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志彥,是臉書副總裁的理財日誌版主,也是阿爾發金融科技總經理,之前
PG財經筆記作者蔡至誠在離開警職後就是進入
阿爾發金融科技任職。
陳志彥因過去曾任花旗銀行集團副總裁、台新銀行財富管理副總經理、法商巴黎銀行副總裁,在銀行、證券投資擁有20多年學術基礎及實戰經驗,接觸許多我們所不知的金融市場,也深覺多數人誤解金融市場的特性,沒培養正確的投資觀念,導致陷入不斷虧損的困局,決定以投資行為為主軸撰寫此書,希望散戶投資人能重新反思自己的投資行為,並應用在生活其他層面,獲得更好人生。
市場難以預測,過多訊息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書中的每個章節幾乎都提到投資人習慣對市場進行預測,包含理財專家、財經專家、華爾街分析師等大家都喜歡預測!
但長久以來金融市場其實是難以捉模的,也因此讓大眾認為投資需要繁複的計算方式,且需要時時汲取市場資訊。
我們不知不覺會很相信專業的分析師的建議,也會相信新聞的數據以及每日財經訊息。
作者在書中指出,許多媒體記者因為趕稿的關係,常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財經新聞,在欠缺思考及研究不足的狀況下所下的結論,其實不適合拿來當作投資建議。
市場其實常常存在沒有因果關係的相關
譬如近期美國新冠肺炎人數激增,公司行號歇業頻傳,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也增加,但美股經歷暴跌暴漲後在4月6日當天飆漲1,600點,這些數據不是應該帶來股市大跌嗎?但為何近期又飆漲?這就是沒有相關性的因果關係。
媒體為了吸引觀眾標題總是要把不相關的因果串起來,譬如”因美股昨日暴跌導致今天台股開盤暴跌”這樣才有新聞的效應。
然而過多的財經訊息都會影響你的決策;有時候這些因素並沒有因果關係。
法人機構的買超賣超,有時是因應法人每月績效結算的操作過程,法人的資金大短線操作獲利後就會作績效的結算,這些行為跟長期投資者不同。然而我們往往會受到買賣超及媒體標題影響作出錯誤的決策。
金融市場本質是不確定的,別相信媒體專家的預測
作者提到投資並不完全是一門科學,它會影響的外在因素太多了。
因此人們其實無法在事前正確描述事件發生機率。
(簡單的問個實務問題,這次疫情會到何時?誰能預測正確呢?先前媒體說到了夏天疫情會穩定,但現在夏天快到了疫情卻沒又穩定下來,美國一開始大意輕忽後來卻瘋狂引爆,在這之前美國國內財經專家有誰預測的到美股會因此大跌??)
任何專業的分析師可以針對客觀狀況評估未來走勢,但打包票的保證”一定會”如何發生的話語我們都應該存疑。
花很多時間去分析及關注市場,對於我們的投資績效並無幫助
我們只能選擇獲勝率較高的方式去做資產配置跟個股的選擇,因為即使是深思熟慮採取的行動也會失敗,草率決定的過程偶而還會有亮麗的成績。
投資是機率問題,有時候是運氣而非能力
作者強調:「隨著深思熟慮的次數越多,必定能降低風險的發生,因此投資人應該多關注方法及過程,而不是結果」。
回想過去我也曾犯過類似錯誤,至今仍深自警惕自己不要再犯。
「2019年6月我將持有許久的兆豐金在接近30元賣出…只參與了3次配息。」
偶然一次我看了近期仍很紅的理財節目”單身行不行”,那集節目邀請理財達人來賓分享運用兆豐金進行波段操作的方式,來賓的操作的理由是兆豐金長期股性牛皮,股價一直都在22元至29元區間,除息前賣掉除息後買回來,賺的比配息多還不用扣稅,因此那位來賓表示,只要漲過29元他就賣,回到低於23元就買回來,過去幾年他都是如此操作,當時聽完覺得挺有道理,沒有考量到市場無法預測,因此2019年6月那時兆豐金快漲破30元,我自認股價快創歷史新高了,於是全數賣出,心想等著他除權息後買回,但那次的賣出讓我很後悔,因為後來股價就漲破30元沒回頭,而除息後也沒有回頭,我因此錯過後續豐厚1.7元配息及股價的成長。
檢討那次的決策過程
1、我沒有做第二層思考,當理財達人以過去數據作為分析時,並沒有質疑市場其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規律。
2、受財經節目及媒體影響,興起賺價差的念頭,忘了當初持有兆豐金的初衷是長期投資而非短進短出。
3、經過評估的公司配息穩健,長期殖利率都在6%以上,又在公司陷入低迷(當年兆豐金因涉及捲入美國洗錢案,又因為慶腹案風波)買入,持股成本在23左右,跟理財達人不同,應該長期持有不需受股價起伏影響決策。
這也應證了市場變動時我們總是會聽到很多聲音,這些聲音左右了我們的心情也影響決策。
投資人會想是否應該在市場變動時將自己資產做一些調整但「通常在市場變動的時候做的決策有99%是錯的」
簡單的規則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
投資最重要的是”方法簡單,商品簡單,過程簡單”!
巴菲特曾說:「投資獲利很簡單,但卻很難做到。」
關鍵字在於簡單,因此投資人必須避開下列錯誤的行為:
1、一味地追求高投資報酬
2、聽取市場小道消息
3、靠短線操作來賺錢
4、追逐市場熱門的投資產品(賭徒謬誤)
5、往下攤平價格下跌的股票
6、高估自己的能力去猜測市場的漲跌
7、集中投資在少數的金融商品或股票上
8、沒有做好資產配置
9、頻繁查看金融市場的價格變動或自己的投資績效
投資不需要是天才或是懂複雜數學公式,需要就是專注在一個簡單的規則上面。
作者建議投資人應運用簡單的投資組合作資產配置,以股債配置為原則針對自己的年齡作調整,平衡後再配置,投資人追求的應該是滿足感(獲取市場的平均報酬)的投資績效而非最大化(獲取最高報酬)的投資績效。
最後,作者建議從「閱讀」吸收廣泛的知識,尤其過去發生過的金融重大事件的歷史,從事件中學習並檢討如何避免再犯,才能有效面對未來的挑戰。
閱讀是對自己最便宜的投資
我認為年輕人在學投資前應該先避免砸錢去上昂貴的理財課,把所有經典書籍都讀一輪後,先了解投資的遊戲規則跟市場定義,這樣去聽理財課時才能聽出講者的盲點,也才知道市場是否真如演講者所說的那麼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