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硬派旅行文學 l 詹宏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編按:本文原載於一九九八年九月號 《聯合文學》,為長榮寰宇文學獎決審評文。)
公路旅行,就是大段大段的時光都在路上。眼前所見就是擋風玻璃前不斷流逝的景象。(攝影:舒國治)
在閱讀多達一百多篇的「長榮環宇文學獎」決審作品時,我發現我自己不自覺地在尋找某種作品,那是一種vintage traveler’s voice,一種老練的旅行者的聲音。
就像那些偉大的旅行作品一樣,那裡頭有一種滄桑世故的味道,也許他所見的世界已多,奇景妙觀未必能引起他的贊歎,他的身影走在一般人不易也不願行走之地,因而顯得特別巨大或特別渺小。他的作品本身應當是紀實的,不錯,這正是旅行文學的根本,不然豈不是變成了<格列佛遊記>?或者成了漫天大謊的<福爾摩啥>?作品也應有經驗轉化成思考的層面,不然和公式的船長日記或飛行紀錄又何以別?
我想像中有兩種旅行文學作品,一種也許可以稱為「硬派旅行文學」(hard-core travel narrative),像是當今最後的偉大探險家威福瑞.塞西格(Wilfred Thesiger)的作品,或者像是最近台灣有譯本的《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的作者Jon Krakauer,他們的文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先有了偉大的旅行;另一種也許我們可以稱為「軟派旅行文學」,它以敘事文學為主,但敘事中包含了一場引人深思的旅行,這場旅行也許沒有那麼超凡入聖,但觀察本身卻見人所未見,旅行家Jan Morris或是最近紅遍英語世界的Bill Bryson,可算是這樣的作品。
威弗瑞·塞西格爵士,20世紀英國最著名的探險家和遊記作家之一。1934年他加入服務蘇丹的一個組織,從此愛上了沙漠,在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地區雲遊,並以他的旅行見聞寫下了《沼地阿拉伯人》等經典遊記。
不管是出生入死的搏命旅行文學,還是內斂深刻的異世界反省者,他們的旅行其實都不輕鬆,都不是休閒(以便能投入再生產)或尋歡(不管哪一種)的觀光客之旅,他們大都是意志堅定的尋覓者,追求內在或外在答案的人。
懷著這樣的想像,當我讀著這些決審作品時,委實吃了一驚,因為台灣的旅行文學還不是這種面貌,作品中還有很大的比例是來自參加旅行團的觀光客,就算中間有若干自助旅行者,他們對旅行的了解和體會顯然也才起步。我想了一想也就釋然,台灣海禁初開,旅行者也才開始摸索呢,旅行文學傑作的譯介也才萌芽,初期的創作文學稚嫩好笑,又何足病?如果我們看到這一百多篇文章所覆蓋的地理範圍之廣,豈不是又令人對未來的旅行敘述充滿著期待。
用這個觀點來讀這次的得獎作品<遙遠的公路>,就覺得加倍的珍貴,因為這篇作品鶴立雞群般地成熟,完全是一位老練的旅行者的聲音;作者顯然見聞已多,深知「在路上」的滋味,他不是一個初入大觀園的獵奇者,相反的,他知道的東西太多,卻說得很少,處處流露出意溢於言的低調來。
舒國治認為旅行是什麼?再沒有比美國人更清楚了,就是變換地方。他自己在1983年到1990年人在美國,經常駕著一輛老舊大車橫越各州。
這篇文章有著「公路電影」式的景觀和意趣,一位駕駛人,顯然已經在美國大平原的公路上奔馳了數千哩,地點雖然不斷更新,所有的事物卻已經重複了又重複,他仍然可以有新發現和新體會,但更多的是歸納式的理解;所謂美國,無非是一個老式的橡木卡座,所謂美國,是一條不斷延伸不斷變換景觀的公路,或者所謂美國,只是有著一條叫Main Street的小鎮。這種化約式的感受,也許只有投資了青春在旅行,投資了力氣在流浪的人才能取得。而他的體會,已與蜻蜓點水的觀光客完全不同;當我讀到作者說:「常常幾千哩奔馳下來,只是發現自己停歇在一處荒棄的所在。」這就是我想像的 a vintage traveler’s voice。
在台灣這樣新開啟的旅行時代裡,為什麼會單獨出現一位格外成熟的旅行者?理由可能不容易追究,但有著這樣的作品,離我想像的硬派旅行文學作品,大約是不遠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勒利•索可洛夫(Lale Sokolov,1916~2006)人生中有超過50年都懷著一個秘密,這段不能說出口的往事發生於二戰時的歐洲,那時,納粹德國人對猶太人做出不可思議的恐怖事跡。80歲以前,勒利完全無法向人說出這段過去,即使他的生活離那個恐怖地方有千里遠。 勒利曾經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刺青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最後一堂,柳原漢雅帶你從「義無反顧」開始──處女作《林中秘族》以魔幻的故事打破現實與超現實的界線,柳原漢雅在書本中試圖創造了基於現實之上的現實。第二部小說《渺小一生》即入圍曼布克獎,是現今年輕世代活躍作家的代表之一。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五堂,尼爾.蓋曼帶你從「寫作的初衷」開始──涉略多種作品類型的他,以《美國眾神》、《煙與鏡》等小說聞名。除了有著源源不斷的靈感之外,也對「創作」這件事情有著多元角度。如果寫作這件事會讓上癮,那麼他就是那個上癮的惡魔,有著無窮的誘惑力——吸引你來閱讀他的文字
