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無聲救援》:向亂世中進行人道救援的無名英雄致敬

    假若你活在希特勒統治的法國,你身為自由法國軍團的一員,而你的同胞被他們抓去,活生生剝皮慘死,你會選擇站出來為他報仇、同歸於盡,或是將你身旁成群的猶太孤兒們,護送到中立國瑞士去呢?
    這是一個很兩難的問題,在每一次的亂世裡,都有人站出來犧牲自己,為了讓人民的聲音被世界聽見,就好像戒嚴時期的林義雄,因為參與美麗島事件全家遭到滅門,或是鄭南榕,以自焚的方式向國民黨表達嚴正的抗議。
    但是,在這些人的背後,還有許多無聲的英雄,就如同郭佳信神父(Fr. Ronald J Boccieri),協助藏匿陳菊躲避國民黨的追捕一般,又有多少無名英雄,協助許多無辜的人躲過白色恐怖的追殺,等待正義到來的一天;或是選擇流亡海外,不斷向世界宣傳國民黨的暴政與台灣人對自由的渴望。
    在《無聲救援》裡,講的就是一個納粹佔領法國期間,一名無名英雄多次帶領在納粹射殺之下倖存的孤兒,一次一次翻過阿爾卑斯山,護送他們來到中立國瑞士。他是一名默劇演員,他的名字是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
    電影海報,取自於IMDb
    電影海報,取自於IMDb

    無聲救援,讓更多生命得以倖存
    當1940年代,納粹全面佔領法國之後,身為夏爾·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自由法國軍團一員的馬歇·馬叟,面臨了一個難以抉擇的場面。他的作戰夥伴艾瑪告訴他,蓋世太保克勞斯·巴比(Klaus Barbie)在她面前活生生把另一名夥伴米拉的皮給剝下來,她想要殺死他來報仇。然而,馬歇知道這場仗沒有勝算,於是他勸退了艾瑪:
    為何要打一場打不贏的仗?冒著生命危險為他們報仇,還是拯救他們留下的孤兒?
    克勞斯·巴比是何許人也?他在法國里昂多次虐殺法國俘虜,號稱「里昂屠夫(Butcher of Lyon)」,戰後又透過關係受雇於美國情報部門,逃過紐倫堡大審中必然的死刑,在中南美洲活躍了30餘年,直到1983年被引渡至法國,判處無期徒刑,並於1991年死於癌症。
    這是一場不可能打得贏的仗,馬歇·馬叟深諳此事。但他首先需要先說服艾瑪,暫時忍住米拉在她眼前被活生生剝皮的痛楚。艾瑪想報仇,並非沒有道理,在面臨姊妹如此慘烈犧牲之下,她始終沒有供出男性士兵們在哪裡。
    終於,馬歇和艾瑪帶著第一批的孩子翻過山嶺逃難成功,在艾瑪英勇犧牲後,他又繼續一批一批帶著父母死於納粹手裡的孤兒,一次又一次的翻山越嶺,到達中立國瑞士,幫助這些孩子得以倖存下去。

    讚揚犧牲者的情操,也別忘了這些無名英雄
    也許是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讓我們背著「士可殺,不可辱」的概念,史可法、文天祥,只要是漢人被外族人入侵,英勇死在敵人的刀下,堅決不投降,似乎才是教育讚揚的情操;但是,如果世界上發生不人道的慘劇時,沒有這些無名英雄的協助,又何來倖存者在日後昭雪冤屈呢?
    在去年香港反送中運動最激烈的時候,我看見了許多站出來英勇抵抗,然後被政府自殺的香港人,但同時也看見了,許多廚師、醫護人員,自願留在被警方封鎖的學校內,那些廚師說,只要有一天還有學生在,他們就會為了那些學生留下來做飯;那些醫護人員不顧香港警方違反《日內瓦公約》,任意攻擊醫護人員的威脅下,堅守在校園內拯救受傷的學生。
    歷史總在輪迴/哪裡沒紀念碑/哪種悲情更悲 ──滅火器樂團,《雙城記
    隨著歷史一次又一次的輪迴,在我們悼念著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的同時,那些在幕後忍氣吞聲,只為了讓更多人存活下去的無名英雄,也值得我們致上無上的敬意。
    《無聲救援》,正是這樣一部致敬這些無名英雄的電影。
    我是剛畢業的全職作家貓心,希望我的文章能帶給世界一些療癒,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贊助我的文章,並追蹤粉專 貓心—龔佑霖,萬分感謝
    街口支付,輸入903851397,贊助貓心30元零用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貓心—龔佑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