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在一出生時就在當地重要的儀式中被宣判了生命的終點即為出生後的第二十年,從此男孩被村莊裡的人們戲稱「死亡之子」。即便如此,他並沒有放棄想要玩樂、學習的心,反而他母親的行為,令他百受無奈與煎熬,一體會就是二十年沒變。
電影背景位於蘇丹,村落裡的人們誠心祀奉真主,並每位孩子都被要求學習「可蘭經」。在一次祈福儀式中,男孩面臨了真主的預言「這孩子只能活到20歲。」,讓整個村落的人們內心震驚,但最為動盪的,莫過於他的母親。
村民們相信「真主不會說謊」,母親當然也深信著,於是這個男孩的人生,即使明明知道短暫,卻無法再有光彩。
印象深刻的經典對白
「你應該讓他來學習古蘭經,每個人都應該學習。」
面對兒子人生短暫,母親選擇把他遠離人群、關在家裡,甚至不讓他學習。但,不論有無被預言,人不都終將會死?只是長短與否而已。與其選擇等待,何不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呢?
「你怎能保證人們死時,靈魂仍會同出生時般的純潔?」
老人的雜貨鋪販售酒類,然而這在古蘭經裡是不被允許的。雖說他在被指責時,感到理所當然地脫口而出了這句如此沉重的話,卻貌似一語道破人生道理的謬誤般,使人在質疑與認同中,充滿矛盾。
「他要我試著犯罪,他說服我了。」
雖然早就知道人生將近,雖然早就規規矩矩的活了將近二十年,但在即將邁入二十歲的那個最後一夜,終於還是想做些什麼,也真的做了些什麼。
充滿暗示與寓意的劇情
也許整部電影圍繞著即將於二十歲死亡的少年、其母親的行為舉動,遵循信仰的事實以及關於保守的愛情,但卻在每個畫面裡暗藏了許多寓意。
就像片尾最後寫上的「以此片獻給為蘇丹人民爭取權益而犧牲的鬥士們」以及一些人名,巧妙的將政治動盪比擬成一種對於「預言」的束縛。
我們應該怎麼做?又應該做些什麼?是謎。
從來沒有最佳解,只有這個當下於你力所能及之處,盡量能辦到的選擇。
你又相信著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