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好人的袖手旁觀─《阿依達的救援行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背景是波士尼亞戰爭中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這十多年來,即使是不關心國際新聞的台灣人,也能透過《三不管地帶》、《旅行之歌》、《三十而麗》、《牛奶配送員的魔幻人生》、《生命是個奇蹟》等歐洲電影,甚至好萊塢的《戰略殺手》、《歡迎光臨賽拉耶佛》(《烽火驚爆線》/Welcome to Sarajevo)、 《衝出封鎖線》等片,約略知道這場發生在上世紀末的種族戰爭。

片名原文中的「Quo Vadis, Aida?」典故來自基督教,Quo Vadis是拉丁文,耶穌基督的門徒彼得,從羅馬皇帝尼祿暴政中的羅馬中逃出,半路上遇到耶穌,他問耶穌:「你要往何處去?」 耶穌告訴彼得他要去羅馬「因為你背棄你的民眾,我將再回到羅馬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後來彼得回到羅馬並殉道,「你要往何處去?」的拉丁文是「Quo Vadis?」。這段故事之後被波蘭歷史作家,19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亨利·顯克維支(Henryk Sienkiewicz),寫成歷史小說《暴君焚城錄》,書名就叫Quo Vadis,也被好萊塢在1951年拍成電影,由當時的明星羅伯特·泰勒、黛博拉·寇兒、彼德·烏斯蒂諾夫演出。

片名用了基督教的歷史典故,也在暗喻女主角阿依達面對了如同聖徒彼得一樣的兩難抉擇,是要保護家人,還是昧著良心用聯合國工作人員的特權,帶他們一起逃走?

阿依達畢竟不是上帝的聖徒,所以從一開始就只想要保護家人,但連這樣卑微的要求,在混亂不堪的戰爭中,在形勢比人強的惡劣環境下,都難以做到。當然,問題不在阿依達想利用特權蒙混過關,而是在聯合國的怠惰無能和集體失職,首先任由塞族部隊侵入被聯合國劃入安全區的斯雷布雷尼察,無法反制,當平民逃亡時,又無力保護,任由塞族部隊將他們帶走、屠殺。

《阿依達的救援行動》大致上依照史實進行拍攝,塞族將軍Ratko Mladic,與荷蘭維和部隊指揮官Thom Karremans都確有其人。有些劇情納入了一些耐人尋味的小地方,如那場談判,Youtube上面有當時的影像,網路上也有談判時的逐字稿,可以看出談判是站著的,不是大家排排坐,當時的翻譯是塞軍負責的,可能沒有聯合國或平民翻譯者的角色,不過也可能談判有好幾場,狀況各異,而荷蘭指揮官說了彈鋼琴的比喻(影片的21:45~22:00),和談判結束雙方喝酒慶祝,也是真的發生過的。

電影也省略了一些地方,例如當時荷蘭的維和部隊已經有士兵被塞族部隊綁架,交出平民多少是了換回這些人質。但這也顯露出國際組織在險惡的局勢下,脆弱到不堪一擊,只能任由獨裁者魚肉人民。

雖然電影觸動人心,但導演從頭到尾都用冷靜、旁觀的調性,處理這麼殘酷而血腥的故事,雖然主題是大屠殺,但是沒有多少煽情的手法去演繹,真正集體殺戮的畫面,要到最後才出現,而且是用很冷冽的手法呈現。過去這類電影不是用一大堆假血搞到倒胃,或者過度二分地強調屠殺者的邪惡,把責任都推給「壞人」,而忽略除了殺人者之外,好人的袖手旁觀更是為屠刀掃除障礙。

這兩年武漢肺炎疫情,在各國任由病毒肆虐、民眾死傷枕籍之際,政府和國際組織的功能也飽受質疑。在這種社會氣氛下看《阿依達的救援行動》,也難免有這樣的聯想。而台灣存在對岸的軍事威脅,近年來夾在中美爭霸的夾縫中,看這樣的電影,自然是更別有一番滋味了。

