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背後的無盡殘響──《西線無戰事》 |歷久彌新的反戰電影

2023/03/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典反戰作品西線無戰事經歷了六十幾年的歲月,時光荏苒來到了2022。從一戰,二戰,越戰到了千禧年後,人類仍然承受著戰爭的痛苦。經歷了三個版本究竟由Netflix主導的《西線無戰事》2022與前兩個版本有什麼差別呢?
《西線無戰事》原為Erich Maria Remarque於1929年出版的反戰小說。講述實值一戰期間,主人公保羅鮑默與其友人在課堂中聽聞教授慷慨激昂演說後,義不容辭,投筆從戎。從教授的演說中感受得到年輕的德國男性們認為上戰場即是為國家付出的表現,成為國家的英雄。《西線無戰事》電影始於噠噠噠快速的裁縫機的聲響,男性上戰場拋頭顱灑熱血,女性則是背後推手,從裁縫軍服到準備軍備品樣樣精通。在資源稀缺的時期,戰死沙場的士兵的名牌會被回收,身上所穿的軍服重新洗滌、曬乾、成為下一位士兵身上的衣服。
一開始可見青年們歡欣鼓舞的神情,他們迫不及待想要成為人人景仰理想中英雄,卻不知道自己即將踏上不歸的旅程。從一戰至二戰,國家常使用政治宣傳為工具,無論是廣播、平面宣傳或是演說,只要能達到目的,無所不用其極滲入人民腦海中。希特勒便是政治宣傳的好手,後人可以從歷史文獻中看到希特勒站在講台上演說的影像,同時他的演說能力以及領袖魅力風靡德國,這種類近乎洗腦的方式成為政治宣傳的教材。除此之外各個國家政治宣傳方除了安內還會攘外,他們將敵軍描繪成十惡不赦的怪物,只會燒殺擄掠老弱婦孺的混蛋,因此更需要烈士為祖國而戰。
場景從主角群的笑容突然轉換至戰場的壕溝內,這裡的生活宛如地獄,士兵們只能與老鼠共食,只能吃稀疏的馬鈴薯湯。他們遠離了家鄉來到了前線就只是為了打贏對面的法國士兵。無情的槍聲與砲彈轟炸聲此起彼落,保羅眼睜睜見到從小一同長大的好友的屍體,他只能無聲地哭泣。他們打得一場是有去無回的戰爭,最終只能成為國家機器中的渣滓。
西線無戰事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美術與最佳國際影片與最佳攝影,可以見得西線無戰事整體拍攝風格質感深獲電影圈肯定。寒冷的十一月天,森林雪景一片寂靜,畫面便在槍聲與寂靜的來回切換。戰場畫面呈現冷藍色調,對比呈現黃色調的日常場景更顯得淒涼。德國青年們首次見到坦克車出現時,它發出的巨大轟鳴讓德國青年們彷彿見到了史前巨獸。
筆者認為一部好的戰爭電影,除了要能正確且完整的敘述歷史,並且必須要從情節中讓觀眾了解戰爭的殘酷。至於《西線無戰事》為什麼能稱為反戰電影中的經典,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從主角保羅的眼人中可以見到戰爭對於人類的殘害是如此之大,除了士兵們必須要長時間居在環境惡劣的環境,忍受與家人分離之苦。他們每天接生活在沒有明天的恐懼,見到身旁有血有肉的弟兄隔天可能就會成為冰冷的屍體,還有比這件事情更絕望的事嗎?沈浸式的拍攝手法讓觀眾帶入到主角的處境,身歷其境感受到戰場的恐怖。
西線無戰事1930劇照,圖中保羅以手蓋著法國士兵的嘴巴
其次保羅於一次交戰刺傷了法國士兵,法國士兵血流如注,嘴巴口吐血水還喃喃自語,保羅拿起手上沙子塞住了他的嘴巴,以免他發出聲響。見證到身旁溫暖的生區逐漸變得冰冷僵硬,保羅起了憐憫之心他轉念想要救活法國士兵,見到他的懷中落下的照片,保羅意識到照片中女性可能再也盼不到歸人。應證到敵人也是人。戰爭中最大的敵人即是戰爭本身,無論是我軍或是敵軍皆是戰爭下的棄子。
結局的鋪陳更是令人心碎,德國與法國簽下了和平協議。在回家歸途的倒數計時,主戰派的將軍又站上了高台大聲疾呼為祖國而戰,此時的保羅看盡無常,眼神黯淡,昔日眼神炯炯的青年已不復存在。更為諷刺的是,和平協議生效前十分鐘,保羅被刺殺身亡。
1930年版本結局則是以保羅見到停在花朵上的蝴蝶,想要伸手觸摸時被射殺。戰爭電影或是動畫作品中經常會以熱兵器與花朵作為反戰的符號。無論是哪個版本,結局同樣呼應到了片名,觀眾見證了一場場血流成河的戰役,看到了眾多生命隕落,我們隨著保羅穿越在滿是泥濘的戰壕,看到了戰地日常與種種無奈。當和平的號角響起,指揮官收到的報告書上只寫著斗大的幾個字:「西線無戰事」。
看完之後,《西線無戰事》無論經歷了幾個世紀幾個版本,即使劇情並沒有太大的轉變,它仍想告訴當世的人們戰爭可怕無情之處。讓我想起了蘇珊桑塔格的《旁觀他人之痛苦》。我們藉由流行文化載體感受到戰爭的恐怖,考究因戰爭而受苦的軀體,但我們無能為力。這也許是西線無戰事為什麼成為歷久彌新的反戰電影,在電影中感同身受他人之痛苦,只能祈禱未來的世界充滿著愛與和平。

同場加映

Podcas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74會員
62內容數
你將會我看完ACG中二次元(也就是平面2D作品)作品的一些感想,還有帶有輕學術性的解析文。 並用獨特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如果喜歡的話就訂閱起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