,都搞不清楚到底有哪些管道通向四技二專,各管道間又有什麼區別?
上圖依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列出四技二專主要的幾個入學管道,下面則對各管道作簡要說明:
1. 技優保送:這是最早開始作業的管道,不需要參加統測(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主要針對國際性競賽獲獎學生,填寫完志願後,由招生委員會按獲獎種類及名次、志願依序分發。
優點:期程最早,錄取學生可以充份享受剩餘的學校時光,也可提早規劃接下來的日程。
缺點:門檻最高,難度當然也最高。
2. 繁星計畫:每年三月中左右報名,不需要參加統測,但前五學期成績必須排名在職科或學程前20%者方得參加,比序的項目則包含:
(1)在校前五學期成績之排名百分比。
(2)在校前五學期專業及實習科目平均成績之排名百分比。
(3)第三到五之比序項目由各校自訂,範圍多為國文、英文及數學等科目平均成績之排名百分比。
(4)技藝及其他競賽、語文能力檢定、取得證照之綜合成績。
(5)志工、學校幹部、社會服務及社團參與之綜合成績。
參與繁星計畫的各技專院校,錄取單一學校之畢業生以一人為限,除非有剩餘名額,才會讓單一學校錄取名額增至兩人。
優點:對在校成績表現穩定者有利,且由於各校畢業生以錄取一人為原則,提高後段學校畢業生,進入前段技專院校之可能性。
缺點:需先經過校內各職科、學程間之比較,校內競爭相對激烈。
3. 技優甄審:約於每年五月辦理,不需要參加統測,主要針對參加技藝、技能等競賽,或通過乙級檢定之畢業生,甄審內容由各技專院校自訂,如面試、作品集審查、實作等。
優點:通過各項競賽、乙級檢定者加分比重大,對在校成績不穩定、甚至表現不佳者,此管道相對有利。
缺點:實作部分吃重,不喜歡動手的學生較吃虧。
4. 甄選入學: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學生須開始繳交相關資料(各校行政人員於四月為學生預先辦理集體報名),需要參加統測,在比序上,通常區分為二階段:
(1)統測成績篩選。
(2)各技專院校自訂項目甄試,如面試、書面資料審查等。
優點:因先經過統測成績篩選,具一定之公平性,且通常於六月才進行第二階段篩選,時程較技優甄審稍晚,有較長的備審資料準備時間。
缺點:可填寫志願數較登記分發少,因此在志願的選擇上須更加慎重。
5. 登記分發:每年七月初辦理登記及繳費作業,需要參加統測,且以統測成績為比序唯一依據;由於各項作業時間皆訂在學生離校後,學校及老師提醒不易,家長及學生須特別注意招生委員會公告之作業日程。
優點:篩選方式最單純、公平,對擅長考試的學生尤為有利。
缺點:為獨立招生以外最後一個入學管道,相對風險高,若無法錄取理想校系,恐須做升學以外之考量。
6.各校獨立招生:多為特殊科系辦理,如美術系、音樂系等,包括辦理時間、比序項目皆由各校自訂,有意參加者須密切關注各技專院校釋出資訊。
補充一點,每年統測的測驗日期通常是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日,測驗結束後約兩到三周會寄發成績單,若有意參加甄選入學或登記分發的同學,請務必參加統測!
希望以上的整理,可以讓大家對四技二專多元入學更清楚,也能藉此找到適合的升學管道。
最後,還是要提醒一下,升學真的不是唯一選項!試想,如果家庭有經濟需求,有意從事之工作職缺,對於高職畢業生和大學畢業生所給的起薪又相差無幾,那是否還有必要多花四年時間才投入職場?部分技專院校由於招生、經費等問題,辦學品質日益低落,能教給孩子的東西,可能遠不及直接進入職場所得,將人生精華的四年時光虛擲於斯,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台灣社會至今仍未完全擺脫「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擁有一技之長的高職畢業生,可能只有此階段比高中體系學生更占優勢,若能先進入理想的職場卡位,長遠來看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好好瞭解孩子要的是什麼,試著引導他規劃一下未來的藍圖,給孩子最佳的建議,但別幫他做最後的決定,他的人生,應該由他自己按下選擇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