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開始試著在下班時間能做些其他事情而不把時間浪費,便將念頭動到培養興趣,也開始刻意的安排讀書計畫,但說到底,這個計畫還一直沒有個執行的細節,只是在洗過澡後到上床前的這2到3小時內選本想看的書、點開音樂、倒杯咖啡或茶後讓自己試著沉浸在書中。
近期讀完把結構力變習慣就有種動力將所有的事情安排妥當,讓他自動化提醒或是執行,把事情結構化後也能助於讓自己安心及給予自己肯定,也讓自己更有組織能力、執行能力。
事情結構化就是種組織能力。在對的時間內執行好對的事情,所呈現的結果就是你的執行能力。
3月開始到5月底已然經過一季,回顧這段時間,讀書及寫些心得的時間,5月已比4月多了2小時,這2小時的增加,都是增加在寫作上,我是解讀成書習慣已經建立,在差不多的時間做差不多的事情,然而下班後的時間是固定的,寫作時間的增加原因要不就是已能利用零碎時間、捨棄放鬆悠哉的時間,要不就是讀書可用的時間略微減少,因此下一步的目標就是把這過程模組化,準備一套流程,以便在讀書的過程中也一邊寫心得,這樣才能更有效率去讀每本書。
過去因為都憑藉著感覺去執行計畫,這整個過程的修正其實無法即時反應及有效率,制度建立後要有一定的方式追蹤績效後再給予修正及回饋,所以將要做的事情結構、模組化,是現在要逐步加入及學習的做法。有如此經驗,未來再建立新的計畫時,就更能訂出可即時給予回饋的機制。當然,我也不是在過了這麼久的時間才有所領悟,一開始的確會想的到,只是不清楚該怎麼安排。但也透過讀書的方法,閱讀了許多做事方法、安排計畫的方法,未來的做事效率就會有明顯的進步。
另外,藉由把結構力變習慣這書我也了解到,過去我試著自動化某項重複性業務的想法就已經在是建立結構,只是過去的想法略為單純,只是想讓自己輕鬆一點的懶惰心態,但其實這背後所帶來的是組織能力以及執行能力的改變。因此未來也會把自己的任何事物進行結構化,並利用自動通知來提醒、告知自己是該做些什麼,甚至是建立工作清單,不僅是預想要怎麼執行業務,也可以檢視自己的進度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才不會接近計畫結束時間時還在那忙的焦頭爛額、費力加班。
下一步,我已經試著建立自己的結構化生活,距今執行了一個星期,鬧鐘不僅是在起床時響起,也自動提醒自己時間到了、該關掉電視了、剩下10分鐘該洗澡了、10分鐘後要睡了,看起來很機械化沒錯,但這目的是在於建立自己結構化的生活,讓自己先妥善安排時間,而不是不小心電視多看2小時,手機滑到太晚睡的生活。用在職場當然也是如此,可能2天後的計畫要進行到什麼程度,就要預先通知,每隔多少時間都要建立業務的檢查點,檢查項目就看手上的清單進度如何,這些事情雖然很機械化,但用意在於不要讓自己流於瞎忙,只要能妥善安排時間,就有更多時間能處理意外的事情或是來趟讓自己喘口氣的休閒活動。這樣的生活或許能過得更游刃有餘、更為愜意。
妥善安排任務的時間,雖然是機械化的制度,但能為自己帶來輕鬆應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