讀完書,到底能得到什麼?! 44位當代文壇名家組成的夢幻寫作團隊,各自分享讀過的作品如何改變了自己,探討創作、認同,以及故事與文學的力量。 是私密的閱讀回憶,是精闢的文學評論,更是大師級寫作課。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四堂,強納森.法蘭岑帶你從「觀點」開始──曾在最新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大談他對鳥類的熱愛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引發了網路論戰——對家庭與生活觀察入微的他,總能洞見細微之處,從中找到世界的弱點。這就是他的聲音,在他的任何作品中,都有一道他想表達的「聲音」。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三堂,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帶你從「寫作的態度」開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橫跨文學與非文學領域的暢銷書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在台灣以《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熱銷數萬冊,享受人生,享受旅行的態度感染了全世界。又再以《愛瑪》更攀創作顛峰。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二堂,史蒂芬.金帶你從「寫作的態度」開始──「故事之王」,作品數量眾多,以恐怖等類型小說聞名世界的鬼才小說家史蒂芬.金,最注重作品能夠引人入勝的氣氛。從最早的《魔女嘉莉》,再到近期改編成電影的《安眠醫生》,這種作品特色讓他的作品在改編的領域中屢屢獲得佳績。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最後一堂,柳原漢雅帶你從「義無反顧」開始──處女作《林中秘族》以魔幻的故事打破現實與超現實的界線,柳原漢雅在書本中試圖創造了基於現實之上的現實。第二部小說《渺小一生》即入圍曼布克獎,是現今年輕世代活躍作家的代表之一。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五堂,尼爾.蓋曼帶你從「寫作的初衷」開始──涉略多種作品類型的他,以《美國眾神》、《煙與鏡》等小說聞名。除了有著源源不斷的靈感之外,也對「創作」這件事情有著多元角度。如果寫作這件事會讓上癮,那麼他就是那個上癮的惡魔,有著無窮的誘惑力——吸引你來閱讀他的文字
讀完書,到底能得到什麼?! 44位當代文壇名家組成的夢幻寫作團隊,各自分享讀過的作品如何改變了自己,探討創作、認同,以及故事與文學的力量。 是私密的閱讀回憶,是精闢的文學評論,更是大師級寫作課。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四堂,強納森.法蘭岑帶你從「觀點」開始──曾在最新文集《地球盡頭的盡頭》中大談他對鳥類的熱愛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引發了網路論戰——對家庭與生活觀察入微的他,總能洞見細微之處,從中找到世界的弱點。這就是他的聲音,在他的任何作品中,都有一道他想表達的「聲音」。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三堂,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帶你從「寫作的態度」開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橫跨文學與非文學領域的暢銷書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在台灣以《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熱銷數萬冊,享受人生,享受旅行的態度感染了全世界。又再以《愛瑪》更攀創作顛峰。
夏夜的大師創作課|第二堂,史蒂芬.金帶你從「寫作的態度」開始──「故事之王」,作品數量眾多,以恐怖等類型小說聞名世界的鬼才小說家史蒂芬.金,最注重作品能夠引人入勝的氣氛。從最早的《魔女嘉莉》,再到近期改編成電影的《安眠醫生》,這種作品特色讓他的作品在改編的領域中屢屢獲得佳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公路電影總是耐人尋味,人生中後悔與欲遺忘之事,皆可藉其遠離與逃避;它也掀起人的壓抑與改變的慾望,透過出走看不到終點的旅行,似乎就能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Thumbnail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Thumbnail