補充兩個後續歷史發展─

※電影裡屠殺事件的禍首塞族部隊將領─拉特科·穆拉迪奇(Ratko Mladic),2017年被荷蘭海牙的前南斯拉夫國際刑事法庭,判處終身監禁

※2017年,海牙國際上訴法庭裁定,1995年的聯合國維和部隊必須為屠殺中─「知道但沒作為」的舉動負起部分責任。同時,電影另一個史實人物─荷蘭駐聯合國維和部隊指揮官的Thom Karremans,後來差點被屠殺受害者家屬起訴,在維和任務中失職導致悲劇發生,但最後不了了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若無其事的活著的沙龍
112會員
93內容數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6/30
這片就拐個彎罵西方價值,包括民主政治、資本主義通通被批判,甚至連當代經濟活動中重要的契約精神,也被嘲弄和顛覆。 民主政治在片中沒有一點好處,除了製造村內的對立矛盾衝突、金錢介入、選民互罵以外,沒有什麼正面的地方。不丹推動民主選舉,除了「跟隨世界潮流」幾乎沒有其他正向的動機.............
Thumbnail
2024/02/13
《富都青年》是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我讀大學社工系,老師就一再強調「你們以後畢業,要家訪千萬要注意安全,盡量別一個人去,不要吃案家的東西、喝他們的水。如果可以的話,去買電擊棒防身」(尤其我們是嚴重陰盛陽衰的行業)本片李姓社工最後的遭遇,就是一個血淚教訓...............
Thumbnail
2024/02/13
《富都青年》是社工職業安全教材,我讀大學社工系,老師就一再強調「你們以後畢業,要家訪千萬要注意安全,盡量別一個人去,不要吃案家的東西、喝他們的水。如果可以的話,去買電擊棒防身」(尤其我們是嚴重陰盛陽衰的行業)本片李姓社工最後的遭遇,就是一個血淚教訓...............
Thumbnail
2023/11/22
直接講結論─很難看。 我是在某社工專業團體招待特映會看的,因為免費,好像也沒什麼可囉嗦,但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想想就不值得。
Thumbnail
2023/11/22
直接講結論─很難看。 我是在某社工專業團體招待特映會看的,因為免費,好像也沒什麼可囉嗦,但浪費了我兩個小時,想想就不值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時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
Thumbnail
《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時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
Thumbnail
阿塞德本來是一位眼科醫生,對政治毫無興趣,後來因為大哥車禍身亡,父親只好把位子交給他,而阿塞德上任後學了他爸的官僚、獨裁主義成為一位暴君。 敘利亞在戰爭在開始前受到長期高壓統治與高失業率,情況類似於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是秘密警察,2011年中東地區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後,敘利亞境內也
Thumbnail
阿塞德本來是一位眼科醫生,對政治毫無興趣,後來因為大哥車禍身亡,父親只好把位子交給他,而阿塞德上任後學了他爸的官僚、獨裁主義成為一位暴君。 敘利亞在戰爭在開始前受到長期高壓統治與高失業率,情況類似於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每三人之中就有一人是秘密警察,2011年中東地區爆發阿拉伯之春運動後,敘利亞境內也
Thumbnail
  有人說:「最好的戰爭片往往也是反戰的。」當電影忠實的呈現了戰爭帶來的殘酷、絕望與無奈,對於戰爭的反感與反思也自然的浮現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Thumbnail
  有人說:「最好的戰爭片往往也是反戰的。」當電影忠實的呈現了戰爭帶來的殘酷、絕望與無奈,對於戰爭的反感與反思也自然的浮現在每個觀眾的心中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在愛國主義的宣傳鼓吹下,17歲的德國青年保羅與朋友們離開學校參軍,他們滿腔熱血,期盼凱旋歸國的那一天。然而,壕溝戰的情況宛如人間地獄,在前線等待他們的是老鼠、虱子、傳染病,以及頑強抵抗的法國軍隊。保羅眼看身邊的同袍一個個陣亡,他只期盼戰爭早日結束……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在愛國主義的宣傳鼓吹下,17歲的德國青年保羅與朋友們離開學校參軍,他們滿腔熱血,期盼凱旋歸國的那一天。然而,壕溝戰的情況宛如人間地獄,在前線等待他們的是老鼠、虱子、傳染病,以及頑強抵抗的法國軍隊。保羅眼看身邊的同袍一個個陣亡,他只期盼戰爭早日結束……
Thumbnail
這次所聊的較沉重些,但總有些東西必須直面,在有所選擇、自由允許的情況下,勇敢幾回!
Thumbnail
這次所聊的較沉重些,但總有些東西必須直面,在有所選擇、自由允許的情況下,勇敢幾回!
Thumbnail
戰爭之禍害 歷史不停重演 當望著阿富汗人民在機場追上美軍的飛機,不期然令我想起一套以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突襲安全區》(臺譯《阿依達的救援行動)。這電影以1992至1995年期間的波斯尼亞戰爭(Bosnian War)為背景,重現了在1995年7月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Srebrenica Mas
Thumbnail
戰爭之禍害 歷史不停重演 當望著阿富汗人民在機場追上美軍的飛機,不期然令我想起一套以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突襲安全區》(臺譯《阿依達的救援行動)。這電影以1992至1995年期間的波斯尼亞戰爭(Bosnian War)為背景,重現了在1995年7月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Srebrenica Mas
Thumbnail
雪布尼查(Srebrenica)大屠殺26週年 對於巴爾幹半島的認知大概只停留在課本上的「歐洲火藥庫」一詞,但實際上卻對其形成的背景與歷史甚少著墨。二戰後由六個國家(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賽哥維納[以下簡稱波赫]、馬其頓[現稱北馬其頓])加盟而成的「南斯拉夫
Thumbnail
雪布尼查(Srebrenica)大屠殺26週年 對於巴爾幹半島的認知大概只停留在課本上的「歐洲火藥庫」一詞,但實際上卻對其形成的背景與歷史甚少著墨。二戰後由六個國家(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賽哥維納[以下簡稱波赫]、馬其頓[現稱北馬其頓])加盟而成的「南斯拉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