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鈴木大提琴-Vol.2-P.14-Theme from ''Witches' Dance

在練習過第15頁的降B指法後,我們終於要回過來第14頁,練習這首複雜的《妖精之舞》。曲子大約可分為三大段,由於譜面涵蓋範圍較大,我們截取三個段落來講解:
Theme from ''Witches' Dance,A段
Theme from ''Witches' Dance",A段
此為A段,其中:
A1:1~8小節,音量是mf(中強)。 A2:9~16小節,音量是f(強)。
A1與A2是兩句非常相似的句子,他們只有最後三小節不同。紅色框框中的十六分音符,屬於附點弓法,前面的附點八分音符需要稍微將弓停住,讓十六分音符有明顯的頓音。有關附點弓法,可以參考我們先前製作的教學影片:
另外,每個藍色圈圈提醒我們,不要把弓拉得太長,一定要提前把音收尾。紫色框框標註的是選擇性的第二把位指法,雖然也可用上面的第一把位指法,但是由於音色考量,強烈建議使用第二把位。
Theme from ''Witches' Dance",B、C段
接著是B、C段。基本上B段都使用第二把位,除了空弦以及第21小節的第4音E以外。因此B段最重要的在於第二把位在每根弦上的指距是否適當,以維持正確音準。
而C段由於稍微轉小調,因此出現了降B的音,紅色圈圈的每個降B,請記得參考我們上一篇的教學文章,注意如何使用1指向上擴張的指法。譜上有個綠色框框,還有紅色叉叉,是告訴我們譜上的第二把位標示錯誤,其實只有降E這個音屬於第二把位,接下來的D已經回到第一把位了。這個小節的B也要還原,請記得把1指收回來。
紅色底線的meno mosso是「稍微少些」,意思就是速度稍慢、強度稍弱、音色不要太明亮。這是因為小調的關係。29小節的「rit.」要漸慢,31小節要把音延長。
Theme from ''Witches' Dance",A-coda
最後是A-coda。前面幾小節是A,到了藍色框框開始成為coda(尾聲)。而藍色框框這個轉折也最為重要,因為它由附點音型轉為三連音音形,還得要換第二把位。因此這個小節需要同時將拍子與音準練好。
最後一行的連續三連音雖然是強奏的尾聲,但是不要趕拍,穩穩地走到結束。
帕格尼尼的作品既俏皮又華麗,如果聽過這首《妖精之舞》的原版,應該會發現我們的樂譜已經簡化太多了。
真正的主旋律要從2:30開始,主題結束後就是一連串瘋狂而艱困的炫技變奏。不妨可以從這裡開始試著欣賞巴哈以外的音樂風格。如果想了解更多帕格尼尼的作品與故事,歡迎參考我先前所撰寫的季節音樂文章:
總結:
巴哈以外的音樂,有個更多「不工整」、「華麗」的面貌,還有「浪漫」的元素。這些對於學習大提琴技巧來說,充滿了新的挑戰。但如果我們先感受到音樂的美好,以及表達的語法,在學習樂曲的過程,將會充滿喜悅且更有效率。

歡迎前往嵐音社FB粉絲專頁按讚,追蹤我們的最新動態! 更歡迎您訂閱嵐音社Youtube頻道,收看大提琴教學影片!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很讚,歡迎您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