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出家50問【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出家的典範

  1. 最早隨佛出家的五比丘是誰?
    佛陀家族的親戚,五位侍者,成為佛教最初的五比丘和僧團。
  2. 佛陀的十大弟子?
    舍利佛,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
    摩訶迦葉,頭陀第一。能堪苦行。
    須菩提,解空第一。能通達空義。
    富樓那,說法第一。
    大迦旃延,論義第一。分別深義。
    阿那律,天眼第一。能見十方世界。
    優婆離,持律第一。
    羅睺羅,密行第一。誦讀不懈。
    阿難,多聞第一。多聞不忘。
  3. 佛教第一位比丘尼是誰?
    大愛道是佛陀的姨母兼養母,比丘尼的始祖。
  4. 中國第一位比丘是誰?
    一說是漢代嚴佛調,另一說是三國曹魏朱士行。
  5. 中國第一位比丘尼是誰?
    晉代的淨檢法師。
  6. 中國佛教的四大翻經師是誰?
    鳩摩羅什-東晉
    玄奘-唐代
    真諦-南北朝
    義淨-唐代
  7. 中國佛教八大宗的開創者是誰?
    天台宗-智者大師,法華經,也稱法華宗。
    三論宗-吉藏,《中論、十二門、百論》。
    唯識宗-玄奘,法相宗。
    華嚴宗-法藏,華嚴經。
    律宗-道宣,著重研習和傳持戒律而得名。
    禪宗-達摩,佛心宗,探究心性本源,從佛陀到達摩為第二十八代。
    淨土宗-慧遠,念佛宗。
    密宗-善無畏,印度傳入中國。
  8. 明末四大師是誰?
    蓮池大師-淨土宗八祖。
    紫柏大師-一生苦行,常坐不臥,行腳四方,真參實修。
    憨山大師-力倡禪淨無別,人生大起大落,卻不改禪者自在本色。
    蕅益大師-淨土宗九祖。
  9. 民初四大師是誰?
    弘一大師-推崇印光大師,效其不收徒眾,不主寺剎之風。
    虛雲老和尚-傳承五宗法脈的禪宗高僧。
    太虛大師-發起人生佛教為主軸的佛教復興運動,改革僧伽制度。
    印光大師-淨土宗十三祖,倡導老實念佛。

出家的考驗

  1. 很多僧人出家後更忙,何必出家呢?
    不挑工作,隨緣奉獻。
    為了行道而工作。
  2. 僧服為何維持古裝,不改為現代服裝?
    能識別出家人
  3. 出家人可以看電視、聽音樂、用3C產品嗎?
    戒律規定出家人不能歌舞伎樂,是為了保護僧人的梵行清淨,不受聲色犬馬所染污。
  4. 為何說比丘帶三分病?
    生病是一種助道的因緣,能夠讓出家人警醒無常、精進道業,並體會他人的病苦,但願眾生得離苦,增長慈悲心。
    只要有生命,就必然會有生老病死之苦。
  5. 現代出家人如何弘法?
    聖嚴法師提醒:必須立足於化世,而不是戀世及厭世的基本觀點上來為世俗的社會服務,仍然要保持佛教的基本原則,以持戒、修定、發慧的三無漏學為先決條件,用佛法來拯救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為目的,否則,便會脫離佛法的淨化功能,而易於變質或成為流俗的攀緣行為,那就不是佛教的精神所在了。
    佛教不缺出家人,但是缺少有悲願的出家人。
書名:出家50問
作者:法鼓文化編輯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出家人的生命目標在追尋什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是自覺,修學佛法讓自己能斷煩惱。 下化眾生是覺他,慈悲利生讓眾生能斷煩惱。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依照『悲華經』所說,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他是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佛位的大菩薩。他在阿彌陀佛因地之時,做轉輪聖王之際,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出家後號觀世音,他將在彌陀入滅後成佛,號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那時他的國土叫做「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觀音法門包含兩重意義、兩重法要: 一是自我修行的法門,『楞嚴經』中提到觀音法門的特性。二是悲濟眾生的法門,『法華經』聞聲救苦。兩則心要,自力與利他。往內,圓修智慧、淨覺解脫,即自利;向外,普門示現,悲濟救拔,即利他。
以佛、法、僧為信仰的對象,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體,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應以法為師,以戒為師。佛說我不領導人,我也是僧中的一份子。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學佛法的法門: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出家人的生命目標在追尋什麼?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 上求佛道是自覺,修學佛法讓自己能斷煩惱。 下化眾生是覺他,慈悲利生讓眾生能斷煩惱。
佛法的基本原則,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除此之外,如果說還有什麼最高的、無上的大法,都是一時方便說。
依照『悲華經』所說,觀世音是西方極樂世界一生補處的法身大士,他是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佛位的大菩薩。他在阿彌陀佛因地之時,做轉輪聖王之際,是千子之中的第一太子,名叫不眴,出家後號觀世音,他將在彌陀入滅後成佛,號為一切光明功德山如來,那時他的國土叫做「一切珍寶所成就世界」
觀音法門包含兩重意義、兩重法要: 一是自我修行的法門,『楞嚴經』中提到觀音法門的特性。二是悲濟眾生的法門,『法華經』聞聲救苦。兩則心要,自力與利他。往內,圓修智慧、淨覺解脫,即自利;向外,普門示現,悲濟救拔,即利他。
以佛、法、僧為信仰的對象,信佛不是崇拜佛的肉體,而是崇拜佛陀的智慧和慈悲,應以法為師,以戒為師。佛說我不領導人,我也是僧中的一份子。
大乘菩薩的主要修行方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修學佛法的法門: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三寶」就是供養佛、法、僧殿堂,或對經典,三寶所依物比如法器、佛像或佛塔等,都是 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化現,都要恭敬。 「以彼作證違誓等。」在三寶殿、佛前、舍利塔前、法器前、經像前......,請常住三寶作證,發誓後自己又違誓,罪過很大。 不要找三寶所依物去發誓願罪過沒那麼大,還是有罪過,可是以三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佛陀轉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這五個人簡介一下:第一個叫做「阿濕婆」,中國翻過來叫「馬勝」。很多佛教故事講到「馬勝比丘」,後來祂出家了叫馬勝;第二叫「跋提」,這裡翻譯「小賢」;第三叫「拘利」或「名摩訶男」。這三個人,是佛陀父親那邊的親戚。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三寶」就是供養佛、法、僧殿堂,或對經典,三寶所依物比如法器、佛像或佛塔等,都是 釋迦牟尼佛的化身、化現,都要恭敬。 「以彼作證違誓等。」在三寶殿、佛前、舍利塔前、法器前、經像前......,請常住三寶作證,發誓後自己又違誓,罪過很大。 不要找三寶所依物去發誓願罪過沒那麼大,還是有罪過,可是以三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大悲法藏)的具恩德祖師—阿貝仁波切,住世的時候對佛法的教法的通達,戒律精嚴,可說是無人出其右。許多偉大上師的上師、傳承宗教領袖法王,都在阿貝仁波切的座前受過殊勝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