在物理上我們生活在空間裡,但是在情感上我們其實生活在記憶裡。「記憶是我們的居所,就像處在過去與未來兩片汪洋中間的一座小島。」我們對一個地方的知覺,只在於短暫登場的片刻。儘管我努力想像老爸走上穿越南嶺的旅程,但仍無法穿越兩片汪洋。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12/15/2009 幾年前自助旅行回來後寫的文章. 出國自助旅行彷彿己經離我很遠了。 --------------------------------------------------------------------------- 離開了拉斯維加斯之後,熊爸爸開著車延著93公路到ki
Thumbnail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Thumbnail
邊走,他再度回想年輕時走這條路的回憶,一過就是四十年。經過一個彎道,我們選擇在這邊歇息,享受著林間的陽光與帶上來的小午餐。聊著他的陳年往事,以及觀察那些急於攻頂的各色路人。 「最終都會上去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他口裡含著壽司說著,澳洲版的壽司似乎比台灣的還難吃。 「但路上的陽光,只有這時候有」
Thumbnail
每一個瞬間都是新的觸動,每一處行腳都有讀萬卷書的繽麗。我願以這枝拙筆,寫下身處太平洋另一岸的心得與感思,讓雙足所行、雙目所見,以文字留下一些曾經的痕跡。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
Thumbnail
重溫舊夢的人渴望一條直線,通往過去;重新開始的人渴望一條直線;遠離過去。但人生的旅途不是一條單向的直線,誰說往紐約的路到不了舊金山。在看似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時,說不定正離迴轉之地越來越近。或許命運就是希望旅途應該走完整條林肯公路,載滿時代廣場高樓大廈的影子,從大西洋駛向太平洋,將它們曬在加州的陽光下。
Thumbnail
公路電影總是耐人尋味,人生中後悔與欲遺忘之事,皆可藉其遠離與逃避;它也掀起人的壓抑與改變的慾望,透過出走看不到終點的旅行,似乎就能走向不一樣的人生。
Thumbnail
《遙遠的公路》一書以舒國治在 1998 年榮獲長榮寰宇文學獎首獎的文章〈遙遠的公路〉為主題,並且收錄其他同時期在美國駕車漂泊的旅行見聞與感觸。這部作品帶著讀者與作者一起跑遍 1980 年代的美國東南西北,相較於繁華的都市,公路途經的許多小城鎮,更能感受到美國這塊廣袤土地上的文化和生命力。
Thumbnail
在物理上我們生活在空間裡,但是在情感上我們其實生活在記憶裡。「記憶是我們的居所,就像處在過去與未來兩片汪洋中間的一座小島。」我們對一個地方的知覺,只在於短暫登場的片刻。儘管我努力想像老爸走上穿越南嶺的旅程,但仍無法穿越兩片汪洋。
Thumbnail
對我而言,旅行的意義是多采多姿的,從年少的憧憬到隨著年齡增長的思考,旅行意義不斷變化。文章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對旅行觀唸的轉變,認為應該用心感受當地文化和人情才能真正體會旅行的意義。他喜歡紀錄旅行的點滴,這些回憶成為了他的寶藏。此外,他更傾向於在國內進行深度旅行,探索臺灣的風土人情。
12/15/2009 幾年前自助旅行回來後寫的文章. 出國自助旅行彷彿己經離我很遠了。 --------------------------------------------------------------------------- 離開了拉斯維加斯之後,熊爸爸開著車延著93公路到ki
Thumbnail
雖然沈醫師不寫詩,但是我總覺得他是一位貨真價實的詩人。 他承繼了遠自西方古希臘時代吟遊詩人的餘緒,也兼具東方黃河流域採集民間歌謠所成的詩經,他漫遊在高雄地區,以一個當代吟遊詩人之姿為城市留下紀錄。 哲學家班維明在百年前提出漫遊者的概念,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都市文明中,卻能以旁觀者的姿勢凝視擁擠的人
Thumbnail
邊走,他再度回想年輕時走這條路的回憶,一過就是四十年。經過一個彎道,我們選擇在這邊歇息,享受著林間的陽光與帶上來的小午餐。聊著他的陳年往事,以及觀察那些急於攻頂的各色路人。 「最終都會上去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他口裡含著壽司說著,澳洲版的壽司似乎比台灣的還難吃。 「但路上的陽光,只有這時候有」
Thumbnail
每一個瞬間都是新的觸動,每一處行腳都有讀萬卷書的繽麗。我願以這枝拙筆,寫下身處太平洋另一岸的心得與感思,讓雙足所行、雙目所見,以文字留下一些曾經的痕跡。
Thumbnail
游牧十年就跟寓言故事一樣,在不同的人生階段讀到,會有屬於各自心境上的收穫。這不是本只講述青旅瘋狂夜晚的書;也不是一直述說旅行陰暗面的鬼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只是剛好作者的人生都走在旅途的路上。而這篇書評,也不只是書評,而是關於旅行的文章。
Thumbnail
重溫舊夢的人渴望一條直線,通往過去;重新開始的人渴望一條直線;遠離過去。但人生的旅途不是一條單向的直線,誰說往紐約的路到不了舊金山。在看似離目的地越來越遠時,說不定正離迴轉之地越來越近。或許命運就是希望旅途應該走完整條林肯公路,載滿時代廣場高樓大廈的影子,從大西洋駛向太平洋,將它們曬在加州的陽光下。