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面對教育海嘯來襲,以色列民主教育之父怎麼做?(上)

Yaacov Hecht 談教育2.0 — — 從金字塔到網絡範式
本文授權並翻譯自以色列 Education City,原文:Education 2.0: From a Pyramid Paradigm to a Network Paradigm
Photo credit: Alice Pirogova
Photo credit: Alice Pirogova
前言 Yaacov Hecht,世界教育創新聯盟主席、以色列六任教育部首席教育創新顧問,被譽為世界教育創新之父、民主教育之父。為國際民主教育論壇(IDEC)發起人之一,《民主教育(Democratic Education: A Beginning of a Story)》一書的作者。
延伸閱讀:你聽過「民主教育」嗎?培養學生不被機器人取代的能力,其實跟工業時代一樣
作者:Yaacov Hecht 翻譯:Adler Yang, George Chan
photo credit: education city
1987年,我在以色列創辦了哈德拉民主學校(Democratic School in Hadera)。這是一所實驗性的公立學校,共有400位4到18歲的學生。在一間民主學校,每個學生都會建立屬於個人的學習計劃,決定要學什麼、怎麼學、在怎麼樣的時間點、何處以及要和誰一起學習。學校就這樣民主地運作所有老師、學生和家長受邀成為經營學校的合夥人。
隨時間的推移,我也參與建設以色列乃至全球類似的學校,並開發出專門為民主學校教師設計的專業培訓。
漸漸地,我在數百所傳統學校引領民主教育的精神,並以「整個城市就是一所大學校」為目標,以那些學校為基礎,發展出「教育城市(Education Cities)」這種生態系的模式。
在我帶領的組織「教育城市(Education City)」,我們與活躍於城市的公共機構和私人組織展開城際合作,目標是開拓每個學生的多元而獨特的學習路徑。截至今天,我們已在十多個城鎮展開合作。全以色列約有10%的學生都參與了這個計畫,而且計畫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
許多人常問我,「為什麼要特別用『民主』稱呼哈德拉的這所學校?民主社會的學校,不都是民主學校嗎?」
之所以將哈德拉(Hadera)的學校命名為「民主」,是因為我意識到:舊的學校型態,是為了讓學生適應一個多世紀前那種非民主社會的生活,因而沒有能力養成現代民主社會生活所需。
過去的學校訓練學生工廠做工所需的生活技能,而這些工廠主要需要紀律和服從。這些技能,無助於需要創意與積極的現代社會。
我意識到:民主教育,正是民主社會這塊大拼圖所缺的那一角。
今日,社會與科技更迭不斷我們眼前快速閃過,教育系統,卻持續將學生推往已不存在世界這兩者之間的「斷層」,又發生了「大規模的海嘯」,也解釋了我們遭遇的一些社會經濟危機。
踏上教育創業之路三十年後,我希望透過這篇文章,探討造成這波「海嘯」的機制,以及海嘯帶來的影響。同時,我將分享在公共教育系統實施創新的洞見。要創新,就須改變舊的「金字塔」教育典範,邁向我稱之為教育2.0的「網絡」教育典範。
在我們展開航行前,我要感謝我的朋友肯・羅賓森爵士(Sir Ken Robinson )在撰寫本文期間給予的重要支持。 肯・羅賓森爵士和我在2012年舉辦於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AERO論壇上一起演講。之後,我們間就不斷發生著充滿啟發的對話,帶給我非常多靈感。我還要感謝我的妻子Sheerly,竭力地確保我寫的每一個字母都夠精準。
延伸閱讀:2012 肯・羅賓森爵士於AERO的演講影片—— Building a Culture of Innovation
我也想對教育城市的所有朋友說:這篇文章所談的一切,都始於我與你們的對話。

海嘯時刻 (Tsunami Time)
近年來,我們見證了生活各個方面的重大變化。 實際上,許多人認為,目前的這些變化僅是將發生更大變化的開始信號,這更大的變化正在迅速朝我們逼近,並正指出社會各層面的革命。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軒尼詩(John Hennessey)於2012年夏天在《紐約時報》上發布了「海嘯」警告。
Hennessey 提到的「海嘯」將改變我們今天所知的高等教育世界(最主要是鑑於MOOC的發展)。 儘管如此,世界上許多其他政黨已經開始使用相同的比喻來解釋當今世界的社會經濟狀況 — — 換句話說,「海嘯」對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構成了威脅(不僅是接受高等教育)。舉例來說,這是發表在2014年1月18日《經濟學人》上的插圖。
巨大的創新浪潮即將淹沒我們,並且觸發舊有的社會經濟體系的破壞,也觸發了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結構發生有意義的變化。 這些浪潮帶來了巨大的危險之外,也帶來空前的機會。 而重要的是,這不是單次的海嘯事件,好像此後一切都會恢復正常;而是一個新時代 ——「海嘯浪潮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是定期會有海嘯的發生。 相較在過去,從騎著馬或馬車到汽車之間的轉換,就跨越了許多年。 也因此專業人員所承受的衝擊也是比較漸進式的、不會那麼突然。 而今天,革命性的快速變化發生在許多工作領域,每次這種類型的變化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許多工作的流失。
熟悉海嘯的自然成因,將幫助我們知道如何準備。為此,我們查詢了維基百科,瞭解「海嘯」在地理上的五個階段:
  • 地震搖動了海底地殼
  • 裂縫中大量海水湧出並向上運動
  • 這些水轉變成波浪,開始朝海岸前進
  • 而在海岸被洪水淹沒之前,海岸線會逐漸退去,並露出大片陸地
  • 海嘯的浪潮即淹沒陸地

