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海之聲

    海之聲0001 20200702
    沒想到我第一篇真正思索著要寫的主題竟然是海,而不是山,雖然從山野上順著冷冽泉水遠行,必然到海,所以山海本是一體,這樣子的證明明顯地草率,但也不是不能驗證。
    一切要從世紀本世紀在台灣唯一日環蝕說起,當然我只有看到日偏蝕,不過將近百分之九十五的遮蔽下,食甚那一刻的光線隱約呈現縹緲的奧妙,讓我見識到宇宙無窮的運行,恰巧薄薄的烏雲遮蔽,於是能肉眼見到極至彎曲的太陽,窗簾侷限一道光,照射在地板上,短暫時間內,我見到顏色由白而紅,復回歸閃亮。那一天是神奇的一天,隔了十多年前在花蓮藉由天文望遠鏡的反射看見日食,終於又見到一次,而且那天是我第一次釣魚,與mont在東澳灣釣到三尾臭肚。
    海洋是我所不了解的場域,小時候在鹿港海岸,可以體驗的是抓招潮蟹以及彈塗魚,相對於現在許多刻意前往觀察生態,或者單純感受沙岸無垠景觀的人來說,我是幸運的,2019年我帶著mont前往人比招潮蟹多的高美濕地,出發前我開心地和他準備水桶鏟子,想要捕捉,到了現場,發現使用這些工具將會惹上麻煩,只能作罷,但當然我另有所屬之地。小時候潮間帶的世界不難接觸,問題在於故鄉俗稱肉粽的消波塊,傾斜延伸的水泥堤防,加上另一側堆疊聳立的肉粽,其實組成的是禁忌的世界,故鄉對於肉粽有許多禁忌,不過,還是很難聯想到水煮後蒸,介於北粽南粽之間的濃郁芳香。
    太平洋是我二十五歲之後接觸的世界,一個陌生而廣闊無邊的世界。
    2019年夏天,我從豆腐岬和陌生人划獨木舟前往南側海灘,因為不了解海的個性,掛掉一支手機,就因為要學會翻船之後如何適當動作,就翻船下水了,後來決定好好探索豆腐岬,去買了幾件防磨衣,浮潛泳鏡,以及半身板,下水玩了幾次,見識到水下世界的美麗,耳朵進入水介質後哇啦啦聽不清楚的世界,游魚身上的斑點,以及蟹行匆匆的照眼色彩的世界,於是心中更希望mont可以好好了解他的故鄉,雖然不是我成長的水域,但親近,傾聽海的聲音,我相信有一天會聽懂潮汐的歌唱。
    藉由Liou協助,使用他的釣竿,在鉤上餌,mont學會了ni這個詞彙,在拋擲失敗多次後,漸漸能以一條細線,感受浪的耳語,觀察著浮標在水面上下,在衝擊灘頭刷刷的長響裡,拉扯了海洋的精靈,魚,雖然沒有所謂的大咬,其實,我真心想要的是過程裡,我和海洋對話了,我被震撼了。這是極強烈的衝擊,尤其是將臭肚拉近身邊的一刻,魚體顏色斑點的變化,魚鰭僨張的緊迫,我從來沒有過的體驗,我知道我想要的是山海,多年前我自以為浪漫,認為山是凝固的波浪,如今我知道山海完全無關,卻又緊密聯繫,藉由我的身心,兩者合一,在心中拍擊並且包覆我的肉體。
    同樣是去年我幾乎把夏曼藍波安的書讀完,我想去蘭嶼,搞不好島上遇到他,我希望可以和他聊聊書中的種種,我知道,一步一步走上山,以及張開手腳滑行在海中,我漸漸能懂他的作品。
    回憶釣魚以及0628今年第一次下水豆腐岬的回憶時,我把《山之生》讀完了,又是一種震撼,而且深刻的知道我心中那幽冥不定的世界是什麼,如同Nan Sheperd的一樣,我想看著山海一刻一刻的變化,體會、凝視、傾聽、呼吸、品味那些細微,那些數位化所不能取代的真實的山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