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無聲:看見了就無法再視而不見。@台北電影節

從韓國電影《熔爐》起,聾啞人士的議題再被重視,事實上,這樣的事件也許許多國家都有,連台灣也不例外。《無聲》在前期田調時,也蒐集到了位於台南的相似事件。聾啞人士的議題再次搬上大舞台,就要更多的人「看見了就無法再視而不見。」。
2020台北電影節 開幕片 《無聲》
2020台北電影節 開幕片 《無聲》
背景為聾啞學校,他們聽不到也不會說話,僅能發出一些聲音,並多半以手語溝通。故事以男主角轉學至聾啞學校起,於校車上目睹了一項「遊戲」,在他眼底,「遊戲」的女孩非常的不舒服,但「遊戲」中的男孩卻沒有意要停止。當他勇敢發聲,卻為他自己也帶來了一連串的不安與恐懼時,總令人聯想到:好像這樣類似的事情,總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般,令人在每次觸發時,都會先猶豫:「到底該不該說出口?」

印象深刻的經典對白
「他們都很乖,所以只要妳有說不要,他們就會停手。」
自己的身體受到不舒服的對待後,你勇敢地為自己發聲,卻換來這樣的回答時,你心裡做何感想呢?也許氣憤,也許難過,甚至開始質疑:「自己才是錯的嗎?」然而,這樣的回覆真的妥當嗎?
「只是因為好玩。」
以劇中某些大人的想法來說,青春期的孩子也許對於「性」是充滿好奇,卻又不懂拿捏分寸而有時候會不小心玩過頭。但當孩子接受詢問而脫口說出這句話時,若是你身為聽者,你又做何感想?
「我覺得好丟臉。」
在被性侵後,多少人覺得自己骯髒或是丟臉而不敢說出口,卻也因為隱瞞,而可能助長性侵次數與時間,最後為自己的身心造成影響,甚至扭曲,換你開始欺負人。

有跡可循的事實
眾多的「行為偏差」總會有一些源頭可循,然而追蹤到最後,多半都會回到原生家庭。雖然在劇中原生家庭帶入的並不多,但帶入的幾個主角的家庭,確實都存在著一定的影響。父母不知道如何與聾啞孩子相處,這個社會也不知道如何與聾啞人士溝通,最後身為聾啞人士的他們僅能自成一格,卻又在這一格中,被劃分成一些小圈圈,這些小圈圈可能扶持、可能對立、可能互相傷害,無止盡。

探討的角度眾多
整部電影就像照顧了眾多身分的觀影者般,從教育者、生輔員、學生本身、原生家庭、同儕們(主事者、同行者、旁觀者),各個角色的設定都帶入一點,卻不讓整個劇情走樣,反而在看完後會令人進入沉思,久久不能自己。

看見了就無法再視而不見
無論身為觀影者的我們身處於哪樣的角色,又或者對於這部電影是否產生共鳴;看完這部電影時,至少都能知道一件事:「這世界上原來還有這種事情正在發生。」並提醒自己,我們僅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即使只是做到不去無視這類型的議題,也是一件重要的小事。
分享你所看見的,也是一件重要的小事。
我把《無聲》分享給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