這就引出了個問題; 我們正處於「社經海嘯」的哪個階段?
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海嘯」正處於第四階段,也就是逐漸消退的海岸線,並試圖使用過去運行良好,但現在不再那麼良好的工具來保護現狀。
例如,過多的考試充斥某些教育系統,以保護這些系統免於受到新出現的變化影響。
而在其他地方,「海嘯」已經進入第五階段,海浪開始沖刷海岸。
例如,我們可以看到「失去一代」(Lost Generation)效應的擴大,年輕人遵循了「正確的學術道路」,這條路曾向他們保證了生活的成功,實際上卻發現自己沒有工作,也看不到未來。 到了今天,這些年輕人意識到,既有的教育體係能使他們出色地為「過往的生活」做準備,而不是為現在的生活做準備,更不是為將來的生活做準備。
另一個案例是於2013年7月18日申請破產的美國底特律市。底特律這個擁有200萬居民的城市,曾經是美國汽車工業之首。而席捲底特律的海嘯是,汽車業的大部分遷往遠東,以及機器人和更精實的工人取代了數千名原本的工作者。
Photo from: Christensen Institute
海嘯的驅動力,是由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教授(Professor Clayton M. Christensen)所提出的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
破壞式創新,是一種創造新市場並最終破壞既有市場的一種創新模式,其主要是由兩種元素所驅動:
1. 它使複雜的產品和流程變得簡單
2. 它降低了不同產品的成本(通常是讓用戶免費使用)
這兩個流程,從根本上推動了全球性的創新。
舉例來說,數位攝影的發展導致底片攝影的絕跡,是一個漫長且昂貴的過程,還需要專門的開發實驗室。到了今天,攝影是即時、免費的。另一個例子,是人們透過電話的聯繫,變得更動態(可以從任何地方使用)且是免費的。
也有許多迫在眉睫的創新,例如自動駕駛汽車的革命(將消除對駕駛員的需求)或3D列印革命。從本質上,如今破壞性創新的兩個特徵已無處不在,除了創新已發生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是交通、能源、醫學、農業、通訊等),且用一種加速過的科技發展形式出現,將在不久的將來發生或已經發生ㄧ長串的社會變革,這件事的本質已經引發了一場辯論。
確實,如上所述,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時代。如果說在過去的變化,是被逐漸引入、發生的,那麼在今天它已然被大幅加速。這些海嘯將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例行事件。
賈倫.拉尼爾(Jaron Lanier)—— 全球高科技行業的領導者之一,也是虛擬現實的先驅,他相信技術創新將導致巨型金字塔的瓦解,並嚴重衝擊中產階級。
在花了30年的時間協助人類進入新技術時代之後,Jaron Lanier 承認:「我錯了。我們已經迷失了方向。」作為互聯網毀滅性影響的一個例子,與Instagram及其13名員工的出現相比,他帶來了柯達(Kodak)公司的倒閉及其10,000名員工的失業:「我們這些技術人忘了某些對整體社會的責任。我們已經推廣了這項反人類意義的技術,這技術使人們破產,而不是幫助他們。這樣是行不通的。我們正在創建的天堂根本無法為很多人所用。」
相較之下,奇點大學的創始人、合夥人兼主席,也是X PRIZE的創始人兼主席的 Peter Diamandis 則認為,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豐盛時代(這豐盛是指我們的未來)的邊緣,並且滿溢的線上創意將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所有主要問題。
如果我們想知道如何應對「海嘯」,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它們的運作:它們起源於何處以及它們的前進方向。如果我們能夠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也將能建置用於預測海嘯的工具,提前知道海浪將駛向哪個海岸線;波浪的預期力道是多少;以及我們要做什麼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破壞,以及最主要的,我們如何增加它們所帶來的機會。
此文下半部分將於 2020/04/09 發布。

Photo credit: Alice Pirogova

小彩蛋
2022年,由Yaacov創辦的國際民主教育論壇(IDEC)將在台灣舉辦!目前逸帆正在翻譯 Yaacov 《民主教育》一書的完整版,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填寫下方表單
延